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通常情况下,提到初唐代表诗人,我们率先想到的都是“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不管是标签上,还是名片上,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他们的名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他们写下的这些千古流传的,脍炙人口的,绝美诗篇。如: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可以说,在初唐时代,诗歌在“初唐四杰”的创作发展下,所达高度已经到了同时代诗人所不能逾越的高度。

但初唐文坛有一个人,可以与“初唐四杰”齐驱并驾,即有“诗骨”之称的陈子昂。很肯定的说,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过程里,陈子昂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子昂最牛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 陈子昂诗写得特别好。

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然都能背出陈子昂的招牌诗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第二、 唐代著名大诗人时时都有抱大腿陈子昂的冲动。

这个真是不带吹的,在唐代诗坛,有三位著名大诗人特别佩服陈子昂。这三个大诗人的名字叫:杜甫、白居易、韩愈。杜甫写诗歌颂他说:“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更会玩,直接将歌颂他的杜甫捎带着一道称颂:“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同志又称赞他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能得到杜甫、白居易、韩愈三位大诗人称赞的,有唐一代,唯陈子昂一人耳。

公元659年,在大唐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一代名相长孙无忌,因为反对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与外甥唐高宗彻底闹掰。接着,长孙无忌又遭到许敬宗诬陷,被唐高宗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被逼得自缢而亡。

享有“文宗”荣誉的大诗人陈子昂,却在长孙无忌冤死黔州的这一年,降生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成名要趁早。与陈子昂同为初唐诗坛代表“初唐四杰”,以他们远超常人的天赋,恰如其分的证明了这句话。他们四人中,

王勃六岁写文章,九岁指出前人注释《汉书》的错误;

骆宾王七岁写出了《咏鹅》,成为中国儿童的启蒙诗之一;

杨炯十岁时被作为“神童”,受到追捧;

卢照邻也不差,十几岁时便被朝廷高层官员说成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再世。

“王杨卢骆”之牛掰,可见一斑。而陈子昂,小时候却丝毫没一点天才征兆。可以说,王杨卢骆的少年时光是苦读诗书过来的,而陈子昂的少年时光,却是一路随心所欲地玩过来的。

少年时代的陈子昂整天就是击剑、任侠,到十七、八岁时“尚不知书”。可以说,少年时代的陈子昂就是一名活脱脱的“古惑仔“。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少年“古惑仔“蜕变成为初唐诗坛的“文宗”呢?答案是:一次影响恶劣的打架斗殴事件。也是这次打架斗殴事件,使得少年陈子昂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从而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开始发奋读书。

天资聪颖的陈子昂,不到几年时间便学遍百家,才华学识一点不压于他的父亲。

公元679年,陈子昂20岁。自负怀经天纬地之才的陈子昂,遂告别家中父老,出蜀地,过三峡,北上帝都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公元680年,陈子昂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遗憾的是他落榜了。落榜后的陈子昂随即还乡,回到了故乡金华山刻苦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公元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参加科考,遗憾的是他再次光荣落榜。

公元682年的第二次科举落榜,使得陈子昂心情极度沉闷。也是在这期间,陈子昂偶然在长安街头散心时,遇到了一个卖胡琴的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人所卖的胡琴竟然标价百万。卖琴人周边围满了围观的豪贵(有钱有势的人),可问题是这些有钱有势的豪贵竟然没人敢买下胡琴。陈子昂,当即大袖一撸,二话不说挤进人群,以一种极其炫酷的姿势果断买下胡琴,阔绰到都不带砍价的那种。围观的豪贵不禁感慨:“有钱就是任性!”

第二天,陈子昂在长安宴请这些围观胡琴的豪贵们吃饭。宴席上,他当着豪贵们的面,拿出昨日出钱百万买来的胡琴感叹道:'我陈子昂诗写的这么好,你们这些人却没人知道,这一把标价百万的破胡琴,反倒迷得你们神魂颠倒,这不是瞎胡搞吗?'

