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这些事你该知道!
秋分,昼夜均,寒暑平。
又是一年秋分时,所谓“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秋分可以说是秋季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节气,因为在这个节气中天地之间阴阳的态势正符合了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是《黄帝内经》中描述的一种阴阳和合之态,从秋分这一天开始地面上的阳气潜入土下,此为“阳秘”,地面上则是秋风习习,阴气逐渐盛显,此为“阴平”,所以中原地区的秋分会给人舒适的感觉。
而在秋老虎发威的南方,我们大概只能在清晨和夜间觅得一丝秋凉,在白天基本上还是炎热当头。这种由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阳不秘”,再加上不适当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便会引起许多阳气不降、不敛、不藏的证候,如近来许多人出现了干咳、咽干痒痛、口干、头胀痛、血压高等症状。
根据中医六气的排列顺序,自秋分至立冬为秋燥当令。中医认为,燥易伤津,津伤化热,且燥易伤肺,肺津被伤,则多见咽喉疼痛、咳嗽少痰等证。如果燥邪进一步内犯肠胃,则可见腹满作胀、呕吐、大便不行等证。因此,秋分的养生总以“养阴保津”为要。
在饮食上,第一要少吃煎炒炸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香口开胃,但容易耗伤津液,导致胃火上炎。第二要避免食积,含糖量高的食物和肉类最容易导致食积,如上周即有一喜吃月饼的老人,在连吃两大块月饼后诱发重症胰腺炎入住ICU的新闻报道;另外,对于小儿而言容易因饮食不节、过吃肉类而导致脾胃积滞。第三可适当增加汤水,多吃润肺生津食物,如玉竹、百合、木瓜、柚子、无花果、猕猴桃、莲藕等。
在作息上,《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和春三月、夏三月要“夜卧”不同,秋三月和冬三月都要求“早卧”,这是因为秋冬属阴,气机收敛,所以需要更长的休息时间,充足的休息不仅是为了养足精神,还能保养人体的水分。高强度的工作和连续的熬夜则容易引动肝火,出现口干苦、头晕、脾气大等表现。除此之外,秋天适宜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登高、徒步、气功、瑜伽等。
除了饮食和作息上的调摄,秋天养生对情志的调节也非常重要。以至于《黄帝内经》用了比较长的语句来说明,原文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其重点无疑落在一个“收”字上面,“收”不仅是行为上的约束,还有心态上的收敛。秋天本来就是一个让人觉得宁静的季节,这份宁静,对于中医人来说应该是来自于对四季流转感悟之后的豁然吧,正如诗云“长将淡泊开眉锁,莫对菱花暗自伤”。
节气艾灸
秋分是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此节气以支气管哮喘、胃肠道疾病、感冒、鼻炎、口腔溃疡多发。该节气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常用保健艾灸穴位建议: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关元、命门悬灸。每个穴位以15分钟为宜,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取穴方法:
🔷大椎:正坐低头,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简易取穴法: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往上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肺腧:正坐或俯卧姿势,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2指宽)。
简易取穴法:大椎往下数两个椎棘突,再旁开2指宽。
🔷大肠俞:当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穴往上数两个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2指宽)
🔷肾俞: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2横指宽)。
简易取穴法:双手自然叉腰,拇指在背后方向,四指位于腹部方向,大拇指尖处即为本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4指宽)。
🔷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简易取穴法:如无明显肚子肥大导至下垂,本穴则位于正对肚脐的脊中。
END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