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科布伦茨,看德意志之角

从ELTZ城堡出来,当日的住宿地是布劳巴赫,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但中途要经过著名的科布伦茨,不过只是简单的看一下而已。

ELTZ城堡附近大片的麦田,基本成熟了。

在这样的路上开车,比在北京的马路上舒服得多。即使是乡村,德国的司机也相当的守规矩。

从城堡到科布伦茨大约几十分钟车程,科布伦茨停车困难,路面上几乎找不到车位,转了半个多小时找到这个地下停车场。时间不好掌控的时候,我更喜欢计时地下车库。

停车场附近广场上的喷泉,Historiensaule。大意是历史纪念柱喷泉。雕刻的内容表示着科布伦茨两千多年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主要事件包括,罗马人的到来(前1-5世纪),法兰克王国(5-10世纪),特里尔大主教的控制(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三十年战争(17世纪),法国大革命(18世纪),普鲁士时代(19世纪)以及二战等。不过我没时间仔细研究它了。

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刻画

公元前8年,德鲁苏斯(Drusus,也称杜路苏斯)率军在这里建立了军营。基本算是科布伦茨的始建。德鲁苏斯是提比略(提庇留)的弟弟,两人都是奥古斯都第三任妻子莉薇娅与前夫的儿子,兄弟两都曾跟随阿格里帕在莱茵河防线作战过。奥古斯都喜欢德鲁苏斯更多于提比略。德鲁苏斯(以及另外几位候选继承人)死后,奥古斯都才选定了提比略做接班人。科布伦茨也是长长的罗马莱茵河防线上的一个据点,但并不是军团驻地。科布伦茨(Koblenz)在罗马时期叫做康弗恩特斯,拉丁文做Confluentes,意思就是两河汇流的地方(摩泽尔河和莱茵河)。

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人就在这里建桥过莱茵河去攻打日耳曼人。后来的图密善皇帝和君士坦丁大帝都在这里修建过城堡。

划船的人物造型不知是不是日耳曼人,罗马时期,日耳曼人过莱茵河靠划小船,而罗马军团过河打击日耳曼人则是靠架桥。

科布伦茨在我们的行程中没有安排,只是过路(吃晚饭),所以只选择著名的德意志之角看看,其他的都没有考虑。

圣卡斯托耳大教堂(Basilica of St. Castor),科布伦茨历史最早的教堂,始于9世纪初,以4世纪摩泽尔河流域的一位教士圣卡斯托耳命名。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之前的谈判就是在这个教堂内进行的。所以教堂非常有历史意义,因此被教廷封为乙级宗座(巴西利卡)。

13世纪条顿骑士团就是以此教堂为中心发展起来德意志之角的。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经过科布伦茨时,曾在教堂前修了一个卡斯托耳喷泉。

教堂在二战中被英军炸毁,后重建为今日所见之外观。

看见不远处的德意志之角了。

半圆形围墙

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是德国的一个标志性景点。为了直观,借用网上的一张照片。下方是莱茵河,右上方的是摩泽尔河,摩泽尔河在此汇入莱茵河。

1216年,特里尔大主教为保证教堂和医院的安全,调三大骑士团之一的条顿骑士团来此,并将圣卡斯托耳教堂和当地医院交给条顿骑士团管理,于是条顿骑士团在此驻扎下来并发展成日后的德意志之角。

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骑马像。由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于1891-1897年间建造,以纪念威廉一世统一德国。

为戎装的威廉一世牵马的是一位带翅膀的女天使。

威廉一世,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当然,俾斯麦功不可没。

骑马像的侧面。

后面

基座有点像摩索拉斯(陵墓)。

上面的文字出自18世纪科布伦茨的一位爱国诗人。Nimmer wird das Reich zerstöret,wenn ihr einig seid und treu,大意是只要团结和忠诚,帝国就不会被摧毁。

二战德国失败后,骑马像被美军炮兵炸毁。1990年东西德国统一后,决定重建。1993年,复制的威廉一世骑马像重新落成。

这是德意志之角的顶端,有点都江堰的感觉,只是水流的方向相反。

莱茵河,一路向北。

德国国旗两侧的是德国16个洲的洲旗。

这是做什么用的?不知是不是与停船有关。

不时有游船从边上经过。

莱茵河右岸,有座埃伦布赖特施泰因城堡(Festung Ehrenbreitstein)。

据说在3-4世纪的罗马时期,就有罗马军队在此修建的防御工事,不过最终也没有防住日耳曼人。11世纪时,修建了一座城堡,12世纪时,成为特里尔大主教的财产。中世纪时,科布伦茨曾隶属于特里尔大主教,后来特里尔选帝侯宫还由特里尔迁到了科布伦茨(很近,但没去看)。三十年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城堡都曾被法国人占领过。

有缆车往返于城堡与科布伦茨市区之间。

河岸边有大量的汽车露营地,一眼望不到头。

在科布伦茨只是简单看看德意志之角。

在这个广场上吃过晚饭,前往十多公里外的住宿地,莱茵河边的小镇,布劳巴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