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大全---石膏
拼音
Shí Gāo
《神农本草经》
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辛、甘,微寒、大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辛甘,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主出汗解肌,缓脾益气,生津止渴,清胃消痰,最理头疼。与方解石相似,须莹净如水晶者真。
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发散,仲景名为白虎,盖有两义,一则以入肺,一则以其性雄。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微寒,味辛,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煅)
石膏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中风者,伤寒五种之一也,风为阳邪,中风病寒热,而心下逆气惊喘,则已传阳明矣,阳明胃在心之下,胃气本下行,风邪挟之上逆,乘肺则喘,闻木声则惊,阳明火烁津液,致口干舌焦,不能呼吸,故用石膏辛寒之味,以泻阳明实火也。
腹中大肠经行之地,大肠为燥金,燥则坚痛矣;其主之者,辛寒可以清大肠之燥火也。阳明邪实,则妄言妄见,如有神灵,若邪鬼附之;石膏辛寒清胃,胃火退而邪妄除,故云除邪鬼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