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系列」之春秋战国篇:侠以武犯禁,游侠与刺客盛行的年代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这首词,是清朝陈维崧伤时感怀所作。而词中所述的,正是春秋战国时发生的侠士故事。

《史记》之刺客列传

春秋以降,周王室式微,诸侯之间干戈不息,为了各自的利益血战不止。在这个乱世,文人们忙着贡献自己的谋略,兜售自己的思想,而侠士们亦是不遑多让,曹沫之会盟威逼,专诸之鱼腹击杀,豫让之士为知己者死,荆轲之图穷匕见等,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侠士精神和风骨,以司马迁之言,就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侠士风骨。

尚武的春秋战国,能够诞生如此之多的“游侠”“刺客”之类,因处于杀伐征战的世道,身不由己。他们游走四方,择主而事,崇尚节义,以自身之行动做拼死一搏,在获得名声的同时,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

下面,就逐一为大家呈现那个时期的五大侠士。

01.曹沫:不畏强齐绑架霸主

曹沫,鲁国人。年少时游历四方,直至在鲁国太子豢养的一批力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太子的贴身侍卫。太子即位后,成为鲁国国君鲁庄公。

《大刺客》曹沫剧照

当时他所处的鲁国,是一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国,周边的齐国是实力强劲,加上齐桓公,管仲,鲍叔牙这样的王牌组合,天下谁是敌手?在齐国军队的铁蹄下,曹沫虽奋起应战,无奈节节败退。鲁国为了生存,只好割地求和。不过,鲁庄公没有怪罪曹沫,依旧让他以将军的名义带兵。

齐桓公以霸气之姿态接受鲁国的和平请求,并决定在柯地举行签约仪式,要鲁国答应做齐国附属国,并听从齐国指挥等屈辱要求。可是,在这次会盟中,风云突变,曹沫以自己的孤勇诠释了什么是大义。

《大刺客》齐桓公剧照

曹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于签约当场一跃而起,用匕首劫持齐桓公,并威逼齐桓公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齐桓公迫于形势所逼,只好认栽,答应了曹沫的条件。曹沫放过齐桓公后,“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如此行刺,还能全身而退,实属难得。曹沫以那句“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为世人所称道。同时,也体现了管仲的智慧。毕竟勃然大怒的齐桓公翻脸时,管仲说服了他,“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曹沫,以将军的身份,行刺客的举动,成就了与鲁庄公“投桃报李”的知恩图报故事。

02.专诸:九年磨一剑击杀国君

专诸,吴国堂邑人。他年少勇猛,胆气过人,却无人赏识,直到流落吴国的伍子胥一见之下,佩服其为人,与其结交朋友。《吴越春秋》记载了他俩相识的过程:“伍胥之亡楚如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何夫子之怒盛也,闻一女子之声而折道,宁有说乎?'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子胥因相其貌:碓颡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戾于从难。知其勇士,阴而结之,欲以为用。”

《大刺客》专诸与伍子胥剧照

伍子胥也不是常人,他是时时想着报复楚国杀其父兄之仇的男人。他来到吴国,就是想利用吴国的势力,灭了楚国。伍子胥先投靠吴王僚,见机行事,但他接触了公子光之后,就改投公子光的门下。

公子光因为吴王僚的王位不符合“嫡长子继承”的传统,“阴养谋臣以求立”,伍子胥明白他的想法后,将专诸引荐给了公子光。

公子光得到专诸,盛情招待。专诸与之交流后,了然公子光的意图,并且在得知吴王僚喜好烤鱼后,“从太湖学炙鱼,三月得其味”,终于学成烹饪绝技。

时机在九年后来临。此时,楚平王死,吴王僚将自己的两位弟弟盖余和属庸派出去攻打楚国,又将叔叔季子礼派往晋国观察形势。国内空虚,公子光知道机会来了。他找来专诸。专诸分析形势利弊,“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且在得到公子光保证保护好自己母亲和孩子后,决定用计刺杀吴王僚。

四月的春天,桃红柳绿。公子光邀请吴王僚到府上赴宴,且在地下室安排众多甲兵。吴王僚前往其府上,并重兵环绕在自己身边。酒过三巡后,公子光假装脚疼,避席而出。而专诸以香喷喷的烤鱼进献给吴王僚,并近身从鱼腹中拿出匕首,击杀吴王僚成功,但自己也死在当场。其后,公子光出甲兵击杀其他从众,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间登上王位后,封专诸之子为上卿,礼遇甚厚。

专诸,春秋时期第一个刺杀君主的刺客。对他来说,重承诺,轻生死,为朋友赴汤蹈火,才是他为人的情义所在。

03.豫让:国士待我必报之

豫让,晋国人氏。他所处的晋国,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只是到了他这个时代,国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相互之间血腥争夺,军政大权由六位上卿掌管。六卿是: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智氏。

