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十三)陈学昭从巴黎奔赴延安

陈学昭(1906--1991)浙江海宁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曾是小学校长,思想比较开明,他不许女儿缠脚,主张女儿读书。可惜在陈学昭7岁时父亲去世,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在三个兄长的教诲下长大。

陈学昭在上海女校读书期间,时年17岁,就因大公报的一次征文,写了《我心中的新女性》,获第二名。引起著名报人戈公振的赏识。逐渐被人熟知。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共产党员张琴秋,张是茅盾的弟弟沈泽民的妻子,陈学昭由此认识了茅盾、鲁迅诸多左翼文化人。期间她写下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加入了文学团体浅草社。陈学昭同学的弟弟,在复旦读书的季志仁,对她一见钟情,在许多年里对陈学昭细心呵护。虽然最终没有修成正果,但是在陈学昭心里,季志仁是她一生中最珍爱的大哥形象,晚岁依然如故。陈学昭的家人对著名报人孙伏园的弟弟孙伏熙很看好,孙福熙和陈学昭有过恋情,陈学昭早年的散文集《烟霞伴侣》由孙福熙作序并插图,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家人的推动下,这对年轻人订了婚。但是他们的感情好像有了问题,1927年,21岁的陈学昭独自踏上了去法国的求学之路,戈公振特聘陈学昭为大公报驻法国记者,这样可以得到一些生活学习补贴。当时。季志仁正在法国读书。孙福熙的不满可以想见。

在法国,陈学昭忙于学习,写文章,采访,戈公振给她的记者身份,每月是有任务写稿的。这时季志仁的好朋友蔡柏龄,他是蔡元培的儿子,无意中和陈学昭相识,从此,三个年轻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引起一些人的非议。和孙福熙退婚是必然的。然而陈学昭已分不清三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有人分析,这两个人顶多是她的男闺蜜,因为爱情是排他的。后来的结局出乎人的意料,陈学昭同一个突然插进来的医学系的学生何穆结了婚。陈学昭说她和何穆结婚是因为何穆有病,有苦苦相逼,同情加不得已。这理由极不充分。季志仁伤心至极,黯然离去,很快和一个法国姑娘结了婚,从此再未和陈学昭见过面。由此看来,季志仁是深爱陈学昭的,只是他太君子了。

1936年陈学昭随丈夫何穆携子回国,1938年到延安,她作为访问记者受到特殊待遇,采访了毛泽东等许多中共主要领导人,写成了长篇报道《延安行》在各大报刊发表。何穆作为医务人员主持创办边区医院。一年后因为等等不适应返回了重庆。不久儿子夭折。1940年夫妇俩二次赴延安,这次他们决定留下来,何穆担任了总医院的院长。在延安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1942年陈学昭和何穆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对陈学昭的打击很大,她从此独自抚养女儿再未涉及婚姻。

在解放战争行军途中,陈学昭写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第一部描写延安生活的小说。期间她曾经有过一次出国工作的机会,当时邓颖超已经和陈学昭谈过话了,要派她到巴黎世界妇女联合会工作,身在法国一直未婚的蔡柏龄也做好了迎接她的准备,这当中邓颖超也有撮合他们在一起的意思。但是后来这件事情搁浅。陈学昭在感情上可以说是万念俱灰,自此绝了再婚的念头。直到1981年,她和蔡柏龄才在杭州相见。但是已经物是人非。

新中国成立后,陈学昭谢绝了留在北京,回到浙江,在浙江大学任书记,浙江作协副主席等职。1957年她被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文革期间,饱受凌辱,在浙大打扫卫生。好在有女儿相伴。

陈学昭是我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作家,虽然后来有相当长时间我不再热衷于她的文字。但是对于这个人,和有关她的一切从来都是我关注的目标,好像她是我的一位老相识,一位亲人。

我最初读到陈学昭的文字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不知为什么,它触动了我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让我感动莫名,完全的跟着作者走,仿佛就尾随在她左右,她的欢乐她的忧伤让我感同身受。这个叫陈学昭的女子从此牢牢地扎根在我心里。我想我之所以对陈学昭如此着迷,是她的经历和人格使然。陈学昭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只是个普通之家,不是豪门不是官宦不是巨富,就是说没有名门望族的家庭背景做支撑。她幼年丧父,仰仗兄嫂度日,没有优裕的读书环境,从小就得靠自己努力去改变命运。她成名很早,17岁和写作结缘。中学毕业她自谋职业,独自一人去多个地方教书。那时她只有20岁左右。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到她后来的人生选择。

陈学昭的感情生活和她的婚恋,较她同时代的人有很大不同。作为民国新女性,那时的她们都很开放,很大胆,敢爱敢恨,比如冯沅君、丁玲、芦隐、萧红等等。陈学昭在精神上很开放,行动上很传统。她的感情生活很丰富,读中学时就和季志仁有朦胧的初恋,但是家里人不同意,她也不坚持。后来她结识了孙福熙,两人之间有一段很美好的恋情,是个合适的婚姻对象。但是他们之间不知为什么出了问题,所以发生了陈学昭独自赴法国留学,那时季志仁正在法国,为她安排诸多事宜。又出现了正在巴黎大学读书的蔡柏齢,蔡对陈学昭很仰慕,于是这三个人结成铁三角形影不离。何穆的突然出现,季志仁和蔡柏龄居然不出来阻拦,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柳青说,人生的路很长,但最要紧处只有那么几步。陈学昭在人生的最要紧处走错了路。先是婚姻民国才女(十三)陈学昭

