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五险一金”,那他们是怎么养老的?

对于现在的上班族来说,五险一金很重要,关系到一个人年老之后能否好好的生存下去。当不再年轻时,就意味着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老年人不合适在外面漂泊闯荡,应该过上慢节奏的日子。可在古代,以统治者的思想来说,他们还没有想到这一层。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养老的?

古代讲究社会地位和身份,人与人之间有着明确的等级区别。夏商时期,养老这样的权利在当时并不是谁都能拥有,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平民和奴隶对于养老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也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未能真正体验到养老的感觉。

随着古人对养老这件事越来越重视,在不同的年代当中,对养老的政策也做出了很多的改变。比如说,在唐宋时期,养老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唐朝颁布法律,年龄在80~90岁的老人,能够得到一名专门配备的人员,去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有的人或许会问,那9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怎么办呢?实际上他们所享受的待遇要更好,可以拥有2名家丁,条件并不比80岁的老人要差。朝廷还会定期派人去老人的家里监督,若他们过得不好,年轻子女也要接受处罚。

宋朝时做得更加到位,官方设立了养老的场所和田产,都是无偿向老人进行开放。过年过节都有礼品和肉类食物发放。65岁~90岁的老人,都有一个令牌,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养老权利。若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免除子孙的赋役,能让这些后辈在家好好服侍老人。

除此之外,子女也要出一部分银两,给老人当作平常日常生活的开销费用。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古代虽然没有“五险一金”,但当时人们对养老问题也是比较看重,对此事的态度和想法变得越来好。

到唐宋时期,人们觉得侍奉老人是生活中必须去做的事。尊老爱幼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早在4000年开始,养老这个观念就已经开始出现,能否尊敬爱护老人,甚至成为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标准。

现在,养老也成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善待老人,也就等于善待自己,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老了以后得不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一辈子很短,应该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