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先琢磨人、后琢磨事,学会这一招,让你成为一个混世高手
鬼谷子的捭阖之术,归根结底,是要琢磨对方,然后再想对策。这也是达到趋利避害的有效途径。对自己有利就要开放,对自己不利就要封闭。
“捭阖”原指门的开开关关,这个很贴切。门不但有供人进出的作用,还能把粮食、家具等有用的东西关在屋里,而把风雨、噪音等有害的东西关在屋外。同样,人们心中也应该有一扇这样的门,知道应该把什么关在门内,什么关在门外。
鬼谷子强调应用捭阖之术要确保周详缜密,攻守兼备。若捭阖得不好,反而会让自己门户大开,一败涂地。其术最关键之处,在于应“闭”时确保能自守门户,韬光养晦,度过难关,从而占据先机,一役而胜。在历史进程中,凡能建功立业者,无不深谙此道。
在历史上,但功成名就之人,无不深谙捭阖之道。魏大将军司马懿、明成祖朱棣等人,都曾以周密的捭阖之策而反败为胜,纵横天下。
鬼谷子原文说: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如果要开放,最要紧的是考虑的没有遗漏;如果要封闭,最要紧的是能改严守机密。要达到周密,最难能可贵的是做得微妙,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道理。让对方开放,是为了考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
这些都是为了彻底摸清对方的底细,以便探测其各方面的的程度和数量。若据此足以做出分析和预测,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若分析和预测的结果不理想,圣人就会想办法另行谋划。
因此,所谓开放,有的是要自己出去;有的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有的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有的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
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通过运动来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交替使万物发展变化。
不论是变化,还是离开、反复、反抗,都必须通过捭阖来实现。
司马懿年近70岁还在装病示弱、韬光养晦的本领比以前更加老练。
首先装聋卖颠,故意三番五次将李胜的话听错,给人一种昏愦糊涂的感觉。
其次,饮汤时,不用手端碗,而用口就碗,有意弄得汤流满襟,给人的印象是他不仅脑子糊涂,连手脚也不听使唤了。
最后,他公开说自己死在旦夕,可怜巴巴地希望曹爽今后能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态度是多么的谦卑。
望曹爽今后能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态度是多么的谦卑。
司马懿就是采用这套手段,麻痹了曹爽,解除了其防备。同时,他又在暗中加紧策划阴谋,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发动兵变,一举击溃曹氏势力。
时机终于来到了。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初六,魏少帝曹芳往谒明帝高平陵,曹爽以及兄弟跟随同往。司马懿就指使郭太后下诏关闭城门,发动兵变,占据要害部门,捏造罪名,威逼加利诱,终于将曹爽及其党羽一举擒获,一并杀害,击溃了朝廷中的曹氏势力。这就是历史上所谓“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伪装自己,博取敌人的信任甚至是同情,尔后突施冷箭,“毕其功于一役”,真可谓老谋深算,难怪当初诸葛亮将他视为平生劲敌。
反观曹爽,此人在人才济济的曹魏政权内官拜大将军,绝非平庸无能之辈,但他缺少心机、麻痹大意,正如缺少了牙齿的猛虎,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上。
两人这一胜一负,一生一死,一荣一辱,并不仅仅取决于实力,而更是取决于心思的缜密程度。
可见,捭阖之术用于政治斗争,能使强弱形势相互转化。弱者通过自守门户,能使强者不自觉地打开门户,放松警惕,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在社交方面捭阖之术更能产生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