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伴三九,最冷节气最暖灸!灸好一冬,牛年无病痛!

2021.01.05

农历:十一月廿二日

小寒
前两日是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节气,随着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也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处于三九期间,此时土壤深层的热量被消耗殆尽,全年最低气温随之出现,故而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二候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鸲: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小寒食补关键词:温热

我们都知道“冬至一阳生”,阳气在降至极点后,开始从地下慢慢升起。
但是,自然界由于阴气的长期侵袭和堆积,气温会持续下降,人会感觉越来越冷。因此,小寒最大的特点就是:寒!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日常食物中温、热性的食物

肉类:
鳟鱼、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

蔬菜类:

辣椒、肉桂、花椒、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

谷物类:糯米、高粱米

水果类: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

小寒养生关键词:祛寒养肾

《黄帝内经》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可见,寒与肾相应,阳气根源于肾,因此寒邪侵袭,最易中伤肾阳,肾的温阳化气功能就会失职,就会尿少,水肿;
寒为水气而通于肾,寒水过盛,就会上制心火,就会心痛、心悸、肢厥等。

所以,小寒时节往往是肾阳最不足的时候,但最危险的时候却也是最安全的时候,在这个寒邪最盛之时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般的补阳效果。

养肾遇三九 艾灸正当时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冬季与人体的肾相应。
此时立即着手三九灸,以顺应外界阳气生长的态势,帮助人体培补肾阳,驱除寒邪——祛寒气、养阳气、固卫气。
小雪至立春的这段时间天气最冷,肾的工作负担也最重。此时养肾,当以养阴为主,兼以养阳。

补肾主穴:

1

肾俞穴
肾俞穴在体内对应着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到背部表面的穴位,也是治肾重要腧穴,所以称为肾俞。

它具有滋阴精、壮阳气、补肾之精气、利水消肿、聪耳通窍的功效。

2

神阙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处于人身阴阳相交的地方,诸气会聚之处。

人体先天的强弱与此穴密切相关,故被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所以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

它能够起到驱寒益气、调和脾胃、复苏固脱的功效,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3

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作用。

4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能补气养血,所以足三里是增强脾胃运化生血能力,体虚者必灸!

足三里除了能够补气血,还能够通腹,就是让腹气得以通畅。如果有虚弱性疾病,可以经常揉一揉足三里,或用艾灸的方法来灸这个穴位。

5

涌泉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补肾方面是有重大价值的!
经常艾灸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

补肾阴的穴位:

1

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

中医认为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调理。

古代名医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用太溪穴“补肾气、断生死”。

2

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相交汇的穴位,所以三阴交有补肾、平肝、健脾的作用,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
因为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而肝藏血,脾统血,肾又是藏经、主生殖的,所以三阴交也是女子最常用的调血调经的穴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