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最高境界:你不认识,作者自己也不认识!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茶友会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公众号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汉代初期,人们在书写隶书时有时比较着急,写得太快了,逐渐形成了“草书”。由于汉章帝喜欢草书,因此草书最初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 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后来楷书出现,草书又演变为“今草”,即楷书草书,“今草” 写起来很快,往往上下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

从此以后,江湖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鬼画符”的字体,演绎出了无数传说。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古人作草如今人做楷,无一笔苟且。余谓古人草法从分隶出,今人草法从行楷出,古人作草欲人识,今人作草欲人不识,而流弊遂不可胜言。”

翻译一下↓
姜白石说:大概古人作草书,就像今人作楷书一样,没有一笔是敷衍的。笔法形态变化多端,也有乱法度的感觉。我看古人的草书方法是出于隶书与八分书,而今人的草书却出于行楷。古人作草书是为了让人辨认和识别(那时候草书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所以必须能够很快识别),而今人做草书时候为了让别人不认识(可能是过度重视了艺术感情的倾诉,而忽略了草书的作用,也就是过于艺术化的结果),相传张芝曾有”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引起后人争论。
我们以为草书既比真书为难,当然不是匆忙之间所能写好的;以其法度森严,必然一笔不苟,方可取以示人,非如一般以为可潦草从事,不像真书需要笔画清晰,因此可以胡乱去写,即令出乎规矩,也没什么关系。这是错误的看法,要不得的!
明白姜大才子的意思不?人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今人的草书都走了歪路子。原本的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现在的我们呢,都是在行楷的基础上练习草书。你别小看这点差别,直接导致了大家对草书的认知差别。草书本是很好识别的,是一种固定的书体,而后来人的草书,是为了显示笔法高级、书者性情豪放等。
反观今天的书法家,他们在书写草书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强调艺术性,而忽略了草书本应注重的规范。作为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如果你也想学草书的话,建议还是从张芝、皇象等人的章草入手,先不求好,能把那些规范性的基础性的东西掌握了,基本功扎实了,再谈个人风格也不迟。
下面就是草书入门学习时间,给大伙儿看几十个常(正)规的草书写法,若能按着这条路子继续学习、记得它们的下笔走势,大概率就能看懂大部分古代草书作品啦~
1、重?台的繁体字?一脸蒙
2、“死”?不像……不是“死”?也想不出还有啥别的类似字体。
3、我猜它是“忍”,你呢?
4、这个你妥妥认识。
5、看到它的第一眼,我想到了一个词:录影。
6、特别像“山旮旯”三个字的合体。
7、越简约越不简单,你说它是啥它就是啥。
8、这是什么东东?
9、身段不错,是日文吗?
10、“中”字绝不敢写得这么骚。
11、和第二个字简直是翻版。
12、实打实,你肯定是“实”字!(你答错了)
13、这个字写得那么性感,让人无法察觉它美丽外表下的真身。
14、这个字不读“法”,法肯定不服气!
15、印象中,没有这个写法的中国字,鉴定完毕。
下面是揭晓答案的时刻:
1、爱,2、耻,3、昌,4、尝,5、歌
6、乱,7、门,8、岁,9、叔,10、闻
11、罪,12、贤,13、族,14、湛,15、最
以上草书,你认出了几个?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茶友会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公众号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