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高塘镇:南候、北侯与北王村村名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南候、北侯与北王村村名的来历
明朝初年,经历元朝末年战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洗劫,明朝域内可谓千里狼藉,地广人稀。明政府为了改变这种人少,土地荒芜,农业税源短缺等社会问题,把稠密的山西人口强制向陕西等地迁移,先后迁移十八次,办法是先集中在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下,积攒够一定数量后,由军队集体押送各地。
敬礼是600年前,被迫随军由山西迁入陕西的侯姓人之一。他是今华州区高塘镇北侯村、南候村侯姓人的老祖宗。敬礼是他的名讳,因为他的辈分太高了,后人都尊称他为爷。今天的南候、北侯人大约是他的第23——25代子孙。据说,他当年来时,用担子担了两个儿子,后来分河东和河西两地居住。时间久了,逐渐形成村子,河东的村子叫北侯村,河西的村子叫南候村。
北侯村铁箍楼神庙 高振强 摄
早先,南候与北侯祭祖公用一个祠堂,祠堂在北侯村。
因为每年过年祭祖或清明节扫墓,北侯人故意找南候人的茬,南候人来得早,北侯人说:“分烧饼比谁都跑得快,急得是摔茶壶子呀;”来的迟了,又说:“敬祖先不积极。”于是,有一年祭祖结束后,南候人乘北侯人不注意,把敬礼爷婆的画像一卷,由水套(道)寄出墙外拿跑了。从此,南候人自己敬祖不再去北侯受气了。
敬礼爷、敬礼婆的名讳没有留下来,以敬礼之称是后代子孙对他们的尊称而侯姓子孙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却传承着他们的智慧、美德和荣耀,依靠勤劳、友善与创新发展的理念,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平安而幸福地享受着美好生活。
田间遗留的碌碡 流年来袭 摄
(据底稿补)北侯村来历的另外两种说法:一是早在5000年前,尧帝在这里划地封疆。华封古城就在高塘镇(原东阳乡)。当时,华封古城官员众多,就按公、候、伯、子、男等等级安排住地,将侯一级官员的住地安排在今北侯一带,候级官员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二是据《姓氏考略》记载,侯姓有一支出自姒姓,夏后之裔封于候,其子孙以国号为姓,这就是夏候国的来历。夏侯国就设在这里,因地理位置在华封国(堡底村)以北,住在这里的居民以侯姓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就把这个村叫北侯村。
南候村巷道 高振强 摄
南候村位于北侯村之南,两个村为一条直线。据老人们讲,当时,尧帝把候级官员分封在今北侯村一带居住后,历经几代,侯姓人口越来越多,农业耕种受到条件的限制,口粮短缺。人们就在北侯村南部开垦出大片耕地,有部分村民为了耕种方便,就在现在的南候村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与北侯村同样大小的村子。由于居民都是从北侯迁徙而来,又以侯姓为主,就把这个村子叫南候村。
在北侯村与南候村之间、紧靠崇凝塬边的高处,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叫北王村。说起北王村的来历,它和北侯村的来历基本相似。当年,尧帝在划地封疆过程中,把官员按照官职高低封地居住,北王村便是当时诸侯、王公、大臣们的府邸。因北王村一带比较僻静,不易引起外人的注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叫北王村,一直沿用至今。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