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鼻塞的人越来越多,严重的还会头胀...
天凉了,鼻塞的人越来越多,严重的还会头胀头痛,受鼻塞困扰的朋友赶紧看过来
随着秋季的脚步继续迈进,越来越多的朋友强烈要求老张科普一个病:慢性鼻炎
这病会让人鼻子极端难受,像被塞了两个木塞子,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天凉之后,更觉得这个病加重了。
今天老张推荐这样一个方子给有需要的朋友,这个方子就是:通窍活血汤。赤芍6 川芎6 桃仁9研泥 红花9 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红枣7个去核 麝香0.16(冲服) 辛夷花6(包煎)
三棱5 乳香5
这个方子,是由我国清代著名中医、活血化瘀的大师王清任所创,之后再由耳鼻喉科泰斗干祖望先生(1912-2015)推广,最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审定,编入《中医五官科》教科书的名方。
这个方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活血化瘀,把致使孔窍堵塞的淤血化掉,然后让孔窍重新畅通的汤剂。鼻孔是人体的孔窍之一,当然也在这个方子的治疗范围之内。
为什么长期的鼻塞,一定要选用“活血化瘀”的方子呢?
最早,中医对慢性鼻炎的病因,认为是“风冷”导致的,就是认为是“受寒”导致的。
所以《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中就说:若风冷伤于肺脏,邪气蕴于鼻者,则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
认为病因就是风冷。但是,依据这个理论,用发散风寒的方法,治疗慢性鼻炎,干祖望老先生用了一段时间,感觉效果很一般。 到了金代,刘完素提出,鼻子不透气,不光是因为受寒,还会因为热。
为什么热会导致鼻子堵塞呢?因为热是容易往上走的,当大量的热走到人体上部,聚集在鼻窍,鼻窍就会发胀,鼻粘膜一胀,空隙就小了,就会导致气息不流通,鼻子就窒塞了。所以刘完素说,“热客阳明而鼻中胀而窒塞。”明代张景岳也附和这种理论,他说:鼻常塞者多火。可是,干祖望老先生运用清火的方剂,效果也很一般。他认为古人在治疗慢性鼻炎方面,还是“未能达到洞悉阶段”。
时间发展到20世纪,西医的一些仪器被当时的医学生所采纳使用
干祖望老先生发现,有慢性鼻炎的人,鼻粘膜的颜色与正常人不一样,鼻腔粘膜的软硬程度,也不一样。如慢性鼻炎的病人,鼻粘膜有一种暗红的颜色,而且软硬程度比常人坚硬,表面也会凹凸不平,有些甚至像桑葚的模样。
而且,鼻粘膜发红、发紫的人,鼻粘膜看上去会肥厚。粘膜肥厚了,当然就会堵塞。
那么,发红、发紫、坚硬、呈桑葚模样,对应着中医的什么病邪呢?是淤血。故干祖望老先生说: “考本病病变区,全在鼻甲,尤其是下甲。充血即大,血散即小,郁血则肥大时间即长,郁久成瘀则长期肥大。
古人对此,尚未达到洞悉阶段。所谓寒、热、阳气等病因,仅仅造成郁血瘀滞的原因。因之慢性鼻炎的病因只有一个瘀证。”
所以,风寒也好,风热也好,这些都仅仅是造成鼻塞的外在原因,而最核心、最致命的,还是这些外因导致了鼻腔淤血。
鼻粘膜淤血,长时间流散不开,就会导致鼻粘膜肥厚。
干老先生,用长达八九十年的时光,给我们总结了慢性鼻炎的根本原因,仅仅才四个字:鼻甲留淤。
既然鼻窍有淤血,当然就要用通窍活血汤。
首先是赤芍。芍药是活血化瘀的重要药物,可以让聚集在鼻腔粘膜中的淤血化开,淤血散开了,气道就流畅了。
其次是川芎。川芎有很浓烈的气味,这股气很刺鼻,而且中医认为川芎的这股子冲气,能令气血有运行的动力,血一运动,当然也会起到活血行气的效果。
第三味药是桃仁。就是桃子的果仁。这是治疗淤血、甚至破淤的重要药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第四味药是红花,红花也有一股冲气,可以促进淤血的消散。
第五味药是老葱。这里请大家注意了,这里的老葱,并不是平常用的大葱,恰恰是小细葱,直径不超过4mm的那种。为了保证效果,可以去菜市场上找这种用。葱,中医认为它有通窍的作用,比如感冒鼻塞了,吃一小段葱就会让鼻窍透气。
第六味是生姜。生姜能发散风寒,而且当我们鼻塞的时候,吃一小块姜也会通鼻窍。
第七味是红枣,红枣可以补脾胃,脾胃强了,就能增加人的免疫力,会促进气血的新生,那些淤血化掉之后,就需要新鲜的血液来补充。
第八味是麝香。麝香是种动物药,很臭很臭,气味比上述所有的药物都冲,也正因为它很冲,所以在中药中是一味行气的重要药物,气一流通,淤血就会随之消散。当然现在麝香较难买,而且价值昂贵,如一般人买不到,可用泽兰叶、苏木代替,也能起到很好地活血功效。
最后还有一味辛夷花,这是治疗鼻塞的特效药,所以也要加上。
这个方子因为是活血药物居多,所以如果您是孕妇,那千万别用。否则,不光鼻子里的淤血化掉了,孩子也会因强烈的化瘀效果而导致流产,这个可就得不偿失了,等生产完后再用不迟。
另外正在月经期的小女孩,也暂时不要用,因为活血化瘀太多了,会导致月经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