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有趣的书——2015年趣读书目

只读有趣的书——2015年趣读书目
李广生

到了这般年纪之后,伴随自己多年的关于阅读的爱好,其意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好像是更挑剔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如饕餮之徒般读书;也好像是更随便了——几乎什么书都可以拿来读一读,不求甚解,稀里糊涂。这两种显然是矛盾的意趣如何相安无事的陪伴我走进中年,自己也不清楚,既然如此,就让她们和谐相处吧。但有一点——挑剔也好,随便也好——我只读有趣的书。

下面列举的这十本书,是我从2015年随便读的几十本书中用挑剔的标准选出来的自以为有趣的书。排名不分先后,愿与朋友们共享。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谢利.卡根(著)
贝小戎等(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死亡的全部魅力在于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无知。这从远古绵延而来又必将绵延而至未来的巨大的无知,持续地激发人们的探索欲并再三强化人类的荒诞感知。学习一门关于死亡的课程对于现代人而言的必要性和揭开死亡之谜无关,也许那是徒劳的。但如果把死亡和生命联系在一起,让生与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话,对于死亡的反思也许就会成为理性的看待生命的基石,从而重新建立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这就是本书的有趣之处。

王国维全传
陈鸿祥著
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不属于自己的书。当我在李冬校长的书架上发现它时,突然的就有据为己有的想法,即使不能拥有,也必须要与它有一段亲密地接触。事实上我不能全部地拥有,如果我不把对一本书的拥有视为对一样东西的占有的话。对于一个在多领域开先河并最终攀上制高点的大学者而言,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走上一程,即便是对他的生命印迹和学术足迹一知半解,即便是因过分的崇敬而让自身的渺小感愈加强烈,但依然可以从中体味到种种乐趣。

江南三部曲
格非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江南三部曲》包括格非的三部长篇:之一《人面桃花》,之二《山河入梦》,之三《春尽江南》。这是第一次读格非的书,甚至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离开中国小说已经有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对国内作者的失望——有才华而无情怀,有情怀而无思想,有思想而无深度——在我看来已不是现状而是一种趋势。《江南三部曲》部分的改变了我的看法,在他明显地带有文人气质的叙述中,在温婉精致的文字里,我发现一种不属于文人的,至少是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人的,对历史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那从故事里走过来的、在历史红尘中起起伏伏的、看似荒诞却又必然的、具有血脉关系的几代人,似乎与我——一个读者也形成了血脉的联系。这就是本书的有趣之处。

锌皮娃娃兵
阿列克西耶维奇著
高莽译
九州出版社

这个白俄罗斯的女记者、作家能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毫无疑问这是马后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局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世界依然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有必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站在人的立场上反思战争。正义也好,邪恶也好,胜利也好,失败也好,国家也好,民族也好,政治也好,经济也好,撕开所有的裹在战争脸上的面纱,露出的都是一副狰狞的满是鲜血的面孔。锌皮棺材里的娃娃兵,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母亲对儿子的思念,是妻子无尽的哀恸,是情人再也不敢触动的回忆。正如获奖辞所言:她复调式的写作堪称纪念我们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一座丰碑。多元化的叙述必然会向我们呈现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以及对它的多元化理解,也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这本书的有趣正在于此。

如何独处
乔纳森.弗兰岑著
洪世民译
南海出版社

因为读过他的《自由》,也因为《自由》封面上的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自由带给我们的,是除了幸福之外的一切”,我决定再读一读他的随笔,于是就有了这本《如何独处》。作者的叙事能力之强在我看来少有人能企及,而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个作家的使命感,更是令人崇敬。如果仅仅是揭露什么或是批判什么,也许并不值得我如此深情的阅读他的文字。纷乱的社会现象是他剖析当代人孤独、疏离、茫然、恐惧的内心世界的平台。“害怕、愤怒、逃离……是自己病了还是这个世界需要治疗”——也许每个人都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我说他有趣。

