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三大体系”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重要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体工作的规划和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积累了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宝贵经验。在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鹏看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的迫切要求。当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存在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不强、学科体系建设不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滞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更需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方向上引领、从顶层上设计、从制度上保障、从工作上推动。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继文表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构建“三大体系”才能有正确方向和发展动力,才能富有中国特色、反映人民意愿、合乎发展规律,真正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李春华认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研究导向、价值取向的根本保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表示,近百年来的伟大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和目标战略引领下有序展开的,党的核心领导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政治前提。我们总结当代中国的发展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经验和根本遵循。

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宗礼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三大体系”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事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把握好构建“三大体系”的正确方向,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始终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立场。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任鹏表示,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构建“三大体系”的始终,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当中。不仅要把握正确导向、出台相关政策、构建重要平台,更要不断提升党的思想凝聚力、组织引领力、工作创新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领导构建“三大体系”的工作优势和落实举措。

 解超认为,要把培养一批能够担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使命的人才队伍作为突出任务认真抓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崇高使命,完成好这一时代使命的关键在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有立志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强烈使命感,又必须有优秀的理论功底和专业造诣,同时要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实践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摆脱对西方学术的路径依赖,形成具有中国特质的学术思想。

使党的主张落到实处

谈到在构建“三大体系”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田改伟认为,要认真学习、研究、领会中央有关精神,把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纳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建言献策,避免闭门造车。要建立与“三大体系”相适应的学科及学术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科研积极性。

 李春华表示,要正确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构建“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加快构建、一手抓引导管理。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探索、宽容失误,提倡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的交流互鉴,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在高继文看来,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性质和前途命运的高度认识在构建“三大体系”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牢牢掌握党的领导权、话语权和控制权。第二,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的辩证统一。政治领导是指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立场、指导思想、发展方针等作出明确规定;工作指导则侧重规范和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方法方式、管理体制等。政治领导把握方向,工作指导保障政治领导的具体落实。第三,要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切实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劳动和创造,使党的主张落到实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