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处暑接连来,提防这两件事,否则冬病缠身!

​俗话说:“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自立秋以来,天气高温不断,让大家真正见识到了“秋老虎”的威力。出伏前后,沿海地区降雨频繁,湿气重又成了一大问题。

处暑时节,气候开始进入显著变化的阶段。此时天气特点多为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比较大,秋燥渐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所以处暑时节养生应当注意:一是祛湿排毒,二是为秋燥做准备。
湿气重则百病生,排毒祛湿关键养脾!
形象地说,湿是人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人体的健康情况。
湿气重会导致许多中老年人高发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高血脂、冠心病、痛风、中风、高血压等等。
湿气重则百病生,而湿气侵袭很大程度与脾有关系。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司,则内湿滋分而脾虚失运,水湿不化,亦容易招致外湿侵袭。
因此,要祛除身体湿气,必先调补好“脾”!

教你3招,排毒祛湿养好脾!

第一招:排毒祛湿食疗方

黄金粥
处暑养生重在排毒祛湿,黄金粥是比较好的排毒祛湿食疗方。用小米、玉米、南瓜、加适量大枣熬粥即可。处暑吃黄金粥不仅能排毒祛湿,还能养脾健胃。
养生茶
用玉米须30克,空心菜60克,熬水然后弃渣留汁来喝。在处暑的时候用这个当茶喝,能够有效地降压、降糖、利尿。

第二招:按摩健脾祛湿穴

阴陵泉穴属于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祛湿穴,具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能。
按摩方法:
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维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
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日2-3次。

第三招:艾灸祛湿调好脾

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那正是体内湿气快速排出的表现!艾灸的开郁、补阳气的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水气一样简单!
健脾祛湿,艾灸穴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解溪
脾俞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阴陵泉
解溪
艾灸时间:腰腹部每穴15-30分钟,腿部每穴15-2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
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调整艾灸时间和方法。
养阴清燥,重在润肺
处暑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
五脏相互影响,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侵入。因此,处暑后防燥,我们应该做好护肝、润肺的准备工作。
养心防燥!按摩4大穴

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
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腹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

“秋老虎”气温回升堪比盛夏。高温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极泉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

处暑后气温逐渐回降,人的脾胃功能恢复,食欲变好,体重会有明显变化。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
取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

三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会导致“热伤风”。“热伤风”在出伏后仍属暑天感冒。“足三里”则具有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功效。
最常用的按摩手法: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3~5分钟。
以上养生方法因人而异,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做调整。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