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儿小筑《残英飘零的“桃花源”》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当我们的草圣张旭先生伫立在那里发出无穷无尽的感叹时,桃花源已经失落于世界近两个世纪了,人的天性就在于,越是找寻不得的就越是向往炽烈。
桃花源是陶渊明创造出来的一个世外乐园,它是否在历史上真正出现过我不得而知,也许它只是陶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许他是听到了一个真实的传闻,谁知道呢?我时常在想,如果此传闻属真,那么桃花源的居民们一定是一群勇于开拓的勇士,他们能在秦乱中为自己谋得一片安宁的净土,在以后人的魔性所制造出的一个个乱象环生的地球上,他们是再也找不见一寸净土了,他们会不会飞向无垠的太空,在一颗类地行星上另行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桃花源”?当今那些时隐时现的飞碟的传闻,会不会也与他们沾上点边?呵呵,天知道!
在与武陵源相邻的南国广袤的土地上,山势峭立,水形曲回,林木葱郁,云雾缭绕,芳草鲜美,野花怒放,其实像这样的乐园早在上古时代便已出现。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这段艰涩难懂的话出自于《山海经·大荒南经》,它讲的是舜的儿子无淫,流浪到一个叫“臷”的地方,这里的居民都以“朌”(班音)为姓,无淫在此建立了巫臷国。这个巫臷国就是一个上古时代的“桃花源”。这里的居民以稻谷为主食,他们不纺不织,却有精织细缝的衣穿;不耕不耘,却有玉馔美食入口。他们同自然实现了真正的和谐,鸾鸟在树头歌唱,凤鸟在草地起舞,不同类型的走兽结伴穿行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和溪涧边,和风睦睦,暖日曛曛。
这样一幅上古行乐图真实存在吗?它应该在今天的哪里呢?
四川大学的任乃强先生认为,巫臷国民姓朌,朌与巴音近,应该从巴人的地域去找寻。
巴人起源自长江南岸今天湖北长阳县境的武落钟离山,沿着清江流域不断西迁,从清江走大溪进入长江三峡区域,再溯长江而上直达川东陕南的广阔领域。
在巴人早期活动的区域中,整个峡江两岸及巫山山区最值得关注。因为在“灵山十巫”中,就有一巫名“巫朌”。
山以巫名,可见定是有些来头。巫,在上古时代是一种职业,在部落中司掌神职,履行祭、祀、医、卜、算等职责,在社会族群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天赐之权”。他们是整个部族中最有学问的人,是文明的传承者。很多巫师都是由部落首领亲自兼任的,他们掌握着与天神勾通的特权,所以也是部族中最有权势和话语权的人物。在中国,整个巫文化盛行于南方地区,像南方的大国楚国,就是一个巫风烈烈的国度,屈原创作整理而留下来的《楚辞》,就是一部巫师祭祀的礼歌,它形成了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
一般都认为,巫山地区是巫文化的源头。
翻开今天的中国地图,你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带“巫”字的地名,几乎大都集中在三峡地区。作为行政设置,有巫山、巫溪二县;作为山系名称,有巫山山脉;作为峡谷名号,有巫峡……
巫峡地段,是一个云水与峰峦交织成景的区域。滔滔的云海弥漫群峰,咆哮的江水在山谷间奔腾,两岸猿声哀鸣,湿汽蒸郁,虫蛇出没,虎豹横行,云雾中奇峰突兀,变幻多姿,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尽皆伫立云端,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遐想和幻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疑会对如此大自然充满迷醉和梦幻,对天神示予人间的奇幻充满敬畏,寻求心灵的皈依比谁都来得迫切。于是,巫,从这里诞生。
巫山,古代又称灵山。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中释“灵山”时说:“灵山,疑即巫山。”繁体字的“灵”字从巫,就是一种以玉引神的巫师(《说文·玉部》:“灵,巫也,以玉事神”),《山海经》中谈到的“灵山十巫”和开明东的“六巫”都住持在这里。《大荒西经》云:“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同时《海内西经》也记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开明为川西古蜀国的王朝,其东也应指川东地区,六巫中有两巫是“灵山十巫”中的成员。他们齐集于此,为整个峡江区域的巫文化开创了一个巫风烈烈的世界。
上古“桃花源”的巫臷国,就是“十巫”之一的巫朌的部落。我们的思维不难从巫臷国荡漾开去,那巫风盛烈的“国”土,可都是令后人向往而不得的乐土?那么,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上古时代,他们凭了什么能享有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优裕日子?