从巴黎奔赴延安

陈学昭(1906--1991)浙江海宁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曾是小学校长,思想比较开明,他不许女儿缠脚,主张女儿读书。可惜在陈学昭7岁时父亲去世,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在三个兄长的教诲下长大。

陈学昭在上海女校读书期间,时年17岁,就因大公报的一次征文,写了《我心中的新女性》,获第二名。引起著名报人戈公振的赏识。逐渐被人熟知。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共产党员张琴秋,张是茅盾的弟弟沈泽民的妻子,陈学昭由此认识了茅盾、鲁迅诸多左翼文化人。期间她写下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加入了文学团体浅草社。陈学昭同学的弟弟,在复旦读书的季志仁,对她一见钟情,在许多年里对陈学昭细心呵护。虽然最终没有修成正果,但是在陈学昭心里,季志仁是她一生中最珍爱的大哥形象,晚岁依然如故。陈学昭的家人对著名报人孙伏园的弟弟孙伏熙很看好,孙福熙和陈学昭有过恋情,陈学昭早年的散文集《烟霞伴侣》由孙福熙作序并插图,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家人的推动下,这对年轻人订了婚。但是他们的感情好像有了问题,1927年,21岁的陈学昭独自踏上了去法国的求学之路,戈公振特聘陈学昭为大公报驻法国记者,这样可以得到一些生活学习补贴。当时。季志仁正在法国读书。孙福熙的不满可以想见。

在法国,陈学昭忙于学习,写文章,采访,戈公振给她的记者身份,每月是有任务写稿的。这时季志仁的好朋友蔡柏龄,他是蔡元培的儿子,无意中和陈学昭相识,从此,三个年轻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引起一些人的非议。和孙福熙退婚是必然的。然而陈学昭已分不清三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有人分析,这两个人顶多是她的男闺蜜,因为爱情是排他的。后来的结局出乎人的意料,陈学昭同一个突然插进来的医学系的学生何穆结了婚。陈学昭说她和何穆结婚是因为何穆有病,有苦苦相逼,同情加不得已。这理由极不充分。季志仁伤心至极,黯然离去,很快和一个法国姑娘结了婚,从此再未和陈学昭见过面。由此看来,季志仁是深爱陈学昭的,只是他太君子了。

1936年陈学昭随丈夫何穆携子回国,1938年到延安,她作为访问记者受到特殊待遇,采访了毛泽东等许多中共主要领导人,写成了长篇报道《延安行》在各大报刊发表。何穆作为医务人员主持创办边区医院。一年后因为等等不适应返回了重庆。不久儿子夭折。1940年夫妇俩二次赴延安,这次他们决定留下来,何穆担任了总医院的院长。在延安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1942年陈学昭和何穆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对陈学昭的打击很大,她从此独自抚养女儿再未涉及婚姻。

在解放战争行军途中,陈学昭写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第一部描写延安生活的小说。期间她曾经有过一次出国工作的机会,当时邓颖超已经和陈学昭谈过话了,要派她到巴黎世界妇女联合会工作,身在法国一直未婚的蔡柏龄也做好了迎接她的准备,这当中邓颖超也有撮合他们在一起的意思。但是后来这件事情搁浅。陈学昭在感情上可以说是万念俱灰,自此绝了再婚的念头。直到1981年,她和蔡柏龄才在杭州相见。但是已经物是人非。

新中国成立后,陈学昭谢绝了留在北京,回到浙江,在浙江大学任书记,浙江作协副主席等职。1957年她被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七十年代恢复公职。

陈学昭是我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作家,虽然后来有相当长时间我不再热衷于她的文字。但是对于这个人,和有关她的一切从来都是我关注的目标,好像她是我的一位老相识,一位亲人。

我最初读到陈学昭的文字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不知为什么,它触动了我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让我感动莫名,完全的跟着作者走,仿佛就尾随在她左右,她的欢乐她的忧伤让我感同身受。这个叫陈学昭的女子从此牢牢地扎根在我心里。我想我之所以对陈学昭如此着迷,是她的经历和人格使然。陈学昭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只是个普通之家,不是豪门不是官宦不是巨富,就是说没有名门望族的家庭背景做支撑。她幼年丧父,仰仗兄嫂度日,没有优裕的读书环境,从小就得靠自己努力去改变命运。她成名很早,17岁和写作结缘。中学毕业她自谋职业,独自一人去多个地方教书。那时她只有20岁左右。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到她后来的人生选择。

陈学昭的感情生活和她的婚恋,较她同时代的人有很大不同。作为民国新女性,那时的她们都很开放,很大胆,敢爱敢恨,比如冯沅君、丁玲、芦隐、萧红等等。陈学昭在精神上很开放,行动上很传统。她的感情生活很丰富,读中学时就和季志仁有朦胧的初恋,但是家里人不同意,她也不坚持。后来她结识了孙福熙,两人之间有一段很美好的恋情,是个合适的婚姻对象。但是他们之间不知为什么出了问题,所以发生了陈学昭独自赴法国留学,那时季志仁正在法国,为她安排诸多事宜。又出现了正在巴黎大学读书的蔡柏齢,蔡对陈学昭很仰慕,于是这三个人结成铁三角形影不离。何穆的突然出现,季志仁和蔡柏龄居然不出来阻拦,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柳青说,人生的路很长,但最要紧处只有那么几步。陈学昭在人生的最要紧处走错了路。先是婚姻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