说着,只听咔擦一声,价值百万的胡琴已被陈子昂一把摔得粉碎。在场豪贵一片惊呼:“我的哥,那可是钱啊!”陈子昂听了呵呵一笑:“一把破胡琴值几个钱?我陈子昂的诗文那才是真正的值钱。”抓住机会的陈子昂,立时便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诗文,给参加宴会的豪贵们人手发了一份。

时任京兆司功王适读到陈子昂的诗文后,惊叹说:“此人必成为天下文坛的宗师!”王适这一叹,与后来的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后,遂即感叹苏轼文章“他日必然独步天下,成为文坛领袖”之叹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说的是,王适和欧阳修都没有看错人。陈子昂和苏轼也没有让认可他们的人失望。

公元684年,经过两次科举落榜洗礼后的陈子昂,进士及第。这一年,他25岁。是的,皇天不负有心人。陈子昂终于考中进士了。可在这个复杂的人世间,有些东西往往并不成正比。

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的陈子昂,并没有就此飞黄腾达,富贵显耀,反而成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悲剧人生的开始。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

可要命的是他们在说真话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挑对场合,挑对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挑对让上司能欣然接受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得他们的一片好心变成了驴肝肺,明明是发自肺腑的忠言,却逆耳到上司心生反感,不能愉快采纳。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知道后,上书武则天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极是赏识陈子昂才华,授予他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谏言得到武则天赏识后的陈子昂,就像尝到了甜头一样,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是朝廷弊政,他都要提出批评意见,都要向武则天直言进谏。终于,被触碰到底线的武则天狠狠地朝陈子昂甩了一个白眼,不再搭理他。

自此以后,那个赏识他的女皇武则天,开始疏远他,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武则天的疏远,也将意味着陈子昂仕途下坡路的开端。

公元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人率军攻陷营州。女皇武则天随即委派侄子武攸宜率军征讨,时年37岁的陈子昂也随军出征,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攸宜虽然与武承思、武三思同为武则天的侄子,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比起武承思、武三思二人,逊色了很多。之后,武攸宜的军队被契丹军队所败。情况万分紧急之下,陈子昂请求遣派一支万人队作前驱以迎击契丹军队,武攸宜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非但不听,反而将陈子昂降职为军曹。

现实中接连受到挫折的陈子昂,眼看自己的报国宏愿要成为泡影,他心情苦闷极了,遂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以及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公元697年,陈子昂在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后,深感壮志难酬,遂辞职还乡。这一年,陈子昂38岁。一生才情卓著,却仕途不济,命运多桀的陈子昂,生活于那个时代,他即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他在那个能人辈出的时代,凭借自身实力在诗坛杀出了一条血路,与“初唐四杰”一道跻身于初唐代表诗人的席位。并倚仗自身才华,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

不幸的是,他却在那个成全他才名、功名的时代,饱受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虽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在女皇武则天的眼里,他又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

解官回乡不久,陈子昂父亲逝世。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陈子昂逮捕入狱。

公元702年,饱受冤狱迫害的陈子昂,含冤而死,终年42岁。

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但和王勃、骆宾王等“初唐四杰”们幼时就有诗名不同,他在十八岁前基本上是个蛊惑仔。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有个好爸爸,是天府之国的豪门大富,陈子昂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标准富二代。

古代社会,一般是“穷文富武”,贫下中农出身,在士农工商的秩序下,想要土鸡变风凰,除了读书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富人家孩子就不同,从小钟鸣鼎食,好玩能乐的东西太多,走马斗鸡玩窸蟀,喝酒把妹逛窑子,就是读书的料都会变成西门庆的,吃喝嫖赌全来了。

陈子昂虽然没这么坏,但他同样不爱读书,史传他十七、八尚不知书,因为从小迷恋上了武术了,这和李太白有点像。太白先生任侠豪爽,年纪轻轻就”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子昂倒没杀过人,却也整天东游西荡,结交江湖人士,拜访名师学武,还学着侠客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绝对出手,在当地远近闻名。

家里有钱能买通官府,自己又有一身好功夫,性情再火爆率直,难免就会出手伤到人,出了事反正有”李刚“爸爸兜着。在一次打斗中,他用剑刺伤了人,几乎是重级伤残的那种,一惊之下才突然开悟了。好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用家中财富之沧海一粟,很快摆平了事件。

从街坊眼中的”二流子“,到发愤图强开始读书,陈子昂的变化太大了,简直成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说他是典型并不过誉,子昂太聪颖了,毕竟乃父是读书致仕的,有很好的遗传基因。不出几年,他就把经史子集给读了个底朝天,靠着博闻强记,很快就通过了乡试。

富爸爸一看大喜过望,让他出川去长安赴科举考试。子昂更是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学富五车,科举及第不过是手到擒来。在他满20岁时,就仗剑乘舟出三峡,去到京城进了最高学府国子监中“补习”,准备第二年的“高考”了。够牛逼的吧?平常根本不摸书本,才闭门苦读两年就敢参加“高考”,这底气也只有陈子昂才有。