《大刺客》豫让剧照

而这六卿,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断的兼并内战后,只剩下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这四大家族。其中,智伯所代表的智氏是最强的一个家族,此时的豫让正投靠在他的门下,极受重用。

智伯执政时期,对外不断攻伐,对内想方设法削弱其他家族势力。只是,贪而不仁的智伯,最终在发动对赵襄子的晋阳之战中,遭到了韩康子和魏恒子两家的反水,临时倒戈,自己身败名裂,从此智氏在晋国除名,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晋国。

赵襄子在战胜智伯后,发泄心中的不满,将他的头颅涂漆,并作为饮器。豫让为了逃命,遁入山林,但为智伯报仇的种子因赵襄子的行为种下了。为此,他还发誓说道:“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大刺客》赵襄子剧照

于是,豫让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他将自己胡须强行拔掉,并假装以宫刑之人的身份混入赵襄子王府做工,寻找机会下手。他知道是人就得上厕所,就时时埋伏在厕所里等待机会,手中匕首也不离左右。

只是,赵襄子也是出了名的隐忍和机警。某一次,正当他准备进入厕所时,觉察到了异样。于是,一番盘问,豫让如实告之,并说出自己的目的就是要为了智伯报仇。赵襄子手下自然群情激愤,欲杀之。赵襄子周密思考后,却放了豫让,表示杀死一个忠心耿耿的义士,是不可取的。就这样豫让被释放了。

豫让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残身苦形”,将自己弄的浑身满是疙瘩,宛如乞丐,又吞下木炭,改变声音,以此来遮蔽自己的面容。可惜,在路上行走时,还是被友人看出了。友人劝他不要自残,假意归顺赵襄子并得到对方的宠幸,时机成熟时,就下手结果了赵襄子。可是义字当头的豫让不肯行此卑劣之事,婉拒了友人。

终于,豫让得知了赵襄子出行的消息。他提前埋伏下桥下,准备出其不意。赵襄子到达桥上时,谁想战马嘶鸣,不肯前行。赵襄子感觉不对劲,就安排人四下搜索,就在桥下找到并逮捕了豫让。

赵襄子风度再好,也忍不住质问曾经“三姓家奴”的豫让。他说:你不也曾经服侍过范氏、中行氏。智伯也死了,你为何就为智伯报仇执念如此之深?”

豫让正义凛然的回答:“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赵襄子为了以防后患,只好下令杀死豫让。豫让慷慨凛然的表态,希望赵襄子满足自己一个愿望,用剑刺击赵襄子的衣服,聊表报仇之意。赵襄子满足了他的愿望。于是,豫让不再犹豫,在猛烈击杀赵襄子衣服后,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豫让斩衣人的行为,成为绝版,此后历史不再有。但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成为燕赵之士中的“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一个典范。

04.聂政:千金一诺独行刺客

聂政者,韩国轵深井里人。他因为一时的激愤杀人逃离韩国,和母亲,姐姐来到齐国居住,以屠狗为谋生手段。从聂政的成长来看,他是一个爱生活,爱家庭的居家型男人,为家人愿隐忍,不再惹事。

《大刺客》聂政剧照

当时是乱世战国,韩国内部同样是相互争权夺利。作为韩国大夫的严仲子深受国君喜爱,但被同朝的宰相侠累所嫉妒。两人时常政见不和,因而发生了不少口角。严仲子害怕被对方所诛杀,遂出走他国,寻求勇士为自己报仇。

严仲子在诸侯国四处游历,在到达齐国时,终于打听到居住这里的聂政是一个勇猛之人。于是,他数次拜访,并殷勤献上美酒和黄金。聂政自然知道严仲子如此厚礼,一定有所求。

《大刺客》严仲子剧照

一番攀谈交心,严仲子道出了自己的内情,想要聂政为自己报仇,只是没有说出仇家的名字。聂政作为一个孝子,婉拒了他的好意和重礼,表示:“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于是,严仲子只好伤心的离去。

不久,聂政母死去。在守孝期满后,聂政决定出手相助严仲子。他的理由是:严仲子作为诸侯卿相,不远千里来结交,感激之至。作为回报,他愿意为知已所用。

于是,来到严仲子所在的濮阳,面见严仲子,并详细了解了仇家侠累的情况。严仲子本想为他找来帮手一起行动。聂政冷静的表态:“杀人之相(侠累),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就此,聂政踏上了独行刺杀的不归路,仗剑来到了韩国。他通过寻访,得知了侠累的居住之地。面对护卫众多的相府,他单刀直入,长啸数声,以白虹贯日的行刺姿态,将侠累给干掉,同时杀死的还有侠累身边的数十个护卫。

