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原动力
寻找自己的原动力
——第12周给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在杭州跟岗学习半个月期间,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不想变得更好时,他已经不优秀了。”不知道诸位老师,看到这句话时有何感受?
的确,现在有许多人是拒绝成长的。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一代又一代新的学生,他们的原有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这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身为老师,怎么能够拒绝学习成长呢?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多数老师当下都喜欢“无所事事”,如果来了一位很会“没事找事”的校长,他们会拒绝、排斥,甚至厌恶;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又会明白原来“没事找事”的校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师们的成长,内心里又充满感激。据我了解,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其实,这也不奇怪。人总是有惰性的,或者说总是存在两个自我:一个是内在的我,一个是外在的我。这两者区别可能就在于,外我追求的一时的舒服;内我则遵循内心的实质需要。只要每一个人静下来,好好地与内我对话,就一定渴望优秀、渴望成长。
这几天,张丽娜老师只身一人,去南京参加“亲近母语”的年度论坛。我知道这种论坛活动,往往内容都是安排得满满的,但是她仍然每天坚持写学习日志。上半年,潘丹丹老师去杭州学习也是如此,每天一篇的学习日志,努力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都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自觉的写作行为,一定是她们找到了内心的认同感。
今天早上,在1+1教育网上看到徐燕老师的《班主任的“玫瑰”》一文,更是感受到了大家对这份工作的认同。文中讲述了周老师、刘老师和王老师,都以自己的方式“驯养”着班级里的孩子,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小王子”。我觉得徐老师用这样一个比喻,实在太恰当不过了。
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一种“驯养”与“被驯养”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才能有情感可言。作为老师,像小王子一样把学生当成“玫瑰”来驯养,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一名老师,老师有着这份千金重的责任,或者说这就是老师们的内心原动力。
可是,时下太多老师太过于功利化,一切只为利而做。据说,有些老师,只做绩效工资有奖励的、商调表有加分的项目,其他一概不闻不问。比如,某些学校老师抢着当教研组长,只为了拿到商调表,但是不做具体的其他事。当然,我不否认现实中是很需要这些加分的东西,但是如此功利、如此做法,实在值得好好探讨。
当一个人,做什么事只为利而来,未免太过于小气。人总是需要点理想的,否则就没有了诗和远方。今天,我们会前批注阅读的文章中,讲到的日本清洁工新津春子,凭着自己的好学、敬业、高要求的品质,不断努力工作和学习,成为了日本国宝级匠人。她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值得我们好好领悟和学习。如此惊人的成绩,与她的内心渴望成长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原动力,才能让自己的成长变成可能。
渴望成长,而又用心努力付出的人,要不了多久,你都将成为某一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祝愿每一位老师都找到自己心中的原动力!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