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有缺陷导致女儿冷血,儿子败家,《都挺好》实则都不怎么好

网视导读:并不是所有父母都爱孩子,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懂得感恩。传统的“养儿防老”“生儿育女”就真的没有任何弊端?太多的家庭表面看上去《都挺好》,撕开之后却是满目疮痍。

做家人久了难免就会有积怨。

如果一个子女对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大逆不道?因为在传统观念里,父母生儿育女,儿女照顾年迈的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是普遍的生活状态。

但仔细看看身边的生活:父母只生不养、儿女抛弃老人的现象并不罕见。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就表现了这一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却被我们忽略的现象。

这部剧一开头就是:“死妈”,之所以用这样不好听的字眼,是因为剧中母亲的去世对于女儿苏明玉而言,仅仅就是母亲死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此前不了解这部剧的人看到这样的女儿,肯定会跟剧中的“二哥”一样,恨不得打死自己的妹妹。然而,第一集还没播完,反对妹妹做法的人就会举双手赞成。

因为苏明玉成长于一个母亲重男轻女、父亲软弱、哥哥自私的家庭中。

已经找到工作的二哥跟母亲要两千块钱出去旅游,母亲很快就答应了,可是成绩优异的妹妹苏明玉跟母亲要一千块钱参加高考尖子生冲刺班冲刺清华,母亲竟一口回绝并说道:“你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好的学校干嘛?”

并且,母亲在未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给她争取了免费师范生名额,这样以后既可以做一份安安稳稳离家近的工作,还能给家里省钱。苏明玉不同意的话高中毕业就去参加工作。

此时的父亲又在做什么?一声不响的坐在旁边看报纸。清华毕业的哥哥连帮要高考的妹妹看下试题的时间都没有,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自私的不想在妹妹身上浪费时间?

更可笑的是:当母亲病危,父亲最先通知的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老二和老三,而是远在美国的老大。所以,成长于这样家庭中的苏明玉,为什么要对自己母亲的离世伤心不已?但即使这样,苏明玉还是给母亲买了墓地、办了葬礼。

目前,《都挺好》刚播出了五集,但剧中所展现的家庭关系不止这一点。

我们可以发现,看似冷血的明玉既独当一面的不仅安排好了母亲的葬礼,当看到父亲衣柜里都是旧衣服是,便带父亲去买了一大堆名牌。

剧中还有另外一个细节,苏明玉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着明天母亲葬礼时要穿的衣服。一动不动地坐了很久,也许,母亲对她有失公允,但她真的能彻彻底底地一刀两断吗?

这里能让我们思考的是:对于那些在并不完美,甚至是有残缺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应不应该与家庭和解?怎么和解?

而另一边,一直在不停吐槽明玉的苏明成三十多岁还在啃老,花光了父母的所有积蓄。

看到这些许多观众都表达了对明玉父母的愤怒,可仔细想想这样的父母真的少吗?上一辈,很多父母在没有儿子诞生的情况下会一直生女儿,这就导致绝大多数有两三个姐姐的弟弟都被娇生惯养,毫无限制的搜刮自己的父母,姐姐。因此网友们造出了另一个词——“扶弟魔”。

中国有句传统老话:“养儿防老”。剧中,住在儿子苏明成家里的父亲,很多天都不洗澡,并且拒绝儿子帮他洗澡;还把流浪狗带回家,而不考虑怕狗的儿媳妇的感受。矛盾一个又一个。

至此,“养儿防老”真的可取吗?那些生孩子只是觉得“应该生”“老有所依”的父母真的就没有过这是为了自己以后做打算的想法吗?

但是,对于养老来说,目前的国情又没有更好的方式。即便是有足够养老金的父母还要面对年老之后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等等生活上的困扰。有些父母也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但某些情况下又不得不麻烦。

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养老”究竟该怎么养,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究竟要怎么度过?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这一问题。

《都挺好》这部剧之所以能赢得这么高的评价,并在网上掀起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首要因素在于它撕开一些家庭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揭开了存在于许多家庭中,但又不被人察觉或无处可诉说的痛点。

但也有人在担心这部剧会不会高开低走。因为前五集对母亲这一角色的刻画太过单薄。剧中母亲对待女儿的态度让人觉得女儿是自己丈夫的私生女,而不是亲生的女儿,毕竟樊胜美的妈妈都会担心女儿吃不饱,偷偷煮个鸡蛋给她。而按照剧情和惯例,最终还会落到“都挺好”这三个字,这一转变如何能让观众接受,就要看编剧的水平了。

《都挺好》这部剧的出现,让我们的家庭剧终于不再只关注无私奉献,为儿女操劳一生的父母,更多地展现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美好。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都挺好》如果能让不少人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思考如何为人母,为人子那就挺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