同时,为了不连累姐姐及严仲子等人,他采取了残忍的自虐手段,把自己弄得是面目全非,难以辨认。“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

韩国内发生如此命案,悬赏千金求购此人身世来历,但无人能够辨别。直到聂政已婚的姐姐聂荣风闻千里而来。她不惧官府,为了弟弟的大义和名节,“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指认尸体,并自杀在聂政的身旁。

如此姐弟,也堪称一对同气连枝的性情中人。千百年下,依旧能感受到如此情深的魅力。

05.荆轲: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荆轲,卫国人。他从小生活在优渥的成长环境里,好读书,爱击剑喝酒,妥妥的文艺青年的架势。为了锻炼自己,他四处游历,遍访名人前辈,“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希望能够获得新的长进和掌握高深的武学。

《大刺客》荆轲剧照

比如,他游说卫元君,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外交策略,可惜年少空有理论的他,无法让卫元君满意,只好离开;比如,他在榆次与前辈盖聂论剑,结果盖聂以凌厉之眼光,就被其吓走;比如,他在邯郸与高人鲁句践坐而论道,鲁句践怒斥其浅薄,只好羞赧而别,不敢再会。

种种少年的不得意和坎坷,终于在燕国找到了三个知音朋友,一个是屠狗之辈,一个是搞音乐的高渐离,一个是处士田光。于是,荆轲在燕国暂时居住了下来,每日与好友高渐离喝酒高歌,谈论江湖逸事,说得高兴洒脱时,常常激动的难以自制。同时,他亦埋头于书本知识。日子过得的快乐且惬意。

《大刺客》田光剧照

而打破这美好时光的,是好友田光在自己面前的自杀。

当时强秦的步步紧逼,使得燕国危如累卵。燕子丹为了国家的生存,四处求助高人隐士,寻求破解之策。田光面对太子丹的真诚求告,“跪而蔽席”,以年老力衰为由拒绝。可是,转头他就向年少气盛的荆轲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且为了激发荆轲的斗志和雄心,自刎而死。

荆轲内心之变化,似乎在这里开始起了波澜。世道艰难,已不容许他再过上快意江湖的日子,需要的是挺身而出的勇士。

于是,荆轲面见太子丹,言说田光死亡的原因。太子丹在懊悔之际,陈说当前形势之利弊,“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奠敢合从”,并给出了方案——效仿当年曹沫行刺齐桓公,希望荆轲助已一臂之力。荆轲觉察事情重大,恐无法胜任,可太子丹一再请求,只好允诺。

《大刺客》太子丹剧照

自此,荆轲开始谋划如何前往秦国行刺嬴政的方略,而太子丹拜其为上卿,并每日酒食款待,美女相陪,不敢丝毫怠慢。不久,太子丹怕荆轲变卦,与其讨论出使秦国的方案,荆轲给出的答案是两个条件:一是杀死逃亡在燕国的秦将樊於期,二是献出燕国的督亢地图,两个结合,才可以取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和亲自接见。

太子丹不想承担杀害投奔樊於期的罪名,荆轲只好以事实为依据,以杀死嬴政为条件,最终说服樊於期。樊於期得到了荆轲的保证后,慷慨赴死。

同时,太子丹还为荆轲置办了锋利,含有剧毒的匕首,并安排少年犯秦舞阳作为副手。太子丹见荆轲行动迟缓,心急之下,催促其出发。荆轲原本还想等待好友,在太子丹的逼迫下,激愤的表示:“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于是,易水边,太子宾客等白衣相送,高渐离击筑送别,荆轲终于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凄然的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来到秦国,重金收买秦国宠臣蒙嘉,得到了在咸阳宫面见秦王的待遇。在大殿上,荆轲以地图为掩护,用匕首击刺秦王。只是秦王非等闲,危急中跳走,并在稳定情绪后用剑刺伤了荆轲。荆轲临死前,笑着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其实,荆轲也知道,是自己的武艺不精所致。不然,聂政,专诸之类,为何能够一击成功?

荆轲,以一个文艺青年的身份,干起了危险的职业杀手任务,焉能成功?历史就是这样,往往给了不称职的人,安排了不恰当的工作。只是,作为反抗强秦的典型人物,他的理想主义和悲剧色彩,一直为后人所钦佩,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亦将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

而作为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的秦王嬴政,在经历荆轲的刺杀事件,依旧遭遇四次的暗杀,只是早已警惕的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武力,成功的一次次化险为夷。也许,在嬴政心中,荆轲给他的刺激太大,以至于他一直小心提防,时时在意。

以上,就是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一批富有个人魅力和独特人格的游侠们。除了这些人之外,当时还有身处于卿相的侠士,比如季礼,战国四公子,毛遂,晏子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信条。这些人物加起来,就形成了那个“自由”时代的独特存在,丰满了中国历史上的特殊英雄人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