远山与旧梦
童庆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代文坛教父童庆炳先生回忆录”封面上的这句话吸引了我,并最终促成我们的结缘。“文字朴拙,洗尽铅华,温暖动人”这几个词的评语可谓切中肯綮。这是一部老人写的关于童年、求学、生活、故人的记忆,好久不曾见到这般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又真真切切的文字了,就像坐在这位老人身边,听他絮絮叨叨的诉说,感受他几十年生命历程的喜怒哀乐。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他对上学读书的渴望,以及为此进行的带有农家子弟特有气质的抗争。他的祖母把带着体温的用来为自己买棺材的四块银元交到他手中,助他实现读书梦。读到这一段时,我几乎流泪。这是一中带着温情的有趣,值得一读。

中国哲学小史
冯友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读过他《中国哲学简史》后似乎没有必要再读这本书——我曾这么认为。《中国哲学简史》曾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至少有两年的时间,总把它带在身边,翻来覆去地读,直到出差时遗失在外地的宾馆。之所以在闲聊时敢提到一两个古人的名字和他们的学说,都是因为有这本书垫底。因此,几年前把《中国哲学小史》收入囊中本不是为了读,而是对丢失的《中国哲学简史》的一种纪念。也正因为如此,几年来从未打开过这本书,直到今年夏天。实在闲得无聊就把它从书架请到枕边,用以打发寂寞的值班时光。看过几篇之后才意识到,差点与一本好书失之交臂。和《中国哲学简史》相比,它更加的简洁扼要、明白晓畅。从孔子到王阳明,泱泱中华几千年思想脉络,博大精深各流派观点说法,条分缕析尽在其中。非常完美的诠释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作为一本入门级读物,它是了解中国哲学最好的书。正文之外附录的几篇文章,更是值得一读。他的女儿宗璞先生写的长文《我的父亲冯友兰》,和著名的冯友兰思想研究专家钟肇鹏写的《冯友兰在哲学上的地位》,对于了解冯友兰的思想和生平大有裨益。大师而作小史,当然有趣。

岛上书店
加布瑞埃拉.泽文著
孙仲旭 李玉璐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听说它是美国的畅销书,而且很畅销,就买了一本。非是我崇洋媚外(打死我都不承认),实在是想了解一下大洋彼岸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可怜的美国人民的阅读品味。非常明显,作者是个爱读书的人,而且是涉猎很广的但专注于小说阅读的人。书中提到很多著名的小说,甚至可以以此作为阅读欧美小说的地图,遗憾的是竟然没有提到一本中国作家的作品(也许我没有注意到)。前半部分,故事显得很平淡,要不是靠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的支撑,我甚至觉得这是一本无趣的书。直到故事出现转折,直到我情不自禁的为之感动,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聪明的作者带入到他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书和爱的世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说实话,直到我阅读完整部小说,直到我感动的心渐渐的平复,都不敢说完全理解了这句话。也许这就是阅读的理由,也许这就是阅读的有趣。

罗辑思维
罗振宇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估计很多人知道并关注了或经常的收听“罗辑思维”这个微信公众号,这本书就是这个微信公号文字版。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就像书的封面上写的那样:有种、有料、有趣。我也是新媒体的积极尝试者,在孤独的像头可怜的倔驴一般执着的探索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有趣的重要,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知识、思想和创新的重要。没有人会轻易转发你的东西,如果你不能打动人心的话。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自媒体的方便之门,那就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而我现在仅做到了第一步:死磕自己。和他们一样,我坚信:理想行动坚持,我崇尚:爱智求真。和他们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一个团队,而我是一个人。们说:如果你盼着“罗辑思维”成,“罗辑思维”就一定能够成!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岂不更加有趣?

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著
盛杨燕 周涛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享誉全球的书,我为自己直到今年才完成阅读而深感愧疚。因为再过几年就根本不用读了,大数据已经完全占领了我们的生活,再读《大数据时代》还有何用?就像小时候不学习加减法,长大后也会简单计算一样。但为什么非要在小时候学习加减法呢,因为我们想要得到的绝不仅仅是简单计算的技能,而是一种启蒙。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启蒙,关于网络的、关于未来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世界的、关于生活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启蒙。大数据时代步步紧逼的今天,还是读一读这本书吧,缺了启蒙这堂课,后面的路会很难有趣。

孔建斌
封面及文章插图均为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孔建斌摄影作品,特此鸣谢。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