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录一:王室多故刘焉请置州牧 假借天意王芬蓄谋作乱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弄权,导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按照历史规律,汉朝这家“超级公司”开始进入破产倒计时了。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巨鹿人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幸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皇甫嵩、朱俊、卢植等人的征讨下,不到一年时间,黄巾军主力就被歼灭。

然而,黄巾军虽然失败了,但它就像一个滋生在大汉躯体上的癌细胞,一发不可收拾。

一方面,黄巾军沉重打击了汉朝的统治基础,破坏了地方统治结构,致使大汉元气大伤;另一方面,黄巾军也给了其它心怀不满的流民以榜样,各地的叛乱如同雨后春笋,让大汉疲于奔命。

更为重要的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地方势力趁机坐大,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在汉朝末年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台,书写了一幕幕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这一段云从龙风从虎的历史,就从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拉开了序幕。

是年春,黄巾余党郭大起于河西白波谷,寇掠太原和河东;南匈奴的一支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边境骚动。

值此多事之秋,宗室子弟太常刘焉坐不住了,他向汉灵帝建议道:“各地到处发生叛乱,是由于刺史权小威轻,既不能有效禁制,又用人不当,所以引起百姓叛离朝廷。应该设置州牧,选用那些有清廉名声的重臣担任。”

刘焉此举既有公义,也有私心,他很希望能够担任交趾牧,这样就能够远离中原的战乱,在遥远的交趾建设一个独立王国。

然而,他的好友侍中董扶却私下里对他说道:“京师将有大乱,益州将出现新皇帝。”听闻此言,刘焉心中暗喜,立即转变主意,请求担任益州牧。

当时,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繁重,不得民心,凉州刺史耿鄙和并州刺史张懿又相继被贼所杀,形势不容乐观。朝廷无奈同意了刘焉的请求,在列卿和尚书当中选择合适的人选担任州牧。

之前,各州的刺史只有监督太守之责,并无军政之权,品轶上还要低于太守,不能有效的协调地方力量平叛。现在,州牧的品轶将大幅度提升,直接节制太守,手握军政大权。

于是,太常刘焉被任命为益州牧,太仆黄琬被任命为豫州牧,宗正刘虞被任命为幽州牧,俱是以九卿出镇地方。这是东汉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军阀混战的前提。

刘焉赴任之时,侍中董扶和太仓令赵韪直接辞去官职,跟随刘焉来到益州。很明显,他们是想跟着刘焉在益州“二次创业”。

让刘焉大感意外的是,甫一到任,益州就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不久前,益州盗贼马相和赵袛在绵竹起兵,自号黄巾,杀掉原益州刺史郤俭,进击巴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聚众数万人,马相自称天子。

益州从事贾龙组织起军民反攻,数日之间击败马相,益州又恢复了安定。等到刘焉到任时,贾龙敲锣打鼓领着属下前来迎接。

此番前来,刘焉是怀着长远打算的。所以,在平定益州后,刘焉将治所从雒县迁到了乱贼的老窝——绵竹,招抚离叛,务行宽惠,恢复民生,以此收揽人心。

正当刘焉在益州大张旗鼓的进行经济建设时,冀州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有一天,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和术士襄楷偶遇于冀州刺史王芬家中。襄楷忽然神秘兮兮的说:“我夜观天象,发现天文不利于宦者,这一次他们可能真的要被灭族了。”

父亲死于宦官之手的陈逸自然是欣喜万分,王芬则豪情万丈的说:“如果真如大师所说,我愿意做铲除宦官的先锋!”

说干就干!王芬马上开始联系冀州的豪杰作为呼应,又向汉灵帝上书:黑山贼蓄谋攻打郡县,我请求出兵围剿。

当时,汉灵帝正准备到河间巡视旧宅,王芬计划趁汉灵帝北巡时伺机发难,劫持皇帝,诛杀宦官,然后废黜汉灵帝,另立合肥侯。

计议已定,王芬找到议郎曹操,拉其入伙。曹操不以为然:“废立皇帝是天下风险最大的事,古人都会权衡成败轻重再谨慎为之,即使是伊尹和霍光也不敢轻言废立。伊尹和霍光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怀着赤诚之心,身居宰辅之位,位高权重,并且得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你只看到他们成功得轻而易举,却没有看到现在的难处,这不是很危险吗?”

王芬对曹操的话嗤之以鼻,没想到你这么胆小,不足与谋也!于是,他又找到了华歆和陶丘洪。

陶丘洪被王芬的豪言壮语说得蠢蠢欲动,正准备加盟时,华歆却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伊尹和霍光都觉得非常难,何况是王芬这种志大才疏的,他必败无疑。”听华歆如此说,陶丘洪也放弃了入伙的念头。

就在此时,洛阳的太史蓦然发现,北方的天空夜半之时有一道赤气自东而西划天而过,他赶紧向汉灵帝建议道:“北方有阴谋,不宜北行。”。

疑心甚重的汉灵帝取消了北行,他怀疑是王芬图谋不轨,就征召其入朝。王芬慌了,连夜解除印绶逃亡,逃到平原时越想越怕,干脆自杀一死了之。

可怜的王芬,被术士忽悠得走上邪路,又被太史一句话送上了绝道,难道这就是流年不利,一定要撞鬼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