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是如何高质量防疫?
实际上,人类的发展历史时常伴随着瘟疫,历朝历代对于瘟疫都非常的重视。
明·唐寅 《烧药图卷》局部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经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
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历史上大疫流行时期,也是名医辈出的年代。
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药 方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
张仲景因此被称为“医圣”,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神医华佗不但擅长外科,还有很多关于他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
明·仇英 《玉洞烧丹卷》局部
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现代研究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
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晚清的吴瑭(吴鞠通)等医学家都为治疗瘟疫作出过重大贡献。
吴瑭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种种记载,皆证明了中国人同疫情的斗争历史之久。那么,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面对凶猛的疫情,人们又是如何对抗的呢?
隔离避疫
在古代文献中,记载着很多预防和治疗瘟疫的方法,其中,“隔离避疫”就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方法。
北宋·李公麟《白描仕女图》局部
古代的许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时,下令各级政府共同抗疫,官方组织的抗疫活动,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汉代帝王还曾下令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马匹坐骑,用于救援染瘟疫的灾民。
宋朝期间,瘟疫发病时政府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药费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于1682年下令各地种痘预防天花。康熙根据皇室家族亲身经历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这是一个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广防疫方法的例证。
从汉代起,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几乎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惯例。
明·文徵明 《独乐园图并书记卷》局部
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
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 军队 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 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
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 可见古代人很早就开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
艾灸防疫
古人认识到,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因此,在未患病时艾灸,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宋·李唐 《炙艾图》局部
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这是指利用艾灸能够预防病毒感染。
《扁鹊心书》里谈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其强调,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于治疗,亦可用于预防。
备药囊 沐药浴
古人认为,可以用药物来克制疫毒,于是将草药等放置在香囊中,佩于身侧或是悬挂在门户上,以起到防治疫毒的作用。
宋·佚名 《六马图》局部
除此之外,药浴也是预防瘟疫的重要方法。
药浴疗法属于中医自然疗法中洗浴疗法的范畴。将中药水煮,滤渣取液,调至适当温度,浸泡双脚或全身,以达到驱除杂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会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提倡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变质的菜饭。
古人还注意到鼠类和不良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等劝告。明代人已十分讲究饮水卫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
这种对水质量的判断和分级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
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如上海人的冬季进补,广东人的中药煲汤,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宋·佚名 《浴婴仕女图》局部
《内经》指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清代刘松峰在《松峰说疫》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由此可见,“养内避外”是古人针对预防和治疗瘟疫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质量办法。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