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五贵 | 浓郁香气书中来

2021第002期(总第1092期)

铜川文苑推荐搜索

杨五贵

浓郁香气书中来

杨五贵

我出生在耀州城内一户书香之家。不过,到我这一代早已彻底破落。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先祖留下的整个偌大院落,以及院内的檁椽砖瓦、瓢盆锅碗,无不保留着当年鼎盛时代的气魄。

尤其是那些历代存留的书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至今,我仍然深切的怀念着庭院内的那间书屋,她是我少年时代精神的寄托地。尽管多半个世纪过去了,她的“形象”非但没有消遁,反倒愈发的清晰起来。若是一旦闭上眼睛,整个书屋的间架结构便会清晰的浮现眼前,挥之难去,常常让我情不自禁的伤感起来。

位于城中心的祖居院落临街而建,是一座颇有气魄的古民居。庭院宽11米,深40余米,西边毗邻堂祖父家,也就是我祖父的亲哥哥家,东边紧靠的一户人家,其院落原亦属我家,不知被那位先祖卖掉,只是年代久远,无从考察。

如今,从存留的“家谱”知:元代末年,一位名叫杨文卿的先祖,拖家带口来到耀州定居,屈指算来,至今已有遥遥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所居庭院为三进深宅,临街是砖木结构的楼房,东边一间缩进去的是门楼,街门乌黑敞亮,厚重典雅,美轮美奂,颇具气势,门首悬一方木匾,枣红色的底子上镌刻着“惠及乡闾”四个镏金大字,据说是当年一位知州所题。进入街门左拐,是两对檐厢房,房墙镶着装芯木门和雕花窗棂,对称而雅致。再入,乃方砖铺地的大厅,四根大柱顶天立地,稳稳地挺立在半人高的柱顶石上。

大厅房顶的覆基一字排开,远远望去,庄严肃穆。厅下置根根旋椽,两椽及顶,皆粗若檩条,颇为壮观。大厅东西两壁和对面顶部,悬四块木匾,上书斗大镏金大字,皆含歌功颂德意,年少不识,后被拆毁,奈何。

绕过大厅屏风,即入二门,门顶之上覆小厦,紧接着的又是两对檐厢房,这儿前后门一关,即又为一独立庭院。最里边,又是一座三间楼房,与紧邻基督教堂乃一墙之隔。

之所以将整座庭院的布局用文字如此详细叙述一番,缘今日上述建筑早已不存,后人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也无法将其构筑具象一一还原。

写到这里,姑且打住,此文专说后院那间书房。先祖代代都是读书人,故遗存下的书籍整整装满了一间大房子,真可谓“汗牛充栋,车载马拉”。

进入那间书房,一眼望去,环壁皆书,线装洋装,样样俱全。能记起的线装书有,《耀州志》《芥子园画谱》《绘图西厢记》《依样葫芦》《聊斋志异》《秋水轩尺牍》……至于四书五经之类,应有尽有,自不必说。

洋装书亦不少,皆为大部头读本。印象最深的有:《东莱博议》《古文观止》《马氏文通》《浮生六记》……

当年,那一摞一摞的线装书横亘眼前,里面全是尘封的故事。那时候的我,少不更事,偶尔从书堆里抽出一两本来,翻前览后,若坠五里雾中。那竖排的汉字大小不一,时而单排,时而双排,看着这一本本“天书”,佶屈聱牙,怎么也念不下去,只能望着那蠹鱼在书里钻来钻去,顺手一捏,两指银粉,光滑而湿腻。

有些书中,还点满了圆圈,红红的,是先祖的手泽。有时翻开残卷,偶尔还夹着一半张纸条,上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工笔正楷,娴熟流畅,面对纸条,似懂非懂的我一片茫然。

院子里,一棵老桐树拔地而起,浓阴罩地,阳光透过树叶,洒一片斑驳,风儿吹过,地面上枝叶的投影摆来摆去,似一幅动画片。我常常坐在树阴下,翻看祖父儿时图文并茂的国文教科书。书是清末出版的,自然是线装本,书里的插图人物皆着长衫,女为小脚。“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是一篇课文,我早已熟谙在心。我最喜欢文旁的配图,一位梳髻的少妇,踮着一双小脚,一手扶树,望着身背书包远去的垂髫少年,其情殷殷,其意切切,舔犊之情尽在不言中。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书读得多了,逐渐懂得了“文字本是无情物,自有书香时袭人”。
至于“书香”,原本以为是书中油墨散发出的缕缕清香,后来才知道,乃此大谬也。书香,乃芸草之香。原来,古人为了防止虫子咬蚀书籍,便将散发清香的芸草夹于书中,书籍打开后此草清香袭人,于是,便有书香一说。

