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变异型不宁腿综合征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53(07) : 548-551
作者:郭薇 黄光
摘要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难以忍受的感觉异常,患者被迫活动下肢以缓解症状,常于休息或夜间加重。近年来,陆续有报道称RLS可累及口腔、腹部、生殖器、膀胱等不典型部位,并提出变异型RLS。文中将变异型RL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代谢通路或铁代谢通路异常,从而导致下肢不适感的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1]。迄今,RL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代谢通路功能异常。此外,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铁代谢异常也参与RLS的发病[2]。RLS主要表现为静止/休息状态下肢出现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瘙痒、灼热等感觉,运动或精神紧张时症状缓解。其由Ekbom[3]首次提出,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RLS累及部位广泛,常见的解剖部位包括腹部、膀胱、外生殖器、口腔/面部、后背部等,当不适感累及下肢以外解剖部位,且符合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tudy Group,IRLSSG)诊断标准[4]时,称之为变异型RLS[5]。在此,我们对变异型RL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
一、变异型RLS
1.不宁嘴综合征(restless mouth syndrome):
不宁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限于口腔内或面部的不适感(麻木、烧灼感、疼痛等),咀嚼、说话等口腔活动可使不适感缓解,夜间加重,对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有效[6]。目前对该病的具体患病率及好发人群尚不明确,但该病临床表现和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极为相似,应注意予以鉴别。BMS是一种口腔黏膜灼痛性疾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7],主要表现为口腔内灼痛感,可为一处或多处,灼痛感位于舌尖、舌侧、舌背、上腭唇内侧黏膜等部位,症状夜间加重,活动后疼痛无缓解[8]。随着对BMS的不断认识,有学者认为BMS存在一种特殊亚型,该亚型口腔烧灼感在咀嚼等活动后缓解,且对多巴胺激动剂等药物敏感,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发病特点、治疗效果等方面与RLS高度一致,故认为该亚型为变异RLS。2008年,Stuginski-Barbosa等[8]报道1例舌背和下唇烧灼感、夜间加重、活动嘴部烧灼感缓解、对普拉克索敏感的病例,认为部分BMS与RLS可能具有相关性。2012年,Prakash等[9]报道5例患者均表现为口腔烧灼感,晨轻暮重,对左旋多巴敏感。其中,5例患者均满足BMS诊断标准,且同时合并RLS及失眠,2例患者有RLS家族史。同时,Prakash等[9]对既往报道的BMS、RL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均为中老年女性好发,表现为烧灼、麻木等不适感,症状符合晨轻暮重的特点且影响睡眠质量。此外,Jääskeläinen[10]研究发现20%~40%的BMS患者黑质纹状体系统6-18氟氟多胺吸收减少。Hagelberg等[11]进一步证实一部分BMS患者壳核多巴胺D2/D3受体活性下降,该特点与RLS病理生理机制具有一致性。据此,Prakash等[9]认为BMS与RLS存在部分重叠,BMS某特殊亚型可能为颜面部/口腔变异型RLS,且该类型多同时合并典型RLS。2016年,Jung等[6]报道1例中老年患者,仅存在口腔不适感,活动后口腔不适感缓解,不伴典型RLS,对普拉克索治疗有效,提示BMS特殊亚型可独立于RLS存在,并首次提出'不宁嘴综合征'概念。依据目前对于BMS及RLS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治疗效果的认识及研究,有理由认为不宁嘴综合征为一种变异型RLS。
2.不宁腹综合征(restless abdomen syndrome):
RLS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感觉障碍,予以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可扩散至上肢、腹部等部位,但仅表现为腹部症状的RLS少见。2011年,Pérez-Díaz等[12]报道3例腹部运动感觉异常伴失眠的患者,腹部不适感均于坐起或运动后缓解,其均否认胃肠道疾病史及腹部手术史,否认RLS家族史;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表现为潜伏期延长,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MLS)相关觉醒次数增多,总睡眠时间缩短,慢波睡眠减少,PMLS指数分别为22、25、35;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基因检测,BTBD9基因(与PLMS/RLS相关基因)均为纯合子表达;3例患者对普拉克索均有很好的疗效。随后,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不宁腹综合征病例,至目前为止,共新增7例不宁腹综合征报道[13,14,15,16,17,18]。这7例患者特征性地表现为腹部不适(绞痛、麻木),活动腹部后不适感缓解,症状多于夜间出现且伴失眠。1例患者被发现存在类似PLMS的周期性腹部运动,2例患者合并特发性震颤,3例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提示睡眠障碍,1例患者对铁剂治疗有效,余患者均对普拉克索治疗有效。据此,Perez-Díaz等及国内外学者提出'不宁腹综合征',认为其为一种少见、特殊的变异型RLS。目前,不宁腹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4条:临床表现符合RLS症状特点和IRLSSG诊断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可见PLMS;完善腹部影像学及其相关检查排除消化系统等疾病;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但有关不宁腹综合征报道少,发病机制未明,其与RLS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3.生殖器不安综合征(restless genital syndrome):