答案很简单,他们有“盐”,任性!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阿拉伯人。
在做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我研究的谱主张浚先生就遇到了一个问题。经略川陕多年被应召回京的张浚行到峡江地段,突然向宋高宗赵构打了一个报告,要求暂缓东行。在金人多年袭扰下的苟安之国,财政遇到了空前的窘境。因富平之战的失利而丢掉了陕西的张浚,回京后即将面临处罚,但他依然置自己的陟降而不顾,考虑的仍究是全盘的抗金大计。张浚提出,将从这里航运川盐东下,贩卖后以扩充军晌。三个月后,经过朝庭反复论证,张浚最后得到的回复是:川盐不许出川!
从小小的宁河流域出产的川盐,足以扰乱整个南宋帝国的财政体系,由此可见这里盐业资源的丰富程度。
据许多学者考释,“灵山十巫”所处的位置,就位于今大宁河一带的山岭河谷中。《大荒西经》说,十巫中的巫咸国,“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这个群巫可以上下出入直达天庭与神勾通的登葆山,就是今天巫溪县境的宝源山。 《大明一统志·大宁山川》说:“宝源山,在(巫溪)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此独雄峻。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所以,灵山十巫所处的地方,应该都是盐泉丰富的宝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巫溪县进行文物普查时,曾在县文化馆查阅过《巫溪县志》,县志首页便是线描巫溪地形图,我看到,整个巫溪县全处在崇山峻岭之中,地无一尺平,就连县城也是开筑在大宁河谷的坡地上。宝源山的盐泉,就位于今巫溪县宁厂镇内,至今仍流淌着滔滔不绝的含盐泉水,被称为白鹿盐泉。这里两山夹峙,山谷陡峭,即使是欲稼欲穑也无从下锄,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绩不经”和“不稼不穑”的地方,但是有了盐泉,当地民众便专事煮盐和贩运的工作,以此获利,丰衣足食。宁厂这个不足两公里的小镇,曾经承载了大巫山地区空前绝后的繁荣与喧嚣,在极盛时,盐灶多达数百个,从事盐业生产的人有数万之众。《蜀中广记》言其“不忧冻馁,不织不耕,持盐以易衣食”,完全就是巫臷国的翻版。
在三峡库区没有蓄水之前的大宁河,河床狭窄,两岸陡峭,水流湍激,最窄处河面不足十米宽,船工们行舟,专设一人在船头持一支长篙,不停地对准左右岸边的山崖左点右戳,以拨正船头的方向。在两岸壁立的石崖上,开凿着一溜方形的石孔,那是古代木栈道留下的遗迹。同行的文化馆长告诉我,那是盐工们背盐的通道,一袋袋白花花的食盐,就是通过这条木栈道流出大宁河谷,在巫山县长江入口处装上大船运往全国各地。今天,这些栈道石孔已淹没在倒灌后的大宁河水中,而行舟大宁河,也再见不到当年持竿撑崖那惊险的一幕了。
那么,除了文献记载,上古时代的大巫山地区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峡江地区无数的长江支流中,有一条发源自重庆梁平县,自北向东南流经忠县而注入长江的干(上洽下甘)井河。在距县城6公里的干井河江心一座叫中坝的孤岛上,发现了堆积丰厚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坝遗址的年代从距今约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南朝、唐、宋、明、清至近现代,基本上没有大的缺环。这里丰厚的地层堆积、丰富的出土遗迹和遗物都是惊人的,其文化信息的蕴含量难以估量,是重庆三峡库区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和见证。1997年,为了配合长江三峡工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坝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经过了8年的不间断工作,出土遗迹1414处,器物144490件,陶片2643袋,总计约20万件。
在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地层中,出土了堆积厚达数米的尖底杯陶片和完整器具;在西周中晚期到春秋的地层中,又出现了数不胜数的一种叫“花边圜底罐”的陶器。如此数量惊人的同类型陶器的出土,到底预示着什么现象呢?
