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335):笑容满面——说“面”(下)
朱英贵
(紧承上文)
四、含有“面”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面”字的相关成语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多个,其中“面”字的文化含义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其一,表示容貌、容颜、面相的意思,例如: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语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语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语见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语见《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出头露面——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语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
东风人面——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语见清·缪艮《珠江名花小传》第三卷:“迨素秋过访,询知其迁徒梧江,东风人面,未尝不有崔护当年之感云。”
粉面朱唇——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革面革心——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语见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无私。”
革面悛心——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语见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革面洗心——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源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垢面蓬头——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语见明孙仁孺《东郭记·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鹄面鸠形——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语见《明史·忠义传七·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鹄形鸟面——指饥疲瘦削的样子。语见明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汗流满面——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语见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泪流满面——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源自《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面红耳热——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语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面黄肌瘦——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源自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廲,怎生赢的人也。”
面目可憎——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语见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源自《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面如满月——脸盘圆圆的、白白的,象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语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面如凝脂——凝脂凝结的脂肪。相貌白净而丰润。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面如死灰——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源自《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面色如土——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语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面似靴皮——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语见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面无惭色——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语见《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面无人色——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源自《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面有菜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源自《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源自《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人面狗心——①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源自《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源自《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人面桃花——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语见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心如面——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源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语见唐·李商隐《杂篡·愚昧》:“三头两面趋奉人。”
神头鬼面——比喻怪模怪样。语见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六:“句雕字锼,叫噪赘牙,神头鬼面,以为新奇。” 拭面容言——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兽心人面——面貌虽是人,心却如野兽。形容人凶恶残暴。语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时台中谓之语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张琮自请起复……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兽心人面,不其然乎!”
宋才潘面——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语见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宋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唾面自干——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源自《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源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羞面见人——因感到羞耻而怕见人。语见《南齐书·刘祥传》:“司徒禇渊入朝,以腰扇鄣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鄣何益?’”
油头粉面——头上擦油,脸上搽粉。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源自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
油头滑面——形容人狡猾轻浮。同油头滑脸”。语见老舍《四世同堂》六三:“招弟的那一群油头滑面的小鬼听到这消息,也准备拚命给若霞喊倒好儿,作为抵抗。”
有何面目——指没有脸见人。语见《后汉书·赵苞传》:“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朱唇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语见元·高明《琵琶记·牛氏归奴》:“绣屏前品竹弹丝,摆列的是朱唇粉面。”
朱唇玉面——指美女。语见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方面大耳——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语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抛头露面——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源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抛头,尸骸残暴,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若先杀其妻妇,然后自刎,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
蓬首垢面——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源自《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语见《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其二,表示当面、面前、会面的意思,例如:
半面不忘——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源自《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语见《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源自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半面之旧——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源自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避面尹邢——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
不羞当面——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语见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源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富面百城——形容藏书非常丰富。源自《魏书·逸士传·李谧》:“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
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崇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源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面命耳提——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源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语见《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千里犹面——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源自《旧唐书·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廷争面折——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源自《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一面如旧——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语见《晋书·张华传》:“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语见汉·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一面之款——谓只见过一面,了解不深。同“一面之交”。语见《宋书·诸叔度传》:“还至都,凡诸旧及有一面之款,无不厚加赠遗。”
一面之识——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源自《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一面之雅——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同一面之交”。语见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一面之缘——见一面的缘分。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其三,表示正面、表面、方面的意思,例如:
八面见光——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见光,包罗万象。”
八面玲珑——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源自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语见宋·夏元鼎《满庭芳》词:“虽是无为清静,依然要八面玲珑。”
八面受敌——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语见五代·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著称。”
八面威风——威风:令人敬畏的气势。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语见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八面莹澈——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语见清·昭槤《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
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八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语见清·陈维崧《河传·虞美人花》词:“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独当一面——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源自《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反面文章——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反面无情——形容翻脸不认人。语见清·洪昻《长生殿》第三十四出:“唉,安禄山,安禄山,你受了唐天子那样大恩,尚且兴兵反叛,休怪俺李猪儿今日反面无情也。”
两面二舌——比喻在两方面挑拔。语见《司马氏书仪·婚仪下》:“其两面二舌,构虚造谗,离间骨肉者,逐之。”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语见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面从腹诽——诽:毁谤。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语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面面皆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语见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挽词》:“后数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面面厮觑——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语见《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到家中问丈人丈母,两个面面厮觑。”
面面相睹——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语见《清平山堂语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
面面相看——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这一言不打紧,唬得贾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处动手。”
面面相窥——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语见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语见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语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语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源自《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网开三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源自《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源自《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东西易面——指东西方向颠倒,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语见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其四,表示表情、神色、模样的意思,例如: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语见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源自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不识局面——犹不识时务。语见《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源自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瞓面盎背——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源自《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瞓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改换头面——比喻改变身份。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却说鲜于同自吟了这八句诗,其志愈锐。怎奈时运不利,看看五十齐头,‘苏秦还是旧苏秦’,不能勾改换头面。”
借面吊丧——意谓虚有其表。语见《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吊丧。
鸠形鹄面——鸠形:斑鸠的形状,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鹄面黄鹄的面色。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源自《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冷面寒铁——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语见《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满面春风——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语见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语见《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源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青面獠牙——青面脸上泛着青色;獠牙露在外面的长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现形容人面貌极其凶恶。语见明·张岱《水浒牌序》:“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青面獠牙,尽化作一团清气。”
情面难却——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语见明·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语见《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晬面盎背——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源自《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其五,表示面向、面对、朝着的意思,例如:
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语见《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语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背前面后——指或当面或背后。语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看看。”
杜门面壁——指闭门修养。语见宋·苏轼《答王幼安宣德启》:“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又《答廖明略》之二:“衰陋之甚,惟有归田,杜门面壁,更无余事。”
面缚舆榇——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源自《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面墙而立——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语见《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南面百城——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语见《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南面称孤——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语见《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墙面而立——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语见《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肉袒面缚——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语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其六,表示表面、门面、局面的意思,例如:
另开生面——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
庐山面目——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语见清·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庐山真面——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语见清·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装点门面——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源自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
装潢门面——装潢原指裱糊字画,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源自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