思考:让“还好”不再只是“还好”

思考让“还好”不再只是“还好”

——给校长的回信

尊敬的校长:

展信佳!

不知不觉学期将近尾声,在这里跟上进的一群老师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学期。回顾整个学期学习的历程,想用一句话总结: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本文作者)

心意更新而变化,谈何容易。安于现状,思维定势在很多地方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老师也好,学生也罢,碰到困难有时不愿思考,反而会想:一样有困惑的人又不止我一个,大不了请教他人,甚至“借鉴借鉴”。生活中什么都自己思考的人太累!反正一切不太好,也不至于太差,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还好!”

想起《成功无捷径》的一首打油诗《还好》:

“还好的学生待在还好的教室。

老师还好,学生的成绩也还好。

学生梦想功课更好 ,

但总觉得课程无聊。

……

功课还好的莘莘学子,

成为还好的社会新鲜人。

他们求职的愿望不高,

却发现履历不够好。

他们恍然大悟,

原来现实如此残酷。

这才开始怀疑,

“还好”只是一团迷雾。

……”

诗的结尾说:“还好,其实一点都不好!“

如诗中所说,现实中的课堂看似还好,呈现着很热闹的场面:老师问题一提出,马上请人回答;小组合作一开始,操作、交流、展示……学生忙个不停。这样的课堂老师喜欢,学生喜欢,而“静静地深入地思考”这件事似乎被忘记了,或者说它根本不在老师的教学计划内。老师也不去思考教学中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懒于思考所挖下的坑,以后生活中总会让人一次次地掉下去……因此,有人呼吁改变,而改变来源于思考。如何透过学习、思考让每个学生包括老师产生由内而外的全新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十六条建议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里面说到:无论儿童感到如何困难,都要让他学会思考。尤其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如何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思考呢?老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和自己都有更多思考呢?

如何突破?让思维基于画图、基于操作。

首先,尝试让学生将抽象的习题信息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画图一直是一个难点,需要在每个年级加强训练)。画图拥有一个很好的诊断功能,就是将学生所处的思维层次暴露出来。以《一个数几倍是多少》教学为例,“小熊有7个玉米,大熊玉米个数是小熊的7倍”。思维层次低的孩子甚至可能会一口气画49个玉米,而层次稍高的人会用圆圈表示玉米,思维层次更高的孩子则用线段表示7 的7倍。透过对比展示,逼着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这么累,他如此轻松简洁地表达了问题?我也可以这样做吗?

其次,尝试让学生自己操作一翻,深刻体会算理。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522。学生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不从个位起平均分,非得亲自拿着小棒体验一番,才发现从个位除起个位需要改商,很麻烦。对比着从十位起平均分,一次性就可以除完。操作完再次表达,学生的眼里充满着思考带来的喜悦。

如何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练,这是一个每天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老师需要想出更好地教学设计,想出更多更好地预设……一切离不开老师的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我的学历还好,地位还好,得到的尊重也是还好。如何改变现状?如何获得做为一名老师应有的尊严?透过学习,透过思考,不断提升自己,让还好的自己不再只是还好!

祝您凡事尽都顺利!

陈钦管

2020年1月1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