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难安!
一直以来都自诩为读书人,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对书和文章还是有基本的概念,一直都自认为是一个能基本胜任阅读与写作的老师。可是最近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自以为是都可能是自以为是。因为最近有一书本几近颠覆了我对“书”认知,甚至令我对自己的赏鉴自信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平安经》据说是一部功用颇为奇特的功用:“官员阅读此书,领悟初心使命。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 。”《平安经》据说是本定价奇高,且销售火热的书。 据说还有朗诵艺术协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诗人共同为其召开了公益朗诵活动及研讨会。
具有如此强大功效且热销的书,应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了吧,最起码也应该是非同凡响的。我们姑且转载几句以管窥豹斑。书籍里如是写道:男性平安,女性平安……初生平安,满月平安,百天平安,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如此“大作”是何大师所作?是如何成书的?又是如何热销?又将如何影响我中华的千年文脉?读罢让我不觉生疑良多。
书,不论是煌煌大著,还是生活小品都应该是或能怡情悦性,或能启迪智慧,或能深邃思想,或能提升审美……我向来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和学生们说的:不论是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还是想出尘外汪洋恣肆的《南华经》;不论写鬼写神高人一等的《聊斋》,还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不论是似匕首如投枪的鲁迅杂文,还是有中国忏悔录之称的巴金《随想录》……它们都能启民智,育民心,立民德,拓民思……这样的才能称之为“书”。
可《平安经》这样的“奇书”是如何堂而皇之地成为书的?又是如何堂而皇之摆上商家货架读者书桌的?更是如何堂而皇之开上研讨会与诵读会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确实是一个笑话,一个足以在我民族文化史烙上耻辱二字的笑话。
诚如《央视新闻》评论所说:如果“奇书”的作者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印一本放在家里自我陶醉就好了,如今却从几个人围观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省,直至把全国人民都恶心得大叹“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件事确实是个笑话,但是很可惜,我们笑不出来。的确,我们笑不出来,我们当哭!
一哭文化出版何至如此儿戏。出版社能让此书一路闯过编、审、印、发等重重关卡,最终让一堆文字垃圾成书且成功面市出售,到底是何原因?是如出版社自己所说:政治意识不强、管理责任缺失、审核把关不严、出版流程不规范?还是压根就忘记了作为文化单位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是忘记了一个人或企业应该有的操守,一味媚俗媚权?如是后者,则是我中华文化之大不幸!如此书籍尚能出版,还有何书籍不能出版?如我中华书架上让如此“奇书”充斥,如何不哭!
二哭所谓学者专家何至如此捧场!对此事件《新京报》如是评说:“一个官员写了一本奇书,一干机构和学者诗人,在一旁大力吹捧,这到底是念的“平安经”,还是“马屁经”?”他们是如何厚着脸皮写下“值得一读”“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等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溢美之词的?又是如何能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一本正经又饱含深情地将之朗声诵读的?斯文何至如此扫地?人格何至如此贱卖?当此之时,如何不哭?
当《平安经》如此奇书能在白山黑水间大行其道时,对于“书”,我们还敢读,还能读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