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简史

物道君语: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国人的姓氏,是根的印记。它提醒着你的祖根在哪里,你的血脉从何而来。
但是你可知,古人是怎么取姓氏?姓与氏有什么区别?姓氏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为何现在的姓氏,只见姓不见氏?
今日,且听物道君为你介绍一二,从远古谈起,为你梳理中国人的姓氏简史。
温馨提醒:本篇文章较长,大约5800字,阅读时间为10分钟,建议打开配乐,慢慢品读。

夜明 音乐: 佐藤康夫 - 尺八·一声一世

9月10日为教师节,是从1985年开始的。但是一直有呼声,希望将孔子诞辰9月28日设为教师节,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孔子说起。
这位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寰宇之中无人不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姓孔,那为什么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哥哥叫孟皮?而都不姓孔?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了解一下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中国姓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姓,始祖的传承
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时,礼节性的要问对方姓名。“姓”指代“姓氏”,“名”指代“名字”。然而这其中却有着极大的疑问,古代文言,字字珠玑,既然“姓氏”,就应该有“姓”也有“氏”,但如今我们只答姓而忽略了氏,这是为什么?
这要从姓氏的起源说起。
远古时期,人们没有姓氏,只有称谓,毕竟要有个专属的称呼才知道是谁。《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大战:“轩辕(黄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难道黄帝是带着狗熊(熊罴)、熊猫(貔貅)和豹虎(䝙虎)去打仗的?这是战场还是野生动物园?黄帝就不怕控制不住这些动物,伤及自身?
古代史学家已经给了我们解释。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道:“教士卒习战,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用这些令人胆寒的猛兽命名,就是来吓唬敌人的。这和后世将部队取名猛虎营、威虎将军,以名号震慑对方如出一辙,假诸葛能吓跑活仲达,人的名树的影,听到就令人生畏。
有赞之称谓,就有恶名标榜。商纣王在牧野战败而亡,他的两员大将并未参战,却得个“蜚廉”、“恶来”之名,蜚廉就是蟑螂,恶来就是邪恶到来,这明显是他人污之。天下已是周氏的了,胜王败寇,赢捧输贬的流弊自古有之。这被污名父子的后裔就是统一中国的秦始皇。
所以最早人们没有姓氏,称呼也是根据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腾和需要而命名。这些图腾多是原始社会能接触到的动物,如虎、鹰、熊、狼等,一些氏族部落的命名就借助这些动物的不同习性风格而展开,将优名命于善者,劣名命于恶者。
地名也是命名的元素,比如我们的祖先黄帝,又称有熊氏,得名于地名有熊,因这地方有熊出没得名,很符合上古时代的简单直接。建有熊国,国君少典。《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可能黄、炎之争本就是同族争位。
此后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他出生于有熊轩辕丘,便有轩辕氏的名号。后来他长居姬水,因而姓“姬”。但《史记》和《路史》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这是不对的,“公孙”作为“氏”出现是在周朝,上古时代不存在这种称谓。

值得说明的是轩辕氏的“氏”,并不是姓氏中的“氏”,而是一种类似尊称的名号。诸如炎帝又称神农氏,黄帝之子少昊又称青阳氏等。他们是氏族部落政权的首领,也代表氏族根本,指代得名也实至名归。
不过黄帝、炎帝、少昊等上古祖先是有姓可寻的。上述提及黄帝为“姬”姓,炎帝因为居姜水而取姓为“姜”。可见早期的姓大都又所居之地命名,这传统在如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痕迹可查。
炎黄子孙人口众多,只有俩姓怎么行,就衍生出更多的姓。《国语》中说,黄帝有25个儿子,分化成12个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依。有姓这些姓的人,说明祖先与炎黄的脉络很近,是地道的“中国人”。
这是记载中,姬、姜姓后的第二批姓,自此一步步分化增加。史书上记载或许是人为的演绎和归纳,可能实际发展与记载有一定距离。但塑造相同的祖先,产生同根的血缘脉络是先秦时代共识,解释了儒家体系下为什么能出现“人不独亲其亲”的传统,也使得天下共主周天子有了能够分封天下的依据。

因为一些氏族命名由图腾决定,这个传统也自然延续到姓的选取上。尤其是对于一些事物取作姓,如马、牛、花、林、毛、风等,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环境,很符合原始人的文化表达。
   氏,彰显家族背景

