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这三种智慧,懂得一种,就不会差

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成长,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人生在世,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做人,就要懂得一些处世的智慧。

做人的这三种智慧,懂得一种,就不会差。

1

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才是智慧的活法。

没有谁是完美无瑕的,也没有谁满是瑕疵毫无优点。

很多时候,我们全然接受自己,不与自己为敌,这才是人生智慧的活法。

成年人世界里的很多焦虑和痛苦,往往并非都来自外界。

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无法与自己和解,无法接受自己普通甚至是平庸的事实。

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能遂自己的心意。

现实就是如此赤裸且残酷。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底色就是平凡且普通的,正如朴树在歌里唱道: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普通的长相,普通的出身和背景,普通的天赋,普通的学历,干着普通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什么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丢到人群里就再也找不到。

当一个人能认清这一点,能接受这些事实,那么他往往就会变得平和、坦然,不再偏执,也不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漫无边际的焦虑和无谓的努力之中。

很多时候,平庸的人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庸而不自知,这才真的要命。

接受普通,往往不是妥协,也不是结束和放弃,而是开始新的征途,以更理智的姿态上路。

无论优秀还是平凡,都应该给自己一个拥抱。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不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接受自我的过程。

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怎能承受别人俯视的神态;

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的独特,怎能抗住别人异样的眼光;

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怎能抵御别人的蔑视和嘲笑。

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又怎能期待别人善待你。

你对自己的态度,就是世界对你的态度。

当你学会欣赏你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欣赏你。

与其等待别人的认可,不如先学会自我欣赏。

如夜来香一般,不贪图别人的称赞,为自己而盛开,取悦自己。

正如《霸王别姬》中说的那样:“人哪,得自己成全自己。”

作家史铁生,这个被命运摁在轮椅上大半生的男人,有着最健全、坚强的灵魂。

1951年1月4日,史铁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大杂院里,中学在清华附中就读,极具运动天赋,曾是学校里的80米跨栏冠军,酷爱田径。

18岁那年,史铁生相应号召,去了陕北的农村插队务农;20岁那年,大病一场,一年后出院时,下肢彻底瘫痪,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

从一个酷爱田径的运动健将,到一个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的残疾人,命运同史铁生开了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玩笑,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他选择了活着,走上文学之路,在余生的几十年里,虽百病缠身,却也一直笔耕不辍。

当一个人能开始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种种挫折和不幸,那么他便不再自怜自艾,戾气满身,他的生命也将有了色彩,而不再是灰色的。

比如他后来被查出尿毒症,需要隔天就去趟医院做透析来维持生命,面对这种生不如死的折磨,史铁生却这样调侃道:“做透析就像去上班,有时候也会烦,但我想医生、护士天天都要上班,我一周只上三天,比他们好多了。”

史铁生曾戏说自己的主业是生病,副业是写点东西,但他愣是将副业干出了名堂。

在被病痛折磨的几十年里,他写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及其他,还有2部电影剧本,也遇到了爱情。

史铁生说过:

“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我尽力了,所以没有遗憾。”

很多时候,真正的强者并非要干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坦然接受生命里的一切,认真地活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开悟人生的四个阶段,接受了父母只是普通人,接受了自己只是普通人,接受了配偶只是普通人,接受了孩子只是普通人。

有的时候,接纳自己的平凡,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曾国藩的天资“愚笨”,是众所皆知之事。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趣事:

少年曾国藩在房中背书,直到深夜,反反复复都记不住。

藏在房梁上准备待主人休息后行窃的飞贼,终于按捺不住,气得跑了出来,将文章通篇背诵了一遍,恨铁不成钢的呵斥曾国藩“朽木不可雕也”。

平庸之姿的曾国藩,却能在认清自己的平凡后,日常中好了两件小事。

一是“早起”,他一向黎明便起,从不懈怠拖沓;二是“有恒”,每天坚持读书,从不有过间断。

曾国藩之所以活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更多的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六考秀才不第的“庸人”,能一跃成为清代中兴名臣,让我们明白:你我皆凡人,小事里修行,除了天赋,平凡的人做好日常小事,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成就。

2

不活在别人眼里,活成自己才会快乐。

叔本华说过,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看过这么一则寓言故事:父子两人牵着驴子进城赶集。

半路上有人看到他们嘲笑道:“这俩人真笨,有驴也不骑,居然自己走路。”

听罢,父子便一起骑上了驴子,继续前行。没过一会,又碰到一个老太婆:“可怜的驴子,瘦瘦小小居然要驮着两个人,这人心可真狠!”

父子听了也觉得有道理,父亲便让儿子骑驴,自己在前头牵绳。

路过一个茶棚,喝茶的客人对儿子指指点点:“天气这么热,你只顾着自己舒服,让老汉走路,真不孝顺!”