昔日,一般将有文化有地位的读书人家,称之为“书香门第”,书香,也指代读书风气浓郁,是一种文化氛围的最佳状态。

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诗道,“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干坤父母身”,诗句本意是一种对世事没落的哀叹,而“书香”一词凿凿,让人顿发思古之幽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袭人心陶醉。人云,仅次予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如今,多读书读好书已经蔚然成风,读书增智,“书香”润心,别是一番享受!
作者简介

杨五贵,耀州人,终生从教,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区作协名誉主席。喜好文字,著述约300万字,文章曾在全国多家媒体刊出,并多次获奖。前后出书六本,计有散文集《沮水微澜》、诗文集《花落花开》、记事类书计有《耀州老地名溯源撷趣》《耀州烟云录》《耀州记忆》和《耀州漫纪》等。

(0)

相关推荐

  • 耕读河阳,一起来探访这座外表江南,内则北方的千年古村

    在浙江缙云,有这样一个村落,幽幽的小巷.深深的院落和高高的马头墙,置身于此,仿佛穿越千年,来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静静的聆听时光的诉说,感受历史的奇妙,这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就是有着千年宗族血缘的古村 ...

  • 攸縣龍氏家族後裔長沙團聚紀略(二)

                       龍起濤      撰文 四.西園追憶篇 西園庭院已逝,北裏老街出奇,莫問名人何在,石板依存舊跡,細雨綿柔悄聲,文風悠然沉鬱,喜見春景葳蕤,寄情故土難離. 西園,龍 ...

  • 【文艺众家第124期】周步||家园与寻找生命的根源

    家园与寻找生命的根源 周     步 我生命的根源在哪里?有时候,我会这么想.我感到有些迷茫.我总是在询问自己,我生命的根源是在我居住过的那个院子里?还是父亲居住过的那个老庄子里?还是离家三十里之外的 ...

  • 古诗词中的春节氛围 | 杨五贵

    古诗词中的春节氛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岁更迭,周而复始,但这一自然现象并不是一种机械重复,而是不断循环着的又一轮新的开启. 一岁终了的这天夜晚,古时谓之除夕,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这晚 ...

  • “瑶池曲水•生态金元”采风稿件选登:探幽金元村 | 杨五贵

    探幽 金元村 文联欲去金元村采风,是在半个月前听到的消息.金元村对我来说,首闻其名,更不用说脚踏斯地了,在百般的想象中,生发出几分神秘,几分猜测,几分向往. 在急切的盼望中,一个雨后的早晨,终于成行. ...

  • 杨五贵 | 漫步沮河

    2021第052期 总第1152期 铜川文苑推荐搜索 杨五贵 漫步沮河 杨五贵 我的毫端一次次流淌过沮河的汩汩清波,有她遥远的过去,也有她如画的现在,还有她不可知的未来,所有这些,星星点点,悉悉索索, ...

  • 沮河记忆(杨五贵) | “沮水杯”文艺作品选登之九十五

      沮河 · 记忆   2021 · April jv shui wei lan   · 2021 在沮河边生活了近八十年,见证了沮河点点滴滴的变化,将沮河不止一次的写入我的文字里,可以这样讲,沮河已 ...

  • “走进山水庙湾•探寻秘境联合”采风稿件选登:赏泉小记 | 杨五贵

    赏泉小记 文/杨五贵 车至庙湾镇蔡河村,稍作休顿,即向藏在幽林深处的十二道潭进发. 山道迤逦,绿树掩映,路只有一车宽,水泥路面,甚是平整.无何,就到了第二道潭处.踏着片石铺就的小道,一行20余人缓缓来 ...

  • 相逢何必曾相识 (杨五贵)| “沮水杯”文艺作品选登之七十六

                     相逢何必曾相识     文/杨五贵 (初识) 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山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人物形形色色,故事各不相同,唯独西安一家人让我感动复感动,彻底改变了我对大都市人的 ...

  • 草长莺飞二月天(杨五贵) | “沮水杯”文艺作品选登之四十

    草长莺飞二月天 农历二月,相当于如今通用的公历3月中旬和下旬.此时乍暖还寒,阳气渐生,远山含黛,近水鸣珮,人们出行,无须再穿戴那臃肿的棉装,只需换一身春装,郊野远足,轻松自如,与山水同舞,同花草共欢. ...

  • 杨五贵 | 火树银花话“元宵”

    2021第016期 总第1106期 铜川文苑推荐搜索 杨五贵 火树银花话 "元宵" 杨五贵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亦称灯火节,是在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既然有上元节,自然就有中元节和下元 ...

  • 药王山柏树丨杨五贵

      药王山柏树 文/杨五贵 故里药王山柏树,漫山遍谷,遮天蔽日,将五座山头罩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远眺药王山,绿薄云天,翠接九霄,似北宋邑人范宽笔下一幅山水写意画,大气磅礴,直逼霄汉. 药王山遍布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