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头痛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痞满的基本病位在

A、肝脾

B、脾胃

C、胃

D、脾

E、肝胆

2、痞满以下列何项症状为主症

A、胃脘疼痛

B、胃脘满闷

C、胸脘痞闷

D、脘闷不舒

E、胸脘闷痛

3、痞满与鼓胀的相同症状是

A、胀满之苦

B、外有胀大之形

C、触之无形

D、按之无痛

E、心下痞塞

4、患者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多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其诊断是

A、胃痛

B、鼓胀

C、痞满

D、胸痹

E、结胸

5、张某,女,45岁,因胃脘痞闷不适3月就诊,患者近3月来经常脘腹痞闷,重时满闷如塞,但不疼痛,饮食减少,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喜长叹息,有时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每因生气恼怒而使症状加重,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保和丸加减

B、补中益气汤加减

C、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D、二陈汤加减

E、柴胡疏肝散加减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痞满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痞满与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痞满之肝胃不和证。证候主症: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细目二 胃痞

要点一 概述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体节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亏虚等。

(二)病机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胃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即实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脾胃虚弱(气虚或阴虚)。胃痞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脾胃虚弱,易招致病邪内侵,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

要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特点,或伴有纳呆、早饱、嗳气等症。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二)鉴别诊断

1.胃痞与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胃痞与鼓胀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却按之柔软。

3.胃痞与胸痹

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壁内外疼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脘腹不舒。而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胸痛等表现。

4.胃痞与结胸

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征;胃痞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首辨虚实

胃痞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为实痞;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者属虚痞。

2.次辨寒热

胃痞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而胃痞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黃,脉数者为热。

(二)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祛邪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

(三)证治分类

1.饮食内停证

证候: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加减:若食积较重者,可加鸡内金、谷芽、麦芽以消食;脘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理气除满;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通腑消胀,或用枳实导滞丸推荡积滞,清利湿热;兼脾虚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等健脾助运,化湿和中,或用枳实消痞丸消除胃痞,健脾和胃。

2.痰湿中阻证

证候: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证机概要: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常用药:制半夏、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甘草。

加减:若痰湿盛而胀满甚者,可加枳实、紫苏梗、桔梗等,或合用半夏厚朴汤以加强化痰理气作用;痰湿郁久化热而口苦、舌苔黄腻者,改用黄连温胆汤;兼脾胃虚弱者加用党参、白术、砂仁健脾和中。

3.湿热阻胃证

证候: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

常用药: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栀子、豆豉。

加减: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生姜、旋覆花以止呕: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以开胃导滞:嘈杂不舒者,可合用左金丸;若因邪热内结而致心下痞,可改用泻心汤;如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苦辛通降。

4.肝胃不和证

证候: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常用药: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枳实、白术、荷叶。

加减:若气郁明显,胀满较甚者,加柴胡、郁金、厚朴,或可改用五磨饮子加减以理气导滞消胀;郁而化火,口苦而干者,可加黄连、黄芩泻火解郁;呕恶明显者,加制半夏、生姜和胃止呕;嗳气甚者,加竹茹、沉香和胃降气。

在治疗实痞时,常用辛温燥湿之品,用量太过则易伤胃阴;湿热蕴结或肝气郁久均易化火伤阴,故在用砂仁、厚朴、陈皮、法半夏等辛燥药治疗时,谨防用药太过,伤及胃阴。

5.脾胃虚弱证

证候: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加减:若胀闷较重者,可加枳壳、木香、厚朴以理气运脾;四肢不温,阳虚明显者,加制附子、干姜温胃助阳,或合理中丸以温胃健脾;纳呆厌食,加砂仁、神曲理气开胃;舌苔厚腻,湿浊内蕴者,加制半夏、茯苓,或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祛湿,理气除胀。

6.胃阴不足证

证候: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亏虚,胃失满养,和降失司。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冰糖、香橼。

加减:若津伤较重者,可加石斛、花粉等以加强生津;腹胀较著者,加积壳、厚朴花理气消胀;食滞者加谷芽、麦芽等消食导滞;便秘者,加火麻仁、玄参润肠通便。

对于胃阴亏虚者,选用理气消痞的药物时,宜轻清为原则,可适当选用积壳、佛手、竹茹、川朴花等理气消痞;滋养胃阴,用药不可过于滋腻,以防阻滞气机。

编辑:刘玄
(0)

相关推荐

  • 肝气郁结中成药,建议收藏!】

    疏肝理脾1.四逆散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泄痢下重.2.逍遥丸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3.丹栀逍遥丸适用于肝郁化火,心神内扰,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面赤咽 ...

  • 请务必收藏好!治疗气郁的中成药大全!一,...

    一,沉香舒气丸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疼痛或刺痛,烦躁易怒,呕吐吞酸,呃逆嗳气,倒饱嘈杂,不思饮食. 二,六味木香胶囊 开郁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嗳气 ...

  • 痞满诊治精粹

    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一种自觉症状. 按部位有胸痞与心下痞之分,心下即胃脘部,故 ...

  • 脾胃系病证——5.胃痞(3)

    脾胃系病证之胃痞 (未完待续) 一.概述 胃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闷胀满不舒且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又可称"痞满".胃痞(痞满)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

  • 中医内科学——肾虚头痛——大补元煎——阴阳解析

    大补元煎--阴阳解析 头痛肾虚头痛证候: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方剂:大补元煎加减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

  • 中医内科学——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阴阳解析

    加味四物汤--阴阳解析 头痛血虚头痛证候: 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加味四物汤加减 加味四物汤:< ...

  • 中医内科学——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阴阳解析

    天麻钩藤饮--阴阳解析 头痛肝阳头痛证候: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 ...

  • 中医内科学——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阴阳解析

    羌活胜湿汤--阴阳解析 头痛风湿头痛证候: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胜湿汤:<脾胃论> 羌活.独 ...

  • 中医内科学——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阴阳解析

    芎芷石膏汤--阴阳解析 头痛风热头痛证候: 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芎芷 ...

  • 中医内科学——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阴阳解析

    川芎茶调散--阴阳解析 头痛风寒头痛证候: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 ...

  • 中医内科学:尿毒症

    中药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 ...

  •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Official Account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 又称"头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多种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头痛的发生常与外感风邪,以 ...

  • 【中医】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508天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442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十一月-十二月阅读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