学者们初步估计,它们应该是制盐的工具。果真如此的话,它的底部应该总有一些线索吧。2005年,考古队进行了一次国际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8月30日刊的网络版中全文刊出了其研究成果,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两位研究者在盐业研究领域采用了国际首创的研究方法,他们对在长江三峡库区忠县中坝遗址中发现的陶器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时,找到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盐业生产的科学证据,证明井盐最初的发源地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三峡一带。”
那么,这些不能平地摆放的尖底型陶器又能做何用途呢?考古发掘出的同时期“房址”中有许多“柱洞”,刚好可以将尖底部位稳稳地置于“洞”口之上。学者们得出结论,在尖底杯中放入从盐锅里移出来的浓度极高的盐卤,利用“柱洞”底部的炭火将盐卤中少量的水份蒸发掉,便形成与尖底杯同型的结晶盐体——盐模,然后击碎陶质的尖底杯后便可取到这种坚硬的盐模,如同为西藏制作的砖茶那样直接进入市场,在以物易物的时代,这种盐模就等于硬通货币了。而稍晚出现的那种“花边圜底罐”也可收同样功效。如此,那堆积厚达数米的尖底杯碎陶片的产生就找到了答案。
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有了丰富的盐泉资源,有了高操的制盐技术,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中的盐业部落,实现“桃花源”的梦想也就不难了。
说到巫,人们脑子里不能不同女性联系起来。在西方,女巫、老巫婆都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国,巫是一个统称,而在具体的称谓中,准确地讲,男性称为觋,女性才可称为巫(《经籍篡诂》引《商书·伊训》:“时谓巫风。”传:“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日觋,女日巫。”)。在屈原创作整理的《楚辞》中,女巫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山鬼》一篇,很多人都认为与峡江地区有关,是写巫山中的山神的。那位扮演“山鬼”的女巫是何等地漂亮迷人呵,屈原不惜运用用最美丽的辞句来形容山鬼的形态: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这份妩媚入骨的形象不知扰乱了多少美少年的心怀,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宋玉,在其《高唐赋》中是不是借楚王来意淫一番真是难以预料,把美女诗人薛涛迷醉得神魂颠倒的风流才子元稹,在一千多年后还发出“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慨叹。
像这样的女巫在巫山地区是存在的,前面提到的“灵山”十巫中,巫姑就可以确定是女性。据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被称为巫山神女,在群巫中是担任祭社的“女尸”,在天旱无雨时节,以自己的身体为祭品向天神祈雨,可见是一位勇于献身的伟大女性。巫姑死后葬在姑瑶之山,化为瑶草,永远苍绿在天地之间。这个故事记录在《山海经·中山经》里。
