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还能投资吗?开发商炒房者和普通购房者要注意了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今年前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29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1-2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4705亿元,增长13.3%,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1%。从投资增速看,10.4%的增速是2017年以来的最高点。而这一数据也是自2015年1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似乎数据与我们的政策环境有点格格不入,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居然能创新高,这是令人很多比较意外的,但是从全局来看,房企销售业绩也是屡创新高,尤其是房企三大龙头碧桂园、恒大、万科,一季度的销售额合计超过5000亿元。但是梯队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这也说明房企集中度越来越高,强者恒强,头部房企的垄断挤占了市场份额,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一些房企看到这样的业绩报告,信心倍增,特别是随着二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开发投资增速不断创新高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数据只是人家的,对于大多数房企来说生存压力不会减小。
或许这个数据会影响两类人,一是开发商,二是购房者,大家面对屡创新高的投资增速该作何反应呢?
对于购房者,安家融媒说过太多太多,在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指导下,房地产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再想炒房几乎没有多少机会。而且未来的政策将更加倾向于解决居住问题,也即是说房子回归居住属性,那么在房地产稳定大局下,房价几乎难有大起大落之势,当房价稳定后,其实炒房者已经没有了炒作的意义,因为炒房者多数为短期套利者,如果加上当下各种限售政策,那么将来你买了房以后想卖都卖不掉。所以,政策在鼓励自住需求。
那是不是意味着房子就不能买不能投资了呢?
当然不是,安家融媒认为,无论如何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房子的基本属性包括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无法改变的,只是两者此消彼长。
无论你是不是刚需,在你把房子买到手就已经是投资行为了。所以,严格意义上,房子当然可以投资,一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房地产行业再怎么低迷,也是一块巨大的肥肉,房地产虽然不像以前了,但是似乎还没有什么行业比房子更能保值增值,尤其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你说你去炒股?你去把钱存银行?似乎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再一个就是在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背景下,买房基本上更追求自住,买房要以需求为准,需要则买,这样也就无所谓市场好坏,只要你需要住房。抛却投资想法,本着自住的原则,将来可能会无心插柳柳成荫。
房地产跟以前大不一样,时代变了,思维和逻辑也将发生改变,我们面对同样的房地产,在买房理念上将大大改观。房子首先要满足居住功能,那么除了改变观念,再就是要加大住房供给,如今不再是单纯提供可售的普通商品房,还包括共有产权住房,甚至包括公租房。
说完购房者,再来说说开发商。据报道,一家大型房企负责人称,该公司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已经转向悲观,该公司涉足了长租公寓领域。不推荐身边的亲戚朋友去投资房子。除非是为了住可以买。
去年底前,孙宏斌就曾表示,“这个行业太多的不确定性,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预期。老百姓买房子都是买预期,开发商买地也是。我对房地产很悲观,房价一直不让涨,变成大家的习惯了,这是第一件事。不确定性从哪儿来,从四面八方来,每个地方都带来不确定性,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预期。”
除了地产大佬,另一个中介大佬也表达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悲观。最近,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表示,中国房地产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人今天已经不缺房子,户均比已达1.05;人均居住面积达36平米,和日本水平差不多;核心问题在于住宅产品供应和人口变化之间的实际差异巨大。左晖认为,用别人的房子解决自己的居住问题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今天中国城市有22%的人是住在别人的房子里面,我们估计未来5到1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35%。”
其实,无论你是否同意,房地产的逻辑都在变了。过去我们的调控重点是要让房价下来满足大家的住房问题,现在正在直接解决百姓住房问题,通过真实有效的租购同权、租购并举等来让大家不缺房子住。
最后,安家融媒再强调一下,与前文呼应。投资增速表现的是头部房企的发展态势,并不代表整个行业。而买房也是如此,房价贵是客观存在的,成本越来越高也是明摆着的,买不起房更是现实,所以注定很多人无法通过买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如果你想投资当然没人拦着,大佬说不适合投资了,那是人家更有本事,但必须知道未来的投资回报相对会降下来很多,炒房者更是如此。普通人短期内不指望房子来保值增值还能指望什么?
不是不适合投资了,只是预期要改变了。买得起的有闲钱有资格的可以买,没钱没资格的也没必要抢着买,大家都有安居乐业的条件,无论买房租房,未来的长效机制也将会更加完善,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基本的住房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