但善读书和考得中是两码事,那年头考试卷子都是八股定式,不一定以文采词章取胜,关键是要“三观”正确,先能入主考官法眼,再得君王青睐。这已不仅是知识学问范畴的事啦,要懂得官场套路,讨朝廷喜好。所以,连李太白那样的才华,都不愿走科举之路,想君王旨召自己,不知是心气太高还是对考试害怕。

陈子昂是太白同类人,不会切题附会,第一次科举自然名落孙山。这本不奇怪,天子寒窗士子几十万,他天份再好也难保会高中,何况就用功了三年。

多少人熬到了白头,还是竹蓝打水一场空?范进算好的了,虽然考到了50多岁,总算中了举人。这还仅是本省的乡试,比到京城考进士科容易得多。进士科几年一考,在路上来回就要年把时间,若非家中有点底,多去几次准能让贫穷之家饿死个人。

好在陈子昂家不缺钱,第一次落榜回家,能够安心地再读书。这一次,他读得更狠了,大约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情形,让自己知识面更广了。又过了几年,第二次离家赴京考试,他又飘飘然起来,因为在这几年中,“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看他多得瑟,几乎要和司马相如、杨雄比了,这两人都是巴蜀大才子,两汉时期文坛的网红大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子云亭”,就是杨雄曾经的读书处。

这第二次考进士,陈子昂又失败了。他还是没明白帝都可是和家乡不同,在成都他能牛逼哄哄,但长安城藏龙卧虎,各省士子中多的是天才名流,他不过是远离京城上千公里的“乡巴佬”,根本就没人认识他。

但到了公元684年,三进宫后终于考中了进士。对他这次高中,有传说是他突然脑袋开窍了,搞起了”买琴砸琴“的策划运作,让自己在帝都名声雀起,引起李唐朝廷的高度重视,这么一考就考中了。

故事终归是故事,当不得真的。前两次未中,是陈子昂才认真读几年书,虽然极聪明也难违背人的规律,表面上的词章华彩在乡试中有用,到了帝王面前考进士科,知识面就太重要了。第三次他能及第,是基础扎实的缘故。

他运气差了点,中是中了,但高宗皇帝突然就死了,连见一面君王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为他授官。当时,唐高宗是死在东都洛阳,武则天已掌握了朝中大权。她就下命令,让东都的军队和跟在高宗皇帝身边的百官,护送高宗灵柩回长安。

这本是人家皇门夫妻事,不关外人什么鸟,但陈子昂耿直脾气就上来了,以未授官的进士身份,其实就是个草民,写了份《谏灵驾入京书》,要逆武后的意思。此书大意是国家并不富裕,老百姓还不少贫穷的呢,为何要劳民伤财运皇帝回长安?干脆葬在洛阳得了。

武则天心里肯定不高兴啊,但她是厉害的主,不动声色,毕竟陈子昂是为民请命的,怎么能杀呢?不仅不能杀,还要给他官做,以显示自己的大度和爱才。至于谏议的内容嘛,当然石沉大海啦。

给他什么官是费思量的,不能授以重要职位,子昂太率直了,重用了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考虑一番后,武则天给了他”麟台正字“的职位,看这名称就是个小小官。”正字“就是校正文字,按现在说法是对错别字的校对员了,不知有没品极。

后来,”正字“当了好几年,不知是不是他对错别字的能力特别强,武后心一热就把陈子昂给提了职,这次是”右拾遗“,顾名思议是”挑捡皇帝的过失遗漏“。这官职完全是皇权摆摆样子的,当官的人不用太认真,捡点绿豆般的小事,不痛不痒地写写报告就行了。但陈子昂却认真,整天里叽叽歪歪,就治国大事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地谏这事、论那人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武则天本就拿陈子昂来做秀的,当然不会太在意他说什么。说实话,大多数建议都是书生之见,不具备可操作性。但这样不入流的小官,仗着好口才文采,天天叨叨,把自己搞得曝光度十足,就必然引起他人的不满。

很不幸,对他最不待见的是武后亲侄儿武攸宜。更要命的是,公元696年,契丹人来攻打唐朝了,建安王武攸宜奉命领军出征,陈子昂为其幕府参谋,随军到了前线。

这个武攸宜基本上算是草包,靠裙带关系上去的,而打仗是专业活,要有丰富的行武经验和非凡胆识。可想而知,一个纨绔子弟、花花太岁,怎么能取胜如狼似虎的游牧民族军队呢?

