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骗不死人》(20)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20)
很多年轻人虽然读了不少书,但就是因为不够成熟,总是把事情搞砸。当然,也有人对老孔的那一套不屑一顾。
三国时期有个叫祢衡的人,读过一些书是肯定的,说他饱读诗书大约也不算特别过分,他为了成名,选择的造型和孔子截然相反,他用的招数就是骂人。
还真别说,文人骂人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读了那么几本书,据说脑子反映还蛮快的祢衡在二十岁以前,狂妄得一塌糊涂,基本逮谁骂谁,终于把自己骂进了名士系列,可以到处赚稿费和出场费。当了名士还不满足,又想当官,就跑到许昌来找机会,托了他为数不多可能是仅有的朋友,也就是那个四岁就知道让梨子、到老还不识抬举的孔子二十世孙孔融,把他引见给曹操。
实际上,名门出身但打仗做事眼力都不行的孔融也是个曾经靠骂人成名的家伙,当然,这厮口才倒是不错,他十岁的时候就以孔子曾向老子请教为由和名人李膺(李膺的门可相当不好进)攀成了世交并顺便拍了个马匹,被人赞叹不已,有个部长级别叫陈韪的中大夫撇嘴来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被孔融当即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给噎了回去。
但陈韪的眼力确实厉害,长大以后的孔融,除了因会写几笔还算不错的诗而进入建安七子系列之外,实在不怎么样,先是因为窝藏钦犯获罪却让他哥哥去死(小时候让梨子,大了让死),得名的还是他;接着在北海国执政,拥有太史慈这样的名将却一回都没干过乌合之众的黄巾军,甚至还得向刘备这等草寇求救,自然后来被袁绍顺手就给灭了,只好到曹操这边混日子;做了曹操的属下却不老实,眼里只有皇帝和世家,整天要济危靖难,匡扶汉室,处处和曹操作对,没事还骂骂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主张投降袁绍就是他挑的头,最后被忍无可忍的曹操给全家抄斩了。只可惜了他那个边下棋边说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幼子,没准那孩子大的时候比孔融要佳一点。
当然,曹操后来得了个恶名,也跟杀了这个该杀的孔子后人有很大的关系,却是历史上更可惜的事情。
祢衡觉得骂人和狂妄是自己的招牌造型,不能轻易放弃,见曹操的时候,就是不修边幅、毫无礼貌的样子,昂着头就晃进曹操的客厅。
曹操是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光读的书比祢衡多好多倍,就算写文章作诗也比祢衡厉害许多,何况这些个本事不过是曹操的副业。我们知道,曹操善于识人用人,他对人才的判断能力可比他的那些对手厉害许多。
曹操本来就知道这个著名人士实际不咋的,看那个样子,更是大为不屑,不过考虑到祢衡的名头,没发火,就准备玩他一把,于是不说话,也不让座,想看看这人到底能如何。
祢衡的名士架势一直就比较足,已经有好些年没人敢象这回这么对他了,必恭必敬尚且经常讨顿骂,何况是这般侮辱。
于是,祢衡张嘴就说:天下虽阔何无一人也。
曹操就逗他说:我手下可都是英雄豪杰呀。
祢衡大笑,说:你曹操手下能有什么豪杰呀。于是逐一指着在座的各位,开始埋汰起来,谋士方面,他说一天到晚沉着脸的荀彧应该去管吊丧问疾,帮人办事特别认真的荀攸应该去管看坟守墓,心细的程昱应该去管关门闭户,声音好听又会说话的郭嘉应该去管白词念赋;武将方面,先跟吕布再跟曹操据说只会打仗的张辽应该去击鼓鸣金,抢过黄巾军牛的许褚应该去牧牛放马,最矮的高音矬子乐进应该去取状读诏,马术高明的李典应该传书送檄,大胖子满宠应该去饮酒食糟,有力气的于禁应该去负板筑墙,用斧子的徐晃应该去屠猪杀犬,剩下的,夏侯敦是个残疾将军,曹仁是个要钱太守。这么说来,曹操手下确实没有一个像样的人物,还好,祢衡没把曹操算进废物堆里去,也算给了极大的面子。
这番话把曹操左右气得要命,一个个面带怒容。
曹操越发觉得好玩,问祢衡:那你又有什么能耐?祢衡就说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上可以制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燕。这个说法跟当初的东方朔差不了多少,似乎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新意,估计曹操很有些失望的意思。
兴趣索然的曹操感觉差不多了,就哈哈大笑,封这位自认的天下第一奇才当了个鼓吏。
曹操看人确实有一手,祢衡还真的打得一手好鼓,受封的当时就打出一首“渔阳惨状”,让不少人当场落泪。
曹操让他换了官服再打,不想失望之至、气急败坏的祢衡竟然在厅堂之上脱光衣服,然后把曹操骂的一无是处,说曹操不识人才、不读诗书、不听忠言等等。当然,心情不错的曹操也没太生气,就让祢衡出去了。
但那之后,祢衡见曹操面还是张口就骂,让不是什么时候心情都好的曹操很有些受不了。
曹操听说刘表是个君子,估计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问题,就把祢衡发到刘表那里去了。谁知道刘表是个伪君子,祢衡一开骂,他就生气得不得了,决定把这斯干掉。但他忌讳祢衡的名士头衔,就想了个借刀杀人的妙计,把祢衡弄到大老粗黄祖那里,祢衡一开骂,就在著名的鹦鹉洲把自己的脑袋骂掉了。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把这段故事改编了一下,再后来有人这段改编成戏剧,名字就叫击鼓骂曹,把祢衡说成个大大的英雄,借刀杀人的罪名也安到曹操脑袋上去了。
不管怎么说,老是骂人的人杀起来还真有些费事。
祢衡的造型失败得比较彻底,不光没捞到官当,连小命也赔了进去,实在有些划不来。当然,他死后居然能博得一个如此好的名声,却纯粹是个意外,哪怕后来的李白都对这个人崇拜得一塌糊涂,还专门写诗夸赞他。
李白的问题我们后面还要说,这里就先打住。
