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克斯八卦城:城市景观中的文化融合
城市之美
发现 · 行走 · 认识
演绎中国新的城市故事
在中国,有一座城从高处俯瞰,是一个巨大的八卦阵,这里路路相连从不拥堵,同时也极容易在左弯右绕中迷路,神奇又神秘。这就是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特克斯县,其县城根据《周易》“后天八卦”方位设计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城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街街相连,布局规律,让人感觉神奇如迷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唯一建筑正规、保存完整的八卦城。2007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特克斯”,一说是突厥语,为“野山羊”或“阴面、阴坡”之意;二说系蒙古语“特克协”之音变,为“平原旷野溪流纵横”之意。特克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山脉北麓的褶皱带,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东段。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南部是南路天山,北部是中路天山,中间是特克斯河谷平地,自西向东倾斜。特克斯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北部延绵起伏的乌孙山对八卦城环抱,作为天然屏障阻挡北来的冷空气,同时还能防止风沙入侵。特克斯属温凉半干旱山区气候,昼夜温差大。这里草原辽阔,有700多万亩优质草场;河谷平坦,有数千顷肥沃良田;林海莽莽,有130万亩原始森林;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交相辉映。此外,这里还生活着天山马鹿、雪豹、棕熊、天山羚、北山羊、雪鸡、松鸡、石鸡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
八卦城文化底蕴浓厚,县境内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特克斯河两岸便有人类的活动足迹。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乌孙文化、易经文化和玛纳斯文化相互融合、延续,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交汇碰撞、传承发展,这里是中国最西边的八卦城和易经文化所在地,是中国现存乌孙古墓最多的地方。
根据《史记》《汉书》《唐书》等的记载,特克斯是当时西域第一大国——乌孙国的所在地,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乌孙”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团结、联合”。乌孙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马文化。特克斯位于天山降水丰沛区,水草丰美、气候温寒,因此自古出骏马。据史书记载,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意在联盟乌孙以牵制匈奴。乌孙王莫昆向汉武帝献上了1000多匹乌孙骏马,汉武帝大为高兴,将乌孙马命名为“天马”(后汉武帝见大宛国进献的汗血马更为雄健,遂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把“天马”改赐给了大宛马)。
据道家杂史记载,南宋嘉定年(1220年),道教全真弟子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邱处机路经特克斯河谷,被河谷的山势、川势、水势所动,择其方位,以八卦论“风水”,设计了一座城,这座城就是特克斯八卦城的雏形。据《特克斯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邱宗浚依照《周易》后天八卦图的方位,设计了八卦城图形。企望天地交而万物生,上下交而其志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任县长班吉春依照邱宗浚设计的八卦城图形测量,打桩放线,撕布匹作线,用20头牛拉犁犁出了特克斯八卦城的雏形,特克斯八卦城从此立于世。特克斯以中心八卦文化广场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伸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条射线主街,由从内向外四条环路联通,县城方位“坎”北,“离”南,“震”东、“兑”西。8条主街,街长达1.6千米,每隔360米设一环道连通,一环为8条街,二环为16条街,三环为32条街,四环为64条街,与周易六十四卦吻合。《易经》方位学说以有形的方式再现于此城,可谓壮观,登城中心30米高的“观景塔”可饱览八卦城全貌。
整个八卦城气势恢宏,环环相扣,路路相通,四通八达,之前一直以“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城市”为人乐道,直到近年人口和游客的增多,才出现了红绿灯。为不让人们迷路,各街道都设置了方位说明牌。比较特别的是,城市中主要的公共空间由清真寺和由街巷形成的广场空间构成,其中清真寺主要位于主干道的临街面,大部分在转角,形成鲜明的场所标志。八卦城充分展示了我们华夏民族先祖的智慧,充分利用自然的山川大势,顺应天地人和的道理,因势利导出人居的最佳格局。
特斯克是《周易》八卦学说、自然优势和城市景观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古朴的西域乌孙文化、绚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融合在一起,形成属于这座城的独特动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