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们自主适应社会生活的教育仍有大量工作待完善

育邻梦

网友提问:经常有家长不能理解学校部分教学工作,有时表现得很不配合该怎么办?

回复:受教育的第二步:引导孩子适应自主成长。在社会生产劳动与学校教学内容间隙越来越大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要想真正高效实现引导孩子适应自主成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大量基础设施待建设,教育革新永无止境。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从外界摄入成长自我是所有生命物质最底层的生存本能,不同自然生命群体之间又以“食与被食”为基础形成了彼此相互依存的“生态食物链”。因此,自然生命进化的首要目标就是适应环境、保全自我,比如植物除了生根发芽的第一份营养来自母体,其余时间都必须自己努力从土壤中汲取养料、借助阳光“加工”生产出维持生命体征的营养;哺乳动物身体发肤受之于服务、出生后第一口饭食也来自母体。但是,它们终究必须模仿着父母的样子学会独立生存。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且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因此,人类社会进化时间越长,为人类提供营养补给的资源越多、人类社会生活方式越复杂、留待子女“学以备用”的生存技能越多。

带孩子练习直立行走、教孩子学习人际信息交换工具【语言】、辅助孩子掌握穿衣&吃饭的综合技能、交给孩子基本社会生存劳动经验、引导孩子适应人类社群生活......在千万年的进化实践历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完整且独特的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革新永无止境

教育,人类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是纾困现代家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承贤启智、根本任务是智力提升与授业解惑,换句话说教育就是要赋予孩子们独立自主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能力。

放风筝不能老把它紧握在手里、也不能突然完全放手,需要顺应风势缓慢放线、并随时通过收放线调整风筝的姿态。同样,教育辅助孩子成长亦如同放风筝,没有家长或老师能够替孩子们飞翔、没有家长或老师能够为孩子们编写好人生剧本、没有家长或老师能够预料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孩子们会遇到什么......

校园学分越考越好、学识渊博的人越来越多、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与高学历形成鲜明对比的现实却是——吃鸡蛋不知如何剥壳、23岁仍不知拿错不属于自己的物品要归还、煮面条不知道先烧水还是先方面的“巨婴”越来越多。

不在课堂就在去往课堂的路上、不在家中睡觉就在家中与工业玩具为伴,城镇孩子们的童年几乎就在家与学校之间打转。因为,离开家和学校其它任何游娱设施都是奢侈型消费品、都掐表计游玩或服务费,并且60%【我国中年男女平均就业比例均在60%以上】以上参与职业工作的家长根本没时间陪伴孩子。所以,睡眠不足、运动能力匮乏、兴趣&个性难有普遍提高、虚拟网络沉迷、近视&肥胖比例日趋高涨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的多座大山。

学校有严格且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顾及每个孩子的成长个性、家庭太小不适合孩子,没有能力满足孩子多样化成长选择、家长工作时间太紧张,没有时间单独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社会经济节奏发展太快,没有人乐意无私奉献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服务......本应辅导孩子们更好适应社会生活的现代教育,变相成了管束孩子别出乱子的“课代表”。所以,受教育的第二步:引导孩子适应自主成长。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与学校教学内容间隙越来越大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要想真正高效实现引导孩子适应自主成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大量基础设施待建设。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