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诗,献给了同盟会的第一个烈士

说起孙中山,谁也无法抹杀他在推翻清王朝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尽管他并没有亲自指挥战斗,但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民,从精神上瓦解了那个腐败的封建王朝。

少年时的孙中山在兄长的资助下远渡重洋来到檀香山,并在那里接受西方近代教育,对于传统的诗词他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过,流传至今的也只有一首七律。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刘道一,祖籍湖南衡山,1884年生于湘潭。青年时代,刘道一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

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听闻刘道一牺牲的消息后,孙中山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前四句是对刘道一的高度褒扬,东南半壁江山楚地豪杰最多,你死后革命事业立即陷入了低谷。没有完成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有谁能像你一样慷慨就义呢?

五六两句是渲染刘道一就义时的悲痛,塞上的战马在秋风里悲鸣,祖国遍地都是灾民流泪哀鸣。最后两句是激励后来的志士仁人,待到革命成功后,我们再为你举行盛大的葬礼。

中国历来有死者为尊的说法,所以孙中山在诗里极力渲染刘道一的功绩,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宣传鼓动天赋,这也是革命领袖的必备技能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