屈原时代的语境离我们太过遥远了,同样是考古出身的当代重庆诗人王川平的诗作《雩舞》,以宏大而悲壮的场面,再现了远古先民祈雨时的巫术仪式。作品表现了一个像巫姑那样被献祭给神灵的女巫的心路历程,它从现代人的视角,帮我们更近地走进女巫的内心世界。下面试录数段以飨读者:
女巫之死
注定了 注定了的
我毫不隐瞒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羞涩的潮水已经退去
阳光和波浪的作品一览无余
小的时候 那些
巨大的胖女人们告诉说
我没有父亲没有母亲
不知是哪个白天(有太阳吗)
哪个夜晚(肯定有月亮)
生下了我 我是太阳和月亮的女儿
父亲啊
看看你的女儿
和女儿脚下撕裂的土地吧
太阳啊 我的父亲
让我陪你一道奔跑 咆哮 燃烧
把你的愤怒只朝我一个人渲泄
我是你的女儿 你的女儿呀
你的女儿不掺一点假
我给你跳舞
做各种各样你喜欢的样子
给你看你本不该看的地方
只要你快活
我给你做风的模样
(我的头发 黑风
我的淡红色的奔跑
我奔跑中紫色的磨擦)
我给你做雨的模样
(我的四肢
我的目光
我的欲望和祈祷
作最完全的开放)
父亲啊
你高兴了吗 开心了吗
止住你的愤怒 闭会儿眼睛
滴些儿眼泪 滋润又怜悯
土地和你的女儿要喝眼泪水
山鸡老乌鸦要喝眼泪水
土狗子和龙要喝眼泪水
我的父亲 闭闭眼吧
把你的芒刺只扎向我
扎向我最软和的地方
我被你拢在光焰中七上八下
宏大的光焰中我神魂颠倒
浮游 游不动了
岸哪在哪
……
女巫幽灵的舞蹈
大海不安的时候
船是纸叠的 一片桉树叶
树叶上的人是露水珠
渴望沙岸 露珠上
女巫的幽灵在舞蹈
黑夜像火 烧着
钟表停停摆摆
昨天和明天一起奔来奔去
孤寂像炸雷在周身震颤
捂住耳朵
什么也没有发生 只有
女巫的幽灵在舞蹈
……
舞蹈呀 在舞蹈
只要有干喝的嘴唇和裂缝
女巫的幽灵永远舞不停
在上世纪的那次峡江地区文物普查中,除了本职工作外,我还把兴趣投放到了我喜欢的古代神话和民俗风情上。巫溪县文化馆长(请原谅,事过多年,我已记不清他的姓了)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人,他体格健硕,非常健谈,与我颇是投缘。在陪同我们前去各文物点调查途中,我向他请教了诸多有关巫溪民俗民风历史传说的问题。老人在当地从事文化事业一辈子,对境内情况如数家珍,使我颇受教益。在我印象中,他给我讲起许多沿途经过的山峰的传奇故事,像什么小神女峰、剪刀峰等等,我突然发现,在大巫山地区,那些个峰峦中有关女人的故事特别丰富也特别传奇,有些是史籍中可查找的,有些是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仿佛就是一个衣裙飘香的女儿国度。
我突发奇想,在这片云雾缥缈的峰峦世界中,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出现过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女儿国?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没有文字记录的远古时代,其真实的历史往往是通过神话来传播的,而它们的传播者正是那些“巫”。文化对那个时代的人是一种奢侈品,对普通人来讲,最容易口口相传并记住的一定是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加上巫风盛行,故事中又烙上了诸多神秘的元素。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金枝》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历史上它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但是它经受住了考验,历史的源头就隐藏在那些怪诞不经的故事中。巫山地区如此密集的女儿传奇,真的就只是一些巧合吗?
