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秋分:以“收”为养,阴阳平衡不生病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夏日的酷热已去,秋天的凉意悄然已至,此时大部分地区真正进入秋天的季节,天气逐渐转凉,所以秋分开始,秋季的气候除了秋燥外,天气亦渐渐变凉,尤其是早晚,且昼夜温差增大。秋分开始,秋燥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升散疏泄转向收敛、闭藏,饮食起居也要相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宣发。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分节气养生
早睡早起以助阳气潜藏
中医认为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是向外向上发散疏泄的,故春夏养阳,而秋分节气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自然界的阳气是内收,敛藏得,故秋冬养阴。秋三月要早睡早起是要顺应大自然秋季气的变化规律,以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收藏越深越有利于来年春夏的生长。
秋分要润燥防寒保暖
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中医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润燥之法可以多喝水,或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不同,适当进食甘润、温润之品,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莲子等,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作用。
另外,秋分后多以凉燥为主,昼夜温差大,要注意适当添衣防寒保暖,但又不可过多过早的加衣服,古语云要“春捂秋冻”。
情志养生宜安神定志
“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所以情志调养方面,应放松心情扫除抑郁。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即俗话说的“悲秋”,导致体内分泌紊乱疾病。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秋高气爽是外出秋游、登高的好季节,这样可以防止“秋风秋雨秋煞人”。
经穴养生建议
秋分是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此节气以支气管哮喘、胃肠道疾病、感冒、鼻炎、口腔溃疡多发。该节气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常用保健艾灸穴位建议: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关元、命门悬灸。
每个穴位以15分钟为宜,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取穴方法
大椎:正坐低头,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简易取穴法: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往上凹陷处就是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