儿子赶忙从驴背上下来,让父亲上驴。

还没走几步,一个砍柴的老翁说道:“这个当父亲的真狠心,自己骑着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

父子两人最后只得面面相觑。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你再优秀,在妒忌你的人眼里,不过是走运。你再委屈,在挖苦你的人眼里,不过是狡辩。你再善良,在仇视你的人眼里,不过是惺惺作态。

不在意别人眼光的人,活得通透而又快乐,他们压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他们想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这样就能收获快乐。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

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乱七八糟,像个老鼠洞一样。

于是他愤愤然地说:“别人都说您是有超凡智慧的圣人,我慕名而来,却发现你跟老鼠差不多”。

老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完全没有反应。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过分,于是来找老子道歉。

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人生在世,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我们,是别人的事,安心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修行。

已过40岁的蔡依林,如今活得越来越潇洒,曾经也是个很在乎别人眼光的人。

她曾说:“100个人里面,就算有99个人喜欢她,只有一个人讨厌她,她都会为了这一个人努力。”

刚出道的时候,别人说她没天赋,她就死磕,将瑜伽、艺术体操、鞍马、钢管舞从同手同脚直接练到把演唱会变成技能大赛。

公众标准越苛刻,她对自己越狠,甚至有段时间大众嘲笑她是“用力过猛的努力”,她也选择视而不见。

一直到网友们从恶搞、嘲笑,变成了认同。

蔡依林在一次次努力中,塑造出真正无可挑剔的自己。

回到现在,她说,面对负面评论虽然依旧会受伤,但却开始学着自我保护,开始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别人的喜欢、讨厌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喜欢自己才是最该做的事,自己活成自己才是本事。

3

懂得转弯,是一种智慧。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

有的时候,那条大路人满为患,难以通往成功彼岸,但聪明人,这时已经选择了拐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所以为的困境,并非没有破解的方法,只要心态变了,逆境就变为了顺境,落后也就变成了超越。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并不是优点,在牛角尖中转弯才是大智慧。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皇上做了一个梦:山倒了,水干了,花谢了!

他醒来后,把梦境告诉了皇后。

皇后说:“不好,山倒了江山不保,水干了民心散了,花谢了是好景不长!”

皇上一听,一病不起。

大臣们听说这件事后,却走到皇上身边说:

“皇上啊,这个梦真好啊!山倒了天下太平,水干了真龙现身,花谢了是果实要收获了!”

皇上一听,大病痊愈。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死胡同”,而是不会拐弯的心态。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

这里的“适”就是“转弯”,避免一条道走到黑。

我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享年112岁。

一次,央视崔永元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

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

周有光先生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

转弯,是让自己抉择。转念,是让自己重来。

人这辈子,坎坷难免,在撞了南墙之后,不如换一条路前行,换种方式坚持。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发现中国人精神上的麻木远超肉体上的病弱。

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笔下的文字来唤醒那些落后愚昧的国人。

伟大的化学家瓦拉赫,起初选择文学之路,结果毫无建树;改学油画,老师评价他“简直是不可造之才”;

接着,他主攻化学,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漫画家郑辛遥曾言:“在路走完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到了路的尽头,而是提醒我们是时候拐弯了。”

太执着的一条路走到黑,结果只有撞南墙,但如果在路的尽头转个弯,那就会柳暗花明,走入一种全新的境遇之中。

向前其实不难,只要学会转弯。

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同下山化缘,路上老和尚问道:“如果你进一步是深渊,退一步则是刀山,那你准备怎么做?”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

往旁边去,多么智慧的回答。

佛语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路则常宽。

当你感到走进死胡同时,别着急往回走,看看旁边还有没有出口,因为伴随挫折的往往是转折,有时候仅是灵光乍现,就足以扭转时机。

人生的路道阻且长,羁绊重重的大路可能会让你力不从心,但岔路也很多,所以穷途末路之时,可以走旁边的路,即便是迂回前进的方式,最终也能到达目的地。

路的旁边也是路。不一样的路途,也许风景更加旖旎。

林语堂说过:“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是南墙还要撞得头破血流的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享受到生活中那点滴的幸福。

所以,陷入深渊,困进泥潭中,别急着前进,停下来想想,拐弯换条路走,才能走出一段更广阔更远的路。

晚清名臣曾国藩备受后世推崇,他学问和功业方面颇有成就,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曾国藩曾经也是个中年“愤青”。

太平天国起事后,42岁的曾国藩在长沙奉旨办团练。

当时,他看不惯当时绿营腐化堕落,严惩了一批懈怠散漫的绿营兵,甚至还砍了不少人的脑袋,得罪了整个长沙城的绿营兵。

结果,被整个绿营八旗兵围困在府衙,只能从后门逃走,差点丢了性命。

既然惹不起,只好躲起来,曾国藩离开长沙去了衡阳。

他的霹雳手段给他带来了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

后来,他反省自身,学会了拐弯,寻找到了出路。

他在衡阳专心操练湘军,最终,衡阳成为了他后来事业的起点。

梁启超说过:“变则通,通则久。”其实取得成功的方法有很多,并非要固守一条原则。

只有懂得变通,知晓转弯的人,才能找到出路,脱颖而出。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稍微回下头,或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成功的人,除了满腔热血,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转弯。

做人,懂得接受自己,欣赏自己,不活在别人眼里,懂得转弯,才会活得更通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