我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被引向了那个熟知的故事——一个被廪君毁灭了的制盐的女儿国度。
在巴人的英雄人物谱系中,廪君当之无愧的属于NO.1,这一段事关巴人起源的类似创世史诗般的文字,记录在一部已经佚失的秦汉时代的古籍《世本》中,好在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将相关文字引用出来,使我们得以略窥一斑: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沈,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这段文字是目前所见有关巴人起源的最全记录,另外诸多辑本中都是只言片语,可做补兖。
廪君掷剑浮舟,为五姓拥戴为君长,既可能反映了五个氏族的激烈纷争,最后以雄者为王;也可能是原始民主制度的反映。当大家面临共同的生死存亡困境,需要一个英雄来带领大家脱难。这样的英雄必须在文治武功方面得到大家认可。首先,一个部落的生存,需要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极有可能是对上古部落制的承袭,武力强大了,方能保境安民,还能征伐掠财,保证部落民的生存空间。这样的武功可不仅仅是武林大会般的个人武技的好坏,还要看他率领部民进行战争的能力;其次是领导能力和经济能力,能保证部民有良好的经济空间和生产条件。浮土船,许多学者皆以巫术视之,其实未必。巴人最早生存于清江流域,渔业和狞猎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造船技术其实也是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谁说浮土船只是巫术?近代民族学资料的调查表明,在越南的水网湖泽中,当地人便划着一种竹笼舟进行生产,其制作方法是,先用竹篾编制成船壳体,再涂以泥土和松脂,这样的船又称为“泥船”,造价低廉而实用,是便捷的内河航运工具。廪君个人杰出的造船技术和驾船功夫让他在与四姓的比试中独占鳌头,最终被推戴为老大也算顺理成章了。
《世本》记载说,廪君统一巴人部落后,便率领大家向外拓展生存空间,他们“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夷水是清江的古称,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的齐岳山,位于长江以南,与长江几成平行线状由西向东流淌,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最后由于长江在巴东境内折向东南,打破了两条线的平行,清江才有机会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全长423公里。武落钟离山位于湖北长阳县境,在清江下游地区,据我的恩师童恩正先生考证,廪君率领巴人部落离开钟离山后由东向西溯清江而上,一直来到上游的恩施地区,这里有一条由南向北流淌的长江支流大溪,把清江与长江连结起来,巴人便是通过大溪进入长江峡区的。
大溪从南岸汇入长江处,正好是三峡第一峡矍塘峡的东出口风箱峡。在两江交汇的三级台地上,发现了我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著名的大溪文化遗址。当年我曾到此地调查,我看到,今天的大溪入江口处宽不足30米,水量不大,往上行走不远,江面收窄,河床上石礁累累,根本无法顺江行舟。只是在入江口处漂着一条小木船,船上有位摆渡的老艄公,他撑着小木船不断往返于大溪河的东西两岸,接送来往于两岸的背着背兜挑着竹箩的乡民们。我利用半天的休息时间,泡在老艄公的小木船上帮他撑渡,听老汉讲当地的故事。“看那!”老汉手指长江北岸,那里陡崖壁立,黄褐色的石壁上有几条断岩裂缝,其高处置有一叠长方形木匣状物件,远远望去酷似风箱。老汉说,那就是传说中鲁班的风箱,峡名由此而生。老汉还告诉我,1971年有三位采药人攀了上去,发现了人骨和宝剑等古物。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发现的是巴式柳叶形青铜剑和青铜斧,原来所谓“风箱”竟然是巴人悬棺。由此也可证实童师的推导。
如此罗嗦地讲了半天廪君的迁移路线,是为了推导出那个“女儿国“的地理位置。因为《世本》上说,廪君是从夷水(清江)向盐阳发展的途中遇上“女儿国”的。盐阳在哪里?从地名可知这是个产盐的地方,而“女儿国”中的大女巫是“盐水有神女”,我们就叫她“盐水神女”吧,应该就在盐阳地区。据童师考证,只有清江的上游才可称为盐水,北周时期曾在清江上游地区设置过盐水县,故治在今天的恩施境内,利川一带的盐井一直到今天仍在开采。我按照童师的说法推测,那位“盐水神女”治下的女儿国,便应该位于今天清江上游的恩施与利川一带的深山峡谷中,她与长江的巫山地区由一条南北向的大溪连结起来,相去并不算远,应该属于一个广义的大巫山地区吧。
《世本》的记录是神话似的,廪君率领的巴人部落西迁到盐水地区,进入到了一个以产盐为业的母系部落的领地中,这个“女儿国”的首领(女巫)叫盐水神女。神女对新来的客人非常友好,对廪君说:“我们这个地方很宽广,江里有网不完的鱼儿,泉中有煮不尽的食盐,你们就留下来吧,我们一起在这里生活。”可是廪君不乐意,神女便晚上来与廪君同床共枕,白天就化为虫子,带着遮天蔽日的飞虫前来兹扰,弄得日月暗色,天地无光。由此过了十来日,廪君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持箭射杀了神女,天空即刻清朗了。廪君于是便在夷城正式登位为王,四姓全部拜伏。
这样的描写很符合男性社会的准则——女人是祸水。历史的真相一定是十分残酷和惨烈的,廪君所统率的巴人部落要生存发展,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那些无本万利的盐泉必然是他们垂涎欲滴的目标。历史证明巴人部落选择了廪君,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做出的一项正确的决择,当以过硬的武功和过硬的生产技术赢得选票时,其实他还未能真正获得四姓认同,当他果断地为部落赢得盐水的盐业资源和地盘后,才有了“四姓皆臣之”的真正地位。
而那个被残酷剿灭的女儿国呢?
