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版本源流及四大版本
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竹简陈列厅门前有一副对联:“竹书系祖本五经十家樱田迪均位居其后,孙武乃兵圣吴起孙膑诸葛亮皆等而下之。”这幅对联巧妙地将《孙子兵法》的版本信息及孙武的军事地位予以展现,可谓允执其中、恰如其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对联中提到的《孙子兵法》四个主要版本。
在正式介绍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孙子兵法》的版本大致源流。《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成书后,早期主要依靠口授笔录和简帛抄本来传播,形成了以十三篇与其它杂篇同时流传的局面。西汉成帝年间刘向、任宏对收集到的《孙子》古抄本进行了校勘。东汉末年曹操对《孙子》进行了注释,是现存最早的《孙子》注释本。唐宋时代,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在曹注本基础上出现了诸多的注释本和合刻本,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武经七书》和《十一家注孙子》。在海外,日本江户时代长沼派学者樱田迪 ,于1852年将家藏抄本《古文孙子》加标点刊行,成为最后发现的重要传世文本。1972年,在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已失传的《孙膑兵法》等竹简兵书,成为存世最早、最接近原本的版本。
一、银雀山汉简本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一批珍贵竹简,经过专家、学者整理,1985年由文物出版社首次出版,书名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 ·孙子》,俗称“汉简本”。据专家考证,汉简本《孙子》的陪葬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118年之间;从字体风格来看,其抄写年代当在秦末到汉初文、景时期,较最早载录它的《史记》要早数十至上百年,为迄今所发现的《孙子》最早版本,更接近孙武的手定原本,可以订正今本在流传过程中形成的讹误。
二、《武经七书》本
《武经七书·孙子》本,俗称“武经本”,始于元丰年间宋神宗诏令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靖问对》七书定为武学教本,称《武经七书》,由何去非、朱服等校定。现存五经本为南宋刻本,原为陆氏百宋楼藏书,后为日本岩崎氏购得,现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目前国内流传的是收录在《续古逸丛书》中的《武经七书·孙子》影印本,为现存《孙子兵法》最重要版本之一。自北宋至清初,《孙子兵法》流传始终以武经本为主导,是国家武举考试官定的权威版本。
三、十一家注本
《十家注孙子》又称《孙子注解》、《孙子集注》、《孙子十一家注》、《十家会注》, 俗称“十家本”。为便于阅读,南宋吉天保将曹操、杜牧、孟氏、陈(白皋)、贾林、李筌、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杜佑等11家注评单注本,加上《通典· 兵部》关于《孙子兵法》的释文辑录而成。成书后影响不大,直到清代学者孙星衍以华阴道藏本为底本,依据《通典》、《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类书, 对十三篇正文及各家注文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校改,才引起学界重视,与武经本共同构成《孙子兵法》传本的两大基本系统。成为传世《孙子兵法》最重要的版本之一,一改宋代以来《孙子兵法》主要靠《武经七书》本流传的局面。
四、日本樱田本
日本江户时代长沼派学者樱田迪,于1852年将家藏抄本《古文孙子》加标点刊行于世,俗称“樱田本”。1942年,日本学者佐藤坚司又发现了北条氏长所撰的《古文孙子》的注解《孙子外传》抄本,于1962年将这两部书作为其著作《孙子之思想史研究》的附录资料一并出版,始为世人所知。樱田本是近年发现的传本《孙子兵法》的重要版本,日本学者大多认为它是魏武(曹操)以前之书,但据我国学者从字体、避讳等方面研究,普遍认为是《曹注孙子》到宋本《孙子兵法》之间的一个过渡本,可能是唐初抄本。因此,在校勘今本《孙子兵法》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