初一接战,唐军的前队就溃败下来。这时,陈子昂又跳出来”参谋“了,向武元帅讨要一万多军队给自己统领,说一定能杀败敌人,他要为国建功啊。

武公子本来就对他印象不好,又恰逢刚刚惨败了一仗,这下子更火大了,心想全军上下战将成百,何时轮到你这个小参谋、破秀才出头来说话?如果侥幸让你陈子昂打赢了,自己这元帅的脸就无处搁了。马上,把子昂喝骂到一边上去了。

陈子昂如果聪明点就不会再折腾,等着看戏就好了。可这小子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非要越级向武后上报。他大约是领会错武则天意思了,以为派他到军中是当间谍来监视武攸宜的。

结果不问可知了,毕竟人家都姓武,是血亲的一家人。武攸宜知道事情后暴跳如雷,直接把他降为军曹,也就是普通士兵,这是对陈子昂的公开污辱。心气很么高的人,竟和兵丁同伍,怎受得了啊!

这个打击可就大了,满腔报国热情被兜头泼下盆冷水,陈子昂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郁闷之下,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登上了军队驻扎地附近的幽州高台上,写下了传颂千古的绝唱《登幽州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他是极有可涕之处,面对浩渺星宇、无穷宇宙,自觉人生短暂,可是却一事无成。虽然自己才比相如、志追李广,空有杀敌报国的热忱,终难酬壮志。没人可以理解自己,更无处一诉衷肠,唯有于悠悠天地之间,自己这个孤独渺小如沙粒般的小”兵曹“暗地里凄然泪下。

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来招纳贤才的。睹物思情,更增添了陈子昂的悲凉。他之所以故意不用”黄金台“而用更为开阔的”幽州台“,说明他羡慕武则天之前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英明君王,诗中”古人“非独指燕昭王。至于”来者“,是言本朝的君王,自己是见不到贤明之辈了。

此时,诗人的孤独寂寥和前人的壮怀激烈融二为一,两者跨越了悠悠时空的距离神交意合了。在这空旷静谧、万籁俱寂的山岗高台之上,从人到景、由境入情地完美转换,实是体现屈原风骨、楚辞味道于短短几句文字中了。

千古离骚虽不朽,但那是373句、2490个字的绵长愤闷,而陈子昂却用22个字予以表达了。这种举重若轻、直击心灵的震憾,以我看不在屈子之下矣。

后人多按《登幽州台》诗的字面来理解陈子昂,以为他悲天下家国情怀、恨自己雄心不逞、怨当朝君王不明,这很有道理,但不是他千古那一”涕“的全部含义。

陈子昂首先是个诗人,唐初虽出现了王杨卢骆等四杰,以及沈佺期、宋之问等辈,算是好诗人,但这些人不脱南朝齐梁文体,逶迤颓靡、秾丽柔弱,多重于对仗排韵,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

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诗歌改革的唐朝诗人,这就非常了不起。陈子昂的《修竹篇序》简直就是篇炮声隆隆的宣言,吹响了唐初诗风革新转变的号角。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同时代诗人还是后来文者,都对陈子昂这方面的功绩评价极高,认定他是划时代转折的推手,这是他的历史地位。虽然论诗作,流传到今的不过百余首,和《登幽州台》一样出名的再也没了,似乎比不过王勃、骆宾王等,也不如李白杜甫那样能称”仙“论”圣“。但光就这一点看陈子昂就价值无限了,没有他,盛唐诗潮恐要延后不短的时间。

为此,杜甫说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夸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改革者都是寂寞的,论文名他比不上天才少年王勃、骆宾王,论才识未必能超过沈佺期、宋之文,官职更是远在沈宋之下,所以他在世时所提倡的诗文改革才仅是破土嫩芽,还未成主流。

陈子昂大约和屈原很象,政治抱负象,性情才思象,故而念古贤、期后杰,在无法”了却君王天下事“时,本寄望能”赢得身前身后名“,最后落得身前名无望、身后名不确的境地,他能不悲愤长啸吗?

天才都是孤敖不群的,所以下场多很悲催。王勃溺水而亡,骆宾王兵败身死,李白常醉不醒,李鬼贫困去世,相比这些人,陈子昂的结局更为悲惨,因为他是辞官回家后遭人构陷入狱,在狱中被活活折磨死的。

害死他的除了耿直率性外,还有他家中巨大的财富,引人忌恨、让人贪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