生殖器不安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静止或休息时外生殖器出现瘙痒、刺痛、麻木等不适感,夜间为著;性交等活动后不适感可缓解,且大多数患者合并RLS,对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有效。2001年,Leiblum和Nathan[19]提出'持续性兴奋综合征(persistent sexual arousal syndrome,PSAS)',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缺乏性刺激时依旧处于性兴奋状态。2003年,国际妇女性功能障碍协会[20]将这一疾病重新定义:PSAS主要表现为在缺乏性刺激/性欲望时,外生殖器出现瘙痒、搏动等不适感,定义主要强调外生殖器感觉障碍,而非性功能障碍;同时将其重新命名为'持续性外生殖器兴奋综合征(persistent genital arousal disorder,PGAD)'。2009年,Waldinger和Schweitzer[21]对18例PGA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PGAD与RLS具有相同的临床特点,均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RLS:下肢为主,PGAD:外生殖器),不适感主要以感觉减退及感觉异常为主,静止或休息时症状可加重,且具有昼夜节律,相关辅助检查未发现阳性改变。此外,67%的PGAD患者同时合并RLS。据此,他们推测PGAD与RLS可能为同一谱系疾病,并提出'生殖器不安综合征'的概念。2014年,Pandey和Sarma[22]报道1例生殖器不安综合征合并帕金森病的病例,推测生殖器不安综合征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中枢多巴胺代谢通路,由此认为生殖器不安综合征是RLS的变异型。
4.膀胱不安综合征(restless bladder syndrome):
膀胱不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泌尿系统症状,具有明显昼夜节律(夜间加重),泌尿系统检查正常,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2013年由Antelmi等[23]首次提出。膀胱不安综合征病例报道少,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多导睡眠监测表现等未明,其为变异型RLS还是仅为RLS症状扩散还需进一步探讨。但其需要与膀胱过激综合征(overactive bladder,OAB)相鉴别。OAB可由寒冷等因素诱发,症状持续存在,夜间可稍缓解,泌尿系统检查可见逼尿肌频繁收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无效[24]。
5.不宁手综合征(restless arms syndrome):
22%~50%的RLS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不适感可从下肢扩散至上肢,表现为四肢存在烧灼、胀痛等不适感。当肢体不适感仅存在于上肢,或不适感首先出现在上肢,后逐渐发展至下肢时,称为不宁手综合征[25]。1976年Webb[26]首次报道后,目前为止仅有10例此类报道。一项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7],1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年龄分布在23~73岁,病程4个月~25年。患者临床症状相似,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瘙痒、僵硬等不适感,休息及夜间加重,活动后不适感可缓解。6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可见PLMS。8例患者对于普拉克索/左旋多巴等药物敏感。不宁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多导睡眠监测表现、治疗效果与RLS相似,但其是否为变异型RLS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28]:
血清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铜、铜蓝蛋白等,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病因,原发性RLS血清学检查正常。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泌尿系超声、头部MRI、颈部MRI等检查都表现正常。
3.多导睡眠监测[29]:
RLS患者多导睡眠监测主要表现为总睡眠时间缩短,慢波睡眠减少,PLMS相关觉醒次数增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加,PLMS与清醒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W)指数增加。多导睡眠监测还可以监测双下肢肌肉收缩电活动,录制视频可看到患者频繁活动下肢。Esaki等[13]记录不宁腹综合征患者腹肌收缩电活动,发现存在类似PLMS的周期性腹部活动,且患者有频繁按压或拍打腹部动作,表明当遇到变异型RLS时,应扩展多导睡眠监测功能,监测不宁部位肌肉(如面肌、腹肌、盆底肌等)收缩频次及幅度。但除不宁腹综合征外,对不宁嘴综合征、膀胱不安综合征、生殖器不安综合征尚缺乏多导睡眠监测数据,需进一步研究。
4.基因检测:
目前证实BTBD9与MEIS1基因与RLS相关。
三、诊断
RLS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各亚型特点见表1),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安部位强烈的难以描述的不适感,有迫切活动不安部位的欲望,且活动后不适感缓解,休息或停止活动时不适感开始出现或进一步加重,症状于夜间严重,且合并疲劳、注意力下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可见睡眠障碍、PLMS指数明显升高时,应考虑RLS。当患者对多巴胺激动剂等治疗有效时,RLS可能性很大。
四、治疗
RLS的治疗原则在于减轻其不适感,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种方法。非药物治疗主要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睡眠卫生,入睡前可按摩相应部位。药物治疗主要有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镇静安定剂、阿片类药物,可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选用相应药物[30]。
五、总结
综上所述,RLS通常累及双下肢,随着疾病进展,症状可扩散至上肢等部位,当不适感累及口腔、腹部、生殖器、膀胱等特殊部位时,或单独累及上肢时,称之为变异型RLS。目前诊断变异型RLS主要依靠2点:非典型部位难以描述的不适感,活动后不适症状缓解,慢性病程与RLS相似,且满足RLS诊断标准;予以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有效。变异型RLS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类疾病亚型,病例报道少,特别是不宁嘴综合征、生殖器不安综合征、膀胱不安综合征等亚型仅依靠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分类,缺乏进一步辅助检查验证。总之,变异型RLS病因、病理生理机制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