如果说姓是血缘文化的鲜明体现,氏就是和土地绑定的。《左传》中:“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zuò)之土而命之氏。” 胙就是赐与、分封。也就是说分封的土地的人才有氏。可是贵族世辈绵延,地总有分完的时候,命氏的原意就改变了,成为身份贵贱、社会地位高低的标签。
这可以归纳为法则:诸侯以国为氏;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用诸侯的氏了,需要另外起别的氏。起新氏的依据就是他的上辈祖先的“字”,这里说的“字”就是名字的“字”。因此可能古人名字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发展成氏。
周天子都是姬姓周氏。然而周天子为王,分封天下,产生爵位,因此王叔、王子、王孙从封号变成了氏;诸侯后世的公子、公孙也变成氏。还有直接用被封的爵名当作氏,如夏侯、苴子等,甚至有直接用爵为氏的,如王、公、侯等。士大夫大都以封邑、封地之名为线索取氏。最后就是贵族死后谥号,后人以谥为氏,如庄、严、敬、康等等。
此上是贵族取氏,那么平民呢?其实更为简单,基本上就是以他的职业取氏:屠夫就取屠为氏,制作陶器的工匠就以陶为氏,驾车的就将车当作氏。这和西方人起名类似,车夫叫Carter,铁匠叫Smith;另外庶民也会将地名当作氏,但都是很小的指代性地名,比如东郭、南郭等。
不难发现,根据一个人的氏就大概了解他家事几何,身份等级,秩序井然。氏的存在是封建社会的必然结果。
   姓氏合并,天下再无姓
既然古代有姓有氏,为什么后来没有氏了?
具体说应该是姓氏混淆后,氏就取代姓,被流传下来。我们姓名中的姓,这份源自祖先的传承,其实本是流传下的氏。所以不是人们没有了氏,而是没有了姓,氏就直接被当作姓了。
钱大昕评价这个问题:“秦灭六雄,废封建,虽公族亦无议贵之律,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汉高帝起于布衣,太公以上名字且无可考,况能知其族姓所出耶?故项伯、娄敬赐姓刘氏,娥姁(xū)为皇后,亦不言何姓。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而后世莫能改焉。”
这段话为姓氏合并盖棺论定。汉朝的统治者不是出身贵族,再延续老规矩岂不是揭自己老底!之前也太过张扬,这位流氓成性的居委会治保主任,想再攀龙附凤编家事也于事无补,索性就彻底取消这套体系,也是省事了。
但把帽子都扣在刘邦头上,也是严重了。姓氏系统是与封建社会绑定的,为的就是寻血缘、看出身,以此来判断森严的等级而进行分封。既然秦始皇已经统一天下,就没有必要再依靠这一套姓氏体系来分封了。
另一方面也纠正了常识性错误:将先秦认为奴隶社会,秦到明清是封建社会,这也是不准确的。
封建的意思就是封邦建国,天子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封给诸侯的部分为“国”;诸侯再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旗下的士大夫,士大夫得到的叫“家”,因此才有《大学》中讲的:“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的道理。这是真正“修齐治平”的由来。
在秦皇统一华夏前,一些国家已开始实行郡县制。而在实行郡县制君主集权后,天下归一,不再封地封爵,所谓封爵只是荣誉加衔和赏赐收入,不会让大臣实际操控当地政治军事。皇帝是一切土地的拥有者,自秦统一六国到清隆裕太后携溥仪退位,这段时间应该叫帝制律令制社会,而非封建社会,姓氏体系也就自然瓦解了。
   门阀,姓氏的贵贱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的出现,姓氏再次成为判断身份等级的徽号。
门阀制度,刘禹锡的诗句就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何是王、谢家呢?因为魏晋时的门阀大宗就是王、谢、袁、萧,他们的族人不光官居高位,更是财阀巨贾。
门阀制度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汉朝并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是察举制,即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再经过考核后任命官职。这已比“世卿世禄制”进步,但察举举孝廉的标准不一,完全由官员界定,易生舞弊。
如此一来官僚集团相互勾结,成为高官。官二代依然相互举荐,继续把持朝政。加之东汉皇帝除前三帝外,大都懦弱无能,要么从于外戚,要么从宦官。这些门阀家族们才是国家政治经济的核心。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世族显赫的士族要与庶民分割清楚,以彰显自己高贵的身份。
国家就是由几个极盛的阀阅大户把持着。尤其是东汉末年的南方,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政治稳定,皇家也不得不纵容他们,《世说新语》中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就很代表。
石崇本是地方门阀,到了洛阳听说外戚王恺是富豪,有心跟他比富。听闻王家用糖水刷锅,他就命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事一传开,石崇名极。王恺不服,二人比丝绸屏障,王又败了。
他实不甘心,为了炫富,向外甥晋武帝帮忙。晋武帝把宫中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有了皇帝帮忙,王恺底气十足,请包括石崇的一干人来家中摆宴,为的是显摆珊瑚,奚落石崇。众人观之皆赞,唯石崇不屑,顺手抄起铁如意,把珊瑚砸个粉碎。
王恺怒不可遏,皇上赐的怎么就毁了,正要发作。石崇说:“不必生气,还就是了。”便叫家人把收藏的珊瑚树搬来,不一会搬来几十株,三四尺的就有七八棵。王恺傻了眼,只得在这斗富闹剧中认输。
主俭朴的御史中丞傅咸,上疏晋武帝。认为这种奢侈浪费会贻害国家,骄奢淫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何以立国?晋武帝看后,不作声张,因为他知道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国家经济和政治脉络都控制在门阀手中。逾制之事在后世一定被抄家杀头,但在六朝,皇帝根本不予理睬,任由这些门阀间肆意,不然屁股下面这把椅子可能就坐不安稳了。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真不可一世。衣冠南渡后,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被王导接到南方登基,朝中四分之三的官员皆与王家相关的人。司马睿也很识趣,给予极大的权力,才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马”指皇帝司马氏,“王”就是历史闻名的门阀——琅琊王氏。此家族上溯周桓王二子,王子成父,姓姬,氏王子,名成父。《新唐书》中将秦国名将王翦作为琅琊郡临沂王氏家族的始祖,东晋的王导、王敦,书法家王羲之,卧冰求鲤的王祥,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等皆出此门。
但此前由氏分别出身贵贱,现在姓氏合并了,如何区别?
不难发现,姓氏前面加了一个备注“琅琊”。这是个地名,本世族集团兴于此处,也只有这些地方的王氏是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源于一支,其他地方的王氏就不是望族。谢安的陈郡谢氏,袁绍的汝南袁氏,萧衍的兰陵萧氏等都是著名阀阅,后人泱泱不绝为社会中坚。
这种命名方式被称为郡望,“郡”是行政地区,“望”指名门望族,郡望就表示某一地域内的名门大族。
署名时将籍贯置于姓名前,填表中的籍贯一项均是此传统延续。
   姓氏深奥的讲究

