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本文字数:155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是胡适先生的一本文选集,由龙桃选编,搜集了胡适著作、演讲中的关于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其内容大概分为两类:
第一,关于读书的,阐述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读书的习惯如何以及如何收藏书的方法和心得。
第二,关于思考和治学的方法。
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可笑,读书好像已经成为政治正确,反正读书准是没错的。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好好思考,如果想清楚了为什么要读书,那就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迷茫,不知道读什么才好,也不会因为没有收获,或者收效甚微,就认为读书无用。
胡适提出了三个读书的理由:首先,书是过去智识学问的经验的记录,读书是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其次,读书阅读,读书的能力就越强,可谓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最后,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明白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性就会加强,效率也会相应的提升。我认为读书应该要有相应的目标,而不是泛泛而读,也不是为了打发时间的休闲读。在儿童、青少年阶段,读书是为了掌握文化知识,接受人类的遗产,增强阅读的能力。到了中青年,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更多的需要利用读书来为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了。治学或者研究者,还需要从阅读中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关于读书,胡适最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习惯重于方法”。养成读书、买书的习惯,是最重要的,读书的方法在其次。毕竟天才是少数,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勤奋努力才获得成功的。而关于读书的习惯,胡适首先提出的也是一个“勤”字,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其次是要谨慎小心,凡事不能轻易放过,要有认真执着的钻研精神,最后是态度要谦虚,不可先存成见,才能博学众长。
1925年,有日本新闻记者问胡适:“现在中国青年的思想是什么?”胡适很爽快的回答:“中国的青年,是没有思想的。”
胡适对思想是有严格定义的,他认为按照习惯去做,没有思想的必要,不能称为有思想。胡思乱想也不是思想的本意,普通人没有,学者也可能没有。思想是有条理、有系统、有方法的。在他看来,思想必须要有思考论证的过程,必须要经历五个步骤:
第一、要有困难,人没有遇到疑难问题,绝不会发生思想。
第二、制定困难的所在,能否解决困难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第三、假设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是最考验一个人能力和学识的地方。
第四、判断和选定假设的结果。一个假设可能会有多个结果,在众多结果中选择出最好的一个也是需要相应的能力才能做出的判断和抉择。
第五,证实结果。选择了结果还要去反复验证。
经历过这个完整的过程,才能说有思想。这其中体现了胡适学贯中西、文理的见识和底气。他虽然谦虚的说自己并没有专业,但是他常年在大学教授历史、文学、思想史、哲学、佛学等等科目,而他所用的治学方法又往往来自于西方思想以及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在他的治学方法中,一以贯之的理念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字真经。他提出做学问的基本态度是“严格的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并且在治学方面,也特别强调动手找材料找证据,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做学问,不能像蜘蛛那样光靠自己憋,也不能像蚂蚁那样堆砌搬运材料,要能像蜜蜂一样,博采众长,最终酿出自己的果实,这才是最理想的治学方法。
在治学方法方面,胡适提到了如何时刻保持自省,检讨自己,讨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关系。在论证中旁征博引,文采斐然。他从自己的治学经历中,论证了自己提出的简单的治学道理,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本书的材料大多选自对学生群体的演讲和讲学,内容重在讲养成习惯的方法,没有艰涩难懂的文字和道理,所以非常适合推荐给中学生阅读。早早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孩子们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