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秦 岭 / 娄山关下杜鹃红
娄 山 关 下 杜 鹃 红
秦 岭 (遵义 )
杜鹃,又名映山红,是遵义市花,她是遵义这座英雄红色城市的象征,是我们名城儿女一抹美好的红色记忆。
古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此时娄山关下的杜鹃却开得如火如荼。在四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陪同甘肃政协的同行,又一次登临莽莽苍山,瞻仰红军烈士纪念碑,再次亲眼目睹杜鹃绽放的芳华盛世。在连绵万顷的娄山关下,一围群山,四处峦岗,处处盛开着火红的杜鹃花。她开得如此热情奔放,尽情地释放浪漫情怀,展现万种风情。在关山上远眺,一望无垠,碧波万里,壮美景色尽收眼底,迷人花语撩人心弦,神奇传说惹人遐想。一朵一朵娇艳欲滴,仿佛当年红军鲜血浸染过,一滴一滴,一线一线,汇聚成一浪一浪红色波澜,在大山之间热烈灵动。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市汇川与桐梓交界处,是川渝至贵州交通要塞,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传说。古人诗云:“大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果真是天险之关,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关上壁立万仞,纵贯千峰,直插云霄,仿佛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笔,一蹴而就。
苍苍娄山,殷殷杜鹃,与我们这座城市,与中共工农红军,中国前途命运,以及远古历史和未来,鬼使神差联系在一起。透过历史烟云,我仿佛看到七百多年前李化龙平播雄师的铮铮铁蹄,还在演绎着飞关斩将的英雄传奇;一百多年前太平大军攻占娄山关,横扫千军的壮歌犹在耳畔回响;当然,最让人抹不去的还是七十多年前红军那场殊死之战。那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场刀光剑影和血与火的搏杀,一场挽救革命于生死存亡关头的转折之战。
1935年1月,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中央军委派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追歼北窜黔军候之担部,攻占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一声令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立即赶到遵义城北门四团驻地布置战斗任务。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即刻率部出发,直扑娄山关。红军指挥员决定两路进攻,一路正面强攻,一路绕关东小道抄袭娄山关。1月9日,四团官兵从板桥分道出发,一营长李光顺率一营正面主攻,沿盘山公路向关口推进;二营集结在山脚待命;侦查队长潘峰率侦察队和工兵连截断敌人后路,并袭扰桐梓县城。扼守娄山关上的敌人是国民党黔军王家烈的部队,刚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三旅林秀生部两个团,惊闻红军部队攻山,仿若惊弓之鸟。时值冬天,娄山关下雨雪纷飞,寒气袭人。红军迅速截断敌人后路,正面强攻部队密集活力,从关南发动总攻,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雷不及掩耳杀上娄山关。敌人利用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一部分死守关口,一部分往北撤退。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红军不拍牺牲的英勇顽强使敌人吓破了胆,四处逃窜。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红军占领了娄山关。红四团乘胜追击,经南溪口、红花园直扑桐梓,潘峰率领的侦察部队早已攻克了桐梓县城。当天,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鼓舞了红军斗志。1935年2月,在取得了娄山关一战大捷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军团长彭德怀命令十团、十二团、十三团再次围歼娄山关之敌。经过数次激烈战斗,红军击溃敌军三个团,再次攻克娄山关,赢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为遵义会议展示了黎明曙光。傍晚时分,如雪残阳挥洒在关山之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策马登山,毛泽东主席激情满怀,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诗句。
娄山关之战,歼敌六百余人,红军伤亡一百名,数十名红军将士长眠于斯,英灵伴随杜鹃花开花落。胡耀邦、钟赤兵、罗明、孔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中也光荣负伤。
遵义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娄山关殷红的杜鹃见证了这段艰难历程。今天,战斗的硝烟虽然散尽,但战斗的遗迹尚存,战马的嘶鸣犹响在耳。红军的鲜血浸透了四围峦岗,染红了漫山杜鹃。“子规带泪犹啼滴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伫立在英雄的大娄山关,漫步在盘旋山间的长征古道,让人顿生穿越之感。追随红军足迹一路向前,满眼望去,山下杜鹃绽放,火红一片,那是红军先烈的化身。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满映山红”。只要映山红开放,红军在天之灵就能感知,这片红色土壤,将永远定格在在浩瀚的历史时空。夕阳西下,凝望关山,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浑厚景致展现在眼前,那真是一抹美好的红色记忆。西风烈烈,长空雁叫,雄关漫道,迈步从越的沉重感油然而生。待到山花浪漫时,站在关口,观赏、品味关下如火的映山红,欣赏她在丛中笑的潇洒与妩媚;徜徉于万山沟壑之间,置身于繁花世界,顿悟生命的超然禅机;相拥关山之魂,体验长征艰辛,令我肝肠柔情,不胜临涕!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