先秦时,男称氏、女称姓。氏代表着社会地位,女子出嫁之后,就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夫的氏,来表明身份。所以氏是地位彰显,姓指血缘来自何处。
鲁桓公的夫人,是齐僖公之女,齐国君是姜子牙之后,因而姓姜,生于齐国,所以在出嫁前称“齐姜”。后嫁鲁桓公,冠以夫氏,改称“鲁姜”。她死后上谥号“文”,可称“文姜”。
姓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同姓不婚。也就是说,同氏不同姓者可以通婚,同姓不同氏者不可通婚。这是担心近亲结婚的问题。《左传》中就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看来优生的道理自古有之。

当姓氏混淆、门阀制度盛行后,记载世系家谱的谱牒出现了。读书人仕途不顺,干脆为高门大户编撰谱牒。为彰显门庭,这些谱牒往往带着攀龙附凤的成分,有时又被政治权力影响,《百家姓》开篇为赵,也是因成书于北宋的皇帝姓赵。
唐代编修《氏族志》时,将崔、卢、李、郑列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大发雷霆,要求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的顺序重新编写,就是把和李家打天下的关陇集团的门第提高,巩固当下统治。而崔等山东四姓在建唐时并无功绩,直接被降为第三等,招谁惹谁了。
唐在祖先那里也做文章。李唐政权是西魏八柱国李虎后人,有鲜卑族血统,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为避名讳,唐宋把老虎称大虫。然而这样祖先并不光耀,于是李唐政权自称陇西大姓,把老子李耳当作远祖,这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为什么碰瓷中山靖王,因为刘胜这家伙有一百多个儿子,后人太多,浑水摸鱼容易,实在脸上贴金。
这金要是贴的聪明也是美谈。汉末高士李膺,不轻易和人见面,除名士和同家之好者全部挡驾。此时孔融随父进京,想一观高人风采,就对李家丁说自己是与李家通好的子弟。不过当李膺第一次看到这个十岁的小孩,也是一脸诧异,问孔融两家几时交好?孔融说:“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孔融巧用“孔子问礼于老子”典故,传为佳话。
如今,中国人还是有认祖情节。可以认为是中国血缘传承宗族文化的特色,不仅抬高自己身价,还增加几分荣耀自豪,哪怕是牵强,还是总想着往上靠一靠。
《清稗类钞》中有故事,名叫秦大士的人,觉得自己姓和秦淮河首字同,特别自豪,作诗《游秦淮》:“兴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得意的不行。后来诗人袁枚与他共游西湖,看到岳王坟前跪着的秦桧像,人们又让秦大士题诗,秦很是尴尬。袁枚就戏谑的替他写个对联:“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自吹自擂还是少些好,不然自己可能接不住。
不过有姓确实代表荣耀,比如皇帝赐姓。隋唐演义的徐懋功,史书称李勣。他早期率部投唐,成为开国的元勋,被高祖赐姓李,后来又避李世民的讳,把世字拿掉,名字就改为李勣。
姓氏还随着政治发展而改变。北魏鲜卑拓跋氏政权,在孝文帝改革后从拓跋氏,改为元氏、长孙氏,孝文帝从拓跋宏改为元宏。这是少数民族政权倾心汉化,顺应文化,利于统治所作出的积极举措。
不仅如此,拓跋氏还和黄帝挂钩,黄帝以土德王,鲜卑称土为“拓”,称君主为“跋”,以土为君主的国家,自然源自黄帝。
意识流的解释谁都不会信,但作用使然。将自己和华夏祖先关联,为的是能够服膺中原民众。虽然少数民族以武力征服中原,但在文化上做了汉儒文化的俘虏。硬实力和软实力相争锋,终究能以柔克刚。
