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李平安:村边有个火神庙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0期︱
编辑︱梁甫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村边有个火神庙」
文/李平安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是由四周高高的山围起来的较开阔的一块平地。一条小河从村后流淌,一条公路从村子穿过。我家就在村子中间。雄伟的大山和清澈的河水带给我童年少年无尽的欢乐,我在贫穷与快乐中成长。那时常听到村里人叫一些很有意思的名子如“黄店”、“庙楼地”等。虽能知道指的是什么地方,却不知为啥叫这名字,后来才渐渐弄清楚了。
“黄店”指我家屋后的五间老房子,住着黄姓的两户人。从挨着我家房子的一条路下去50米就到了。听老人们说黄家的祖先很早在这里开过骡马店,所以叫“黄店”。当时通往山外是一条骡马古道,来往客商在此歇脚。当时的“黄店”规模应该很大,因为在这五间房子西边的地里有一段老土墙,斑驳残缺很有年代,应是当年的院墙遗留下来的吧。记得小时候,我们小伙伴经常去“黄店”玩。在“黄店”门前的场上有一块青石板,我们就在上面打扑克抓石子。有时坐在上面听大人们谝闲传。“黄店”西边老土墙旁有一棵老桃树,春天开一树桃花,秋天桃子成熟了,我们经常去偷吃。
从“黄店”后的小路向西走不远就是“庙楼地”。这里曾经有一座火神庙,周围的地因庙而得名。听说当年的火神庙很雄伟,有上殿下殿偏殿等,在六几年除四旧时被毁。只剩下一青石庙碑还孤零零地耸立着。小时候村子里基本上都是低矮的草房子,容易失火。我亲眼目睹了草房子着火的恐惧和村民撕心裂肺的哭喊。草房子着火快,发现时救火基本上已来不及了,赶来的村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冲天大火而毫无办法。这时就会有人说是火神爷发怒了。于是有村民就逢初一或十五偷偷跑去庙碑前上香叩拜,祈求火神爷的保佑,让厄运不要降临自家头上。小时候在河边玩,老远就能看见高大的青石碑和石碑下的香灰碗,可从不敢到跟前去,心里有一种对火神的敬仰和害怕。偶尔跟着大人去“庙楼地”,也是尽量避开青石庙碑。
火神庙的修建,听老人们讲是这样的:在古时候,村子里有一户财主想在村里建个庙。这个消息被一个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了,他就收买指示一个阴阳先生给财主建议让建一个火神庙。自庙建好后,财主家道日渐衰落。原来村子是一个莲花穴,莲花要用水来养,水火相克,自然就衰败了。听了这段传说,富有好奇心的我们赶紧去观察村子的地形地貌。果然,我们村子阴坡山形就是莲花样。一道道山梁聚在一起宛如莲花盛开,自然天成形象逼真。更为有趣的是阳坡的地形是一条船样,两头窄尖而中间宽阔。这个秘密是我在门前的山坡上俯视村庄偶然发现的!
这段传说真假与否,谁也没有在意。我们依然玩我们的,只是村里的草房渐渐换成了瓦房,我们也逐渐长大了。近几年来,瓦房也渐渐少了,取代的是高大漂亮的楼房。去年春,“黄店”的五间土房也拆掉了,在原址上盖起了楼房,人们也不再称呼“黄店”了。村里的老房子逐渐减少,童年的记忆也在逐渐消失。而“庙楼地”高大的青石庙碑还在耸立着,似乎在见证岁月走过的痕迹。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在村头与休假在家的向南闲聊。聊到了青石庙碑,向南饶有兴趣,想去一探究竟。我与他立马前往,近前观看。青石庙碑高有两米,底下有座也是青石的。碑上隐约有字,不好辨认,向南找来黄土一抹,字迹清晰一点。青石碑上面记录了建庙的时间和捐资人的姓名,以何姓人居多。石碑周围依稀可辨当年庙宇规模。
时光匆匆,一晃多年过去,童年的记忆还在,只是变化着的村庄让我们陌生。留得住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少。火神庙的青石碑给了我回忆和思念,显得那样亲切。
▼
李平安:教育工作者,西安市蓝田人。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
▼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审稿:肖祎娟 编辑:梁甫
声明︱图片源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留一处空白 随时浓墨重彩
识别二维码 关注璞玉有约
微信公众号:zihan20180812
喜欢就点个赞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