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小型收购,价值几何?
众所周知,商业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曾发生过一些非常著名的收购,或一鸣惊人,完成资源配置整合,或销声匿迹,只是“过把瘾”而已。比如Google花费125亿美元吞掉摩托罗拉的手机部门,微软开出72亿美元支票收购诺基亚,鸿海斥巨资“下克上”吃掉夏普...当时,这些收购都曾掀起轩然大波,大家都难免对巨人联手的效果充满幻想。遗憾的是,这些巨型收购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移动互联网时代始终是苹果的天下,他们凭借自主创新和小型收购,逐步拉大和竞争者的差距,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而苹果多宗“小而美”的收购案例,也成为电子产业的经典操作,大家不禁要问:苹果富可敌国,他们为啥这么抠呢?
据业内人士透露,苹果每两周就会进行一次收购,这样的频率也算是比较高了,但他们单笔最高的收购金额仅有30亿美元,远远落后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而苹果管理层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总能发现一些颇具前景的初创公司,将其技术和人才招致麾下,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正如乔布斯所言:苹果的文化就是要和优秀的精英共享财富,而那些被收购的人才,也因加入全球最伟大企业而感到自豪,丝毫不没有挫败情绪和失落感。
大浪淘金,苹果的收购都物超所值吗?
毫无疑问,苹果不可能每一笔收购都物超所值,但任何一笔收购都有这种可能。过去三十年,一些优质的小型收购正在成为苹果生态的根基和枝叶。其中,90年代收购NeXT算是一个改写命运的杰作。NeXT公司由乔布斯一手创办,当时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起眼,但旗下的软件可以完善MacOS的生态,当然,从日后看这笔交易的最大收益自然是把乔布斯重新招致麾下,并因此吸引到全球大批优秀的精英加入苹果。帮主坚信:苹果最核心的资产是具有杰出思考力的员工和技术,而非现金、市值或者管理制度,他只愿意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而不是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制度,来约束一帮“平庸者”,自己还要伺候他们的吃喝拉撒。基于此,苹果日后的收购基本上是以“人才和技术”为目标的。
2007年,一家挪威的初创公司开发出Siri,正值苹果想要进军语音交互领域,于是,果断将其收购。自iPhone 4s开始,Siri就被嵌入到智能手机中,成为全球宠儿。童年Siri比较呆萌,能听懂的指令并不多,还经常遭遇略带不洁的调侃,但Siri的聪慧之处在于,她能始终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把各种问题吸收之后,回答也更靠谱了,海量的记忆存储再加上高精密算法,Siri正变得越来越知性,有望成为Apple AI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2012年,苹果收购了一家指纹识别公司,后来推出Touch ID功能,现在也已经成为领先业界的技术,并逐步成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标配。此外,2017年苹果推出iPhone十周年纪念款,除了丑陋的刘海屏之外,最重要的创新就是Face ID。从拆解结构看,这个零部件结构非常精密,有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前摄像头、面部特征采集模组和信息对比模组,而背后支持的技术则更加复杂,涉及到图像识别、空间感知以及自然光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全部来自于一些小型的初创公司。现如今,Face ID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地铁、火车站、公司门禁,甚至一些小型的便利店,都安装了Face ID装置,如今北方降温,大家再不用瑟瑟发抖地掏出手机来通行或支付了。
事实上,苹果的基因就是“打造完美、完整”的生态圈,而且,不论是乔布斯还是库克,他们都有强烈的掌控欲:掌控员工、掌控产业链、甚至掌控消费者。所以,拿下容易掌控的小型收购,更符合苹果的风格。相比之下,一些大型收购,更容易消化不良。
锱铢必较,苹果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现在,苹果的市值徘徊在2万亿美元,现金储备高达2600亿美元,是美国政府的三倍之多,他们拥有这么多钱,却不进行大宗收购,背后的逻辑也并不复杂:首先,类似苹果、Google、Facebook、微软这样的巨头,非常容易遭受反垄断调查,任何一项大型收购都有可能遭遇巨额罚款。现在,苹果的发展已经呈现“帝国状态”,百年企业只是最底线目标,稍微努力就有可能达成300年企业,同样地,他们也会遭遇更多的有色眼镜,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垄断”红线,所以,库克宁可把钱存起来,也不会收购大型企业;其次,苹果总部的掌控力非常强,库克想要控制产业链上的一切细节,基本不会允许团队存在另一种文化,而外来的大型企业常常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比较难改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苹果不在收购上“花大价钱”,但库克也不是“守财奴”,他总能把钱花到刀刃上,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商业、产业链帝国,做出最好的产品。
苹果的产品堪称完美,这可不是表一表决心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真金白银地投资产业链,从最深层的光刻胶、芯片代工,到电池、扬声器、耳机这些零部件生产,最后,到终端组装以及售后服务,甚至电子产业链的环保事业,都有苹果投资的钱。
熟悉苹果产品的人都清楚,他们产品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美观和耐用:美观需要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在上百个方案里选出最好的,而耐用则需要实验室里“烧钱”测试,举一个直白的例子:苹果在设计初期,会把大量的iPhone原型机扔到水里,或者直接从1.2米的高度扔下来,观察其表现。普通人难以想象,大批精美的iPhone被试验人员摔烂、摔碎的场景,而目的就是发现产品的瑕疵,优化设计。十几年下来,苹果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在产业链建设方面,苹果也从不吝啬,他们会向供应商提供最精密且最昂贵的设备,一方面是保证自己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全面监控产业链动态。地球人都知道,苹果施行双供应商战略,但却不清楚,苹果每培植一家供应商,都会花费大量的成本,能有如此产业链规模,实在来之不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认定苹果会成为百年企业,正在于它的生态圈,有无限的扩充性,只有钱到位,苹果几乎能做好一切的领域。库克手里储备的现金,就是要“设计”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