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跟我学波动18---波动分析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定式
前面我们大约提了一下,波动分析与艾略特波浪理论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一个是分析波动的神,另一个则是分析波动的形。前者追求的是价格波动的本真,而后者则更多地停留在形而上学层面。
世间事物的变化,除了易经以外,恐怕没有什么理论能作出更好的解析,如果用易的思维,去看待价格波动,你会发现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又给过滤掉了。而波浪理论没有告诉你这些,艾略特本身不懂易理,能推导出一个暗合易理的东西,不能不说他的确是个天才。而他这个天才的理论,如果不懂易理,能读明白的人确实也是个天才。
我并不标榜我是天才,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些,并且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事实上,我在05年之前,是从03年开始反思江恩理论缺陷时,开始波浪理论的研习。而这两年,对波浪理论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已经可以运用得非常娴熟。但总还是会差那么一点点,尤其在关键节点的时候,只能用多空参照线系统进行正误的过滤。多空参照线当时的建立,其实也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混沌期无序波动的,事实证明它是一个有效的系统,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
08年初开始系统地学子平八字,使得对易的认识又提高了一层。02年就开始看的那本《易理的解析与致用》,很多东西当时学了也不知道怎么运用,只感觉很有用,不知道为何有用。老子的《道德经》中所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自小到大,学了无数东西,从来就不知道它有何用。12至17岁,我把集美图书馆四大书库的书都翻过了,也不知道它有何用。那时,最大的志向只是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但现在看来,人生的每一步,可能都是有用的,只是当时不知道的何用。而那些读过的书、看过的事、遇过的人,或者在你心中留下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留下。可当某一天,某一个时辰,你突然开窍了,原来一切皆可为用。我有这种感觉,是08年三月以后的半年里,差不多每天花16个小时看子平八字后悟出来的。至今我看过的八字不超过两千人,把玩别人的人生,体味着人生变幻,以及其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竟然回头再看波动时,发现它已经不是艾略特的波浪了,而是阴阳变化生生相息的轮回。
易即是术数,也是哲学。而波动的分析方式,其实就是哲学的思维方式,它与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的形而上学完全不同。当然,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本身就是天才的理论,它的原本架构已经暗合了易。但是,更多时候他或他的继承者,告诉你的都是形而上学,从来就没有过对波动的本质的描述,以至于让很多研习者在形而上学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什么是易?所谓易,实为三易,即“简易”,“变易”,“不易”。
对于波动分析:
所谓简易,即为宇宙万物万千现象的简化描述,对于波动,简化后的波动就只是推动与非推动。推动若为阳,非推动即为阴。
所谓变易,指即为现象和过程,推动与非推动相互变化和转换,体现了事物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推动与非推动的交替原则,无论是在趋势行情的大推动结构中,或者是盘整型的大结构中,推动与非推动结构总是会交替出现。
所谓不易,波动大趋势上体现出的规律总有恒定轨迹可寻的。它是不变中的变化,就如市场唯一永恒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而这种变化本身又是有规律可寻的,它所遵从的即是自然波动法则,而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本身就是这样的观察工具。所以,你根本没有必要去独创一个理论,你只需要在原有已经成形的理论基础上,改变一下思维方式。
今天有个网友在留言中问,如何判断一个重要节点。我的回复可能让他看着很晕,我回复道:、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跟小和尚在讲故事,讲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跟小和尚在讲故事,讲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跟小和尚在讲故事,讲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跟小和尚在讲故事(无限循环).......后来故事变了,变成从前的个湖,湖里有条大鱼跟一条小鱼再讲故事,讲到:从前的个更大的湖,湖里有条大鱼跟一条小鱼再讲故事,讲到:从前的个更大的湖,湖里有条大鱼跟一条小鱼再讲故事,讲到:从前的个更大的湖,湖里有条大鱼跟一条小鱼再讲故事,讲到:从前的个更大的湖,湖里有条大鱼跟一条小鱼再讲故事(无限循环).......直至故事再次发生变换。
不要以为我在忽悠人,其实,这才是节点的本真。注意第一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的特征,一个是越来越小,一个是越来越大。
易本身所讲的故事,即是大无其外,小无其内。而波动所讲的故事,是小有其内,而大无其外。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波动亦然。
再换种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是变不成猫的。
这些都是波动的本质,而很多波浪研习者,恰恰不懂这其中的奥妙。
其实还是波浪,只是换了种思维方式。
sulon 2011/07/06 17:11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