姓氏的趣事很多,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也有。古代日本平民是没有姓的,姓同样代表出身。
明治八年,日本颁布《苗字必称令》,要求所有人一律名前冠姓,各种事物都被用来当姓。
尊崇传统的,起姓“藤原”;尚武的取古武士之姓,如“本多”;居山谷者姓“山口”……有趣的将“我孙子”做姓。还有人取姓“犬养”,被刺杀的孙中山好友,日本第29任首相犬养毅就是这个姓氏。
   中华姓氏, 本是同根生

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总是有着血缘从属一脉的情节。这符合儒家的传统,一脉血缘,就使得统治者更有着一统天下的正当性和亲切感。
想法很好,现实需要后人基于政权的附会。在汉朝极多,焚书坑儒后,文化亟需复兴,考究的、传说的、正史通论、风言野史都被囊括,建起同根发展的脉络。先人之事,上千年前,哪怕渊博如太史公,也无法回避局促,因此《史记》被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离骚》内涵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加之芈大夫的卓越文采和胸襟的浪漫诗歌。照应《史记》中很多情节是编的,对比《竹书纪年》有大量史实差异,且后者有相应文物对照,更被史学界认可。
太史公编了什么?一部分就是姓氏由来,说源自三皇五帝,一辈辈排下来的族谱有模有样,归根不过是为统治者找到权力正统的依据,也是人们寻根寻祖所需要的。
但研究姓氏学的人,若不参照族谱和《世本》、《史记》等史载,又何从下手?有记便不会完全子虚乌有。
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的前三姓都可以溯至黄帝。
赵:黄帝-昌意-颛顼-(颛顼四子不定)-女脩(女性,皋陶之妻,吞玄鸟卵而生大业)-大业-伯益(舜赐姓嬴,是秦、赵、徐、梁国君之祖)-……-造父(封赵地)-赵氏
钱:黄帝-昌意-颛顼-(颛顼四子不定)-吴回(娶女嬇,孕三年不能分娩,剖腹得六子)-彭祖-……-彭孚(任钱府上士,掌管钱财)-钱氏
……
为显国威,将敌对的游牧民族也纳入体系。匈奴传是夏朝后裔,要说商灭夏后有部分人逃到北方是可能,要说匈奴就是自此繁衍的实在牵强。
从对姓氏脉络记载就很明显,掺杂神话传说。统治者说自己是炎黄后裔有号召力,自己就开始了杜撰。这种事至今依然,说自己是孔府后人、岳飞后裔特别自豪;要是秦桧、魏忠贤后辈,那是太尴尬。血缘无法改变尤已,当初甘愿当魏忠贤干儿子的后辈,一定不愿说出口。这也反映中国的血缘文化的传统,面对祖辈的荣耀,再落魄也是值得显摆。
说姓氏的问题,更多是希望从伴随我们一生的姓氏中,一窥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血缘文明的核心,发现前人的伟大,继承并发扬其中智慧。
来解释开篇问题,为何叫叔梁纥?看过全文或许已有答案了。
孔家是殷商后人。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鲁国郰(zōu)邑大夫。孟皮也是子姓,孔氏,名皮,叔梁纥的长子,人称孟皮或伯皮。类似姬昌长子叫伯邑考。
叔梁纥先娶施氏,九女无子。后娶妾生子孔皮。但他有足疾,不能主祭祖。叔梁纥72岁时娶18岁颜征在,伴随麒麟口吐玉书征兆,生子孔丘,也就是孔子。
因此,中国人的姓氏,在漫漫数千年的时间里,传承、演变、更替。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姓氏依然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标志。