人性中有魔的邪恶同时也有天使的善良,在后来的民间故事里,人们对盐水神女的爱情充满同情,于是后起的故事一改《世本》冷冰冰的面孔,色调变得柔和温暖了,同时也对巴人的英雄廪君有了挞伐。下面我就通过这个民间故事,来复原当时的历史真实:
在崇山峻岭中有一处鲜花盛开的地方,那里的盐泉潺潺不息四季流淌。一个古老的母系部落生活在盐泉旁,她们捕渔狞猎,煮盐贸易,生活富足。她们的女王是一位善良美貌的女巫,她像“山鬼”那样身披薜荔腰束女萝,香草鲜花编织成花环,日色星光幻化为歌舞,长歌善舞又美目流盼,含情脉脉而巧笑倩倩,她的名字叫盐水神女。在神女的统领下,这个藏之深山的“女儿国”整日间曼舞轻歌,其乐融融。突然一群陌生的男子来到她们的世界,尤其领头的那位帅哥相貌堂堂英气逼人,一下就抓住了神女的芬心:“亲爱的哥哥你就别走了,留下来,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此刻的廪君一心只在开疆拓土,比起王道霸业来眼前的美人真的不算什么,可是这位美人身旁的盐泉的确诱人。美人呵,别怪我,怪只怪你为何要占有这样一方好地界。于是廪君心生一计,拿出一条美丽的青丝绸缎作信物:“美人呵戴上它,我的心就像这青绸一样永远飘在你胸前。”轻柔的丝绸还带着情哥哥的体温,它成了神女日夜不离身的信物。廪君私下与族人约,起事那天,你们的箭一定要瞄准胸前飘着青绸的目标。当神女接受了这份“情深意重”的定情信物时,她的命运便已注定。结果是没有悬念的,神女睁着那双美丽的眼睛,带着深情和不信,静静躺在云峰下开满鲜花的青草地上,她的族人成了待宰的羔羊。
巴人是一支勇猛凶悍的群落,《尚书》记载,武王伐纣时,以巴国的武士为前锋,“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什么叫“歌舞以凌”?看过美国西部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印第安人在进攻时,身披野鸡翎子,脸上涂着黑色的油彩,嘴里呜呜地呐喊着冲向敌阵时的模样,在冷兵器时代,那份气势会吓倒很多人,所以殷人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立马就倒戈相向。出土的巴人兵器中,最著名的是一种叫柳叶形青铜剑的器物,剑身较短,形似一片柳叶,其实就是一柄长匕首,最利于近身肉搏。兵器中有“一分短,一分险”的说法,胜利险中求,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巴人的战法。以这样一群虎狼之师冲向一堆毫无戒备的柔女子,那现场已不能称为战场,简直就是一场屠杀!片片带血的桃花瓣顺着清江、顺着大溪漂进滚滚长江,沉入深不见底的历史渊薮……
一个深山中的“女儿国”倾覆了,一座上古时代的“桃花源”落英纷纷,只是在大巫山云雾重重的峰峦间,留下一串串带有女儿体香的故事,给后来者无限遐思……
读史至此,我也禁不住掩卷长叹。叹息声中,赋得七律一首,以为来者诫:
钏贝环花神女川,巫歌蛮舞笑灵泉。
盐姬枉死云峰下,柳剑滥挥莺舌前。
自古豪强多骨冷,从来印绶少心妍。
佳人偏爱英雄美,劝把遗编仔细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