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自我与自我中心

同学在讨论“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的时候,经常把自我、自私和自我中心这三个概念混为一谈,今天我做一次辨别。
自我中心( self-centered)是只把注意力任性地集中在个人的需要和事项上,却极少关注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以,自我中心的人是让人反感的。只为自己考虑是否会让自己感觉良好?非也。如果一个人因自我中心而不招人他人喜欢,自己也可能会走向孤立,也好不到哪里去。自我中心是我们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它对群体合作、个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相互之间和谐关系是有害的。比如,你喜欢运动,但你经常运动完不清洗身体。身体上的汗臭自己能适应,但让舍友感到很不舒服。你对此全然不知,当别人提出建议的时候你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认为是别人太过敏感了。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他人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他人的想法,这便是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的倾向更多地是由个人成长经历所形成的,它是由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所导致的。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所以,自我中心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个人经历的改变,增强了对另外一个个体情感和需要的感受力。
自私(selfish)描述的更多的是人的本性问题。关于人之本性我们有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自私和无私都是人的本性,从整个动物谱系来讲,人是偏向于无私一边的;第二,人所表现出来的本性是社会选择的结果。自私的人一定是自我中心的吗?非也。有些自私的人也有着很强的换位思考的能力,比如高明的骗子,他能够站在被骗者的角度让你感受到足够的关怀,与他相处会让你感觉良好。我们总是把自私这个词挂上很多负面的含义,但实际上,哪个人没有自私的一面呢?母亲对孩子的爱经常是无私的,但也很可能是自我中心的。相比较一个无私却极度自我中心的人来说,我们更愿意与一个自私的但让你感觉良好的人相处。比如,我喜欢运动,在观看比赛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最佳的位置,而不是把好位置留给他人。先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并无过错。
自我(ego)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适当的认知与评价。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提到了三个我,一个是本我,它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怎么高兴怎么来。通常,在年幼的孩子身上会表现出更多的本我特征。第二个是超我,它唤醒良心和道德,按照理想中完美的自己行事。夹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是自我,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自我是把个人和所处环境进行区隔界定的结果,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个稳定的支点。有了自我,我们才能对主客体进行分化。比如,我喜欢运动,并且我认为我的运动能力很好。即使世界上有很多跑得比我快的人,我仍然认为我跑得很快,因为我的运动成绩在人群中处于中上水平。
没有了自我,我们无法在人群中定位自己,甚至无法形成稳定的观点。一个人如果丢失了自我,就会被欲望本我或者不切实际的超我控制。好多时候,自我是个人和社会达成的一种共识。所以,自我不但不应该受到批评,反而是需要的。
网络上评论区里的语言暴力,暂时性匿名让人丢掉了姓名这个社会性的标签,个人和社会之间约定的共识——自我就不复存在。你不必担心自己会被他人认出,不用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用为自己的言语负责,开始污言秽语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回归自我后又表现得彬彬有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