它记录着,我们的根在哪里。它铭记着,先人们铁马冰河的过往。它提醒我们,勿失勿忘,血脉深处的勇敢、善良与坚韧……
“笑问君从何处来?”

如果岁月是条长河,你我亦能溯源而上,与先人们相逢。那么,姓氏便是我们彼此相认的依据,告诉着彼此:不要忘记昨日的来处,才是抵达明天的希望。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你知道中国的圆有多美吗?
点击下方视频卡片,
跟之华走近中国圆,

文字为物道原创
(0)

相关推荐

  • 天下张家是一家 我为《张氏家谱》作序

    原题:我为<张氏家谱>作序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法学教授:张荆 (摄于新疆的赛里木湖畔) 承蒙永祺堂哥及张氏第六次家谱编委会的厚爱,受邀撰写2021版<张氏家谱>之序,家谱乃家族 ...

  • 一张图认祖归宗!从你的姓氏追溯,是古代哪位大能的后裔?

    中国姓氏历史悠久.我们现在所有的姓氏,除了后来改姓的之外,几乎都是从古代姓氏派生出来的.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王姓.李姓.张姓.刘姓我们都很熟悉,但我们经常能找到一些罕见的姓氏,如别. ...

  • 黄帝的25个儿子

    皇帝的二十五个儿子 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搓土造人,再有三皇五帝,秦皇汉武.悠悠中华,历经千年传承不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民吃苦耐 ...

  • 成吉思汗后人今何在?你若是这几个姓,或许是元朝皇室后代

    "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通志·氏族略> 中国的姓氏文化,由来已久,最早被确立下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伏羲氏.伏羲作为一名部落领袖,带领部众创造了对后世 ...

  • 中国姓氏简史:为何现在的姓氏,只见姓不见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国人的姓氏,是根的印记.它提醒着你的祖根在哪里,你的血脉从何而来. 但是你可知,古人是怎么取姓氏?姓与氏有什么区别?姓氏对一个人有多 ...

  • 中国姓氏简史,涨姿势了!

    读史开眼界 历史·人文·生活·哲思·开眼界·阅人生! 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关注 来源:物道精致生活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国人的姓氏,是根的印记. ...

  •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上)中国园林起源、秦汉魏晋隋唐园林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这三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 ...

  • 中国姓氏趣谈 | 一读就错的68个姓氏

    我国有很多姓氏,看起来都是常见的字,一写就会,可是一读,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往往读错,让人啼笑皆非. 中国的姓氏中,除了有生僻字,还有不少容易读错的姓氏,朴.仇.过.繁.訾.令狐 -- 就拿" ...

  • 中国极简史,简到极致!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纷繁复杂,博大精深. 今天,诗词君带大家,用最简短的句子,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演变! 01 历史篇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共工说:我撞: 神农说:我 ...

  •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谢咏老师谈,姓氏是怎么由来的,中国姓名学之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符号",姓名字号 ...

  •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 ...

  • 最全的中国姓氏英文说法,赶紧来对照一下

    <世界日报>曾登过这样一个关于姓氏的故事: 有一位姓尤(YOU)的人来到加拿大后,热情助人,经常为新来的中国留学生接站.一次他同时接来一男一女,男的姓佘(SHE),女的姓何(HE).接来后 ...

  • 中国超级简史!绝了!

    一招拯救便秘,肠子润到打滑,宿便毒素全排出!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纷繁复杂,博大精深.怎样用最简短的句子,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演变呢?看下面.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