当过官的人都知道,在上位者面前保持适当的拘谨是恃才放荡者获得机会的不二法门,老孔、祢衡甚至达摩都没明白这一点,居然还整日嘟囔什么怀才不遇,实在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我经常说:一个人老是怀才不遇,就说明他怀的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才。
后世有不少人继承了祢衡的这个特点,他们往往随便读了几本书,然后就靠骂人把自己骂成名人和学者,不过他们普遍都接受了祢衡的教训,要不只要名利不要官,要不见官就把自己搞得跟乖孙子一般,往往也能混个官当。
现在这个社会,真有名的标志不是有没有人夸,而是有没有人骂,骂得越多越有名,甚至有人专门雇人或者自己化名死命骂自己。
前面说到论雷峰塔的倒掉那篇课文的作者,就是个喜欢骂人的家伙,那人名叫周树人,通常,我们叫他鲁迅。
上学的时候,因为是课文,自然就读过鲁迅无数的文章,却几乎没有一篇喜欢和欣赏的,总觉得这人的文字实在不怎样,还喜欢毫无道理破口大骂,似乎仇视一切国人和国学。
后来知道,这斯是个海归派,极度崇洋媚外,受他影响的弟弟周作人倒是个文字好极了的家伙,可惜当了汉奸。鲁迅的文字虽然不如他弟弟,但心计显然要高出许多,虽然心态和做派跟汉奸差不多,但居然混成了当时的所谓进步文学团体的左派作家,虽然在左派作家里实际上声名狼藉。
这个人死得早,我估计他要是当时不死,改朝换代后一定死得很惨。可是他终究幸运地死了,就居然被封为旗手,然后让我们年复一年痛苦地朗读和背诵他的那些比石头还硬句子组成的文章。
我去鲁迅的老家绍兴,就在那条步行街上转了半天,被安排着去了那些课文里谈到的几个地方,先去的是他家的菜地,然后是他读书的私塾,就用课文题目为题口占了一绝:
五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薄墒半荒芜。
幽堂犹奉巫。
步行街上客,
争说识鸿儒。
还有一个地方叫咸亨酒店,也是读书人经常去的地方,那位懂四种回字写法的破落读书人孔乙己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可笑,甚至可爱得一塌糊涂,也许那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
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跟儒家有莫大的关联,所以还是非常有兴趣去那里吃了一顿饭,遗憾的是在这里吃饭的虽然摇头晃脑的不少,但几乎都是坐着高档商务用车来的,说句实话,那店的价钱似乎贵得那些正在读书的人连在门口站一会的勇气都不会太多。所以,我又口占了一绝:
五绝—咸亨酒店
此店因何立。
文昭蒙学书。
公车豪饮者,
个个觉骑驴。
这些年,我们这个国度没有原来那么忌口,所以,骂人就成了成名发财的共同纲领,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骂人达到目的,但毕竟干这个比其它途径要简单许多,所以还是乐此不疲。
打开现在的互联网,骂人的话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就连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家伙,都经常被人拖出来骂上一顿,我一般也懒得去回击,甚至我的徒弟粉丝们都不去搭理,人家慢慢就觉得很没劲,何况我在网上的名气还不够大,随便骂几句名气就可以超过我,被人盯住不放的时候还比较少见,实在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
前面说到皇帝舍身出家,除了作态的梁武帝和只是传说而实际毫无根据的顺治,只有大理国的皇帝才真的干过那事,实际上,皇帝出家是他们的风俗。他们皇帝出家的那庙离大理城才两公里,就在洱海边上的苍山应乐峰下,寺名崇圣,也就是前面提到金庸写过那本《天龙八部》里说的天龙寺。
公元八百多年,当时的南诏国崇佛之风从渐渐兴起达到了鼎盛,就修了这个庙,当然,因为他们主要的佛教崇拜对象是观音菩萨,所以这个庙里供奉的是观音而不是通常的如来佛。同时,他们还修建了一座塔,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大理三塔中的主塔—千寻塔。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七里,房屋八百多间,佛一万多座,耗铜四万多斤,费工七十多万人。现存主塔高六十九点一三公尺,十六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而后的大理国,把崇圣寺搞成皇家的寺院,还在千寻塔之外又增加了两座皆为十层、高四十二点四公尺的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形成了一个著名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后来成为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
这个千寻塔,身份地位比我们前面提到的任何一个塔都高一些,因为它是中国四大名塔之一,通常排名第二。
(所谓四大名塔,除了千寻塔外,其他三座都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带,排名第一的嵩岳砖塔,位于河南登封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多达十二角且等边—密檐式砖塔;排名第三的释迦木塔,通常也叫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而一眼看上去最漂亮的那塔,却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的中镇霍山,位于处于霍山南麓山西洪洞广胜寺内,它满塔身都镶嵌了黄绿蓝三彩琉璃,俗称琉璃塔,每逢红日高照,琉璃塔金碧辉煌、熠熠闪光,折射出七彩斑斓,远眺仿佛彩虹飞天,故得名曰飞虹塔。这些个塔,我们后面可能还会提到的。)
大理国的皇帝主要是白族,和汉族不大一样,他们的皇帝不搞终身制,一旦年纪大了,就把位置让给继位者,他们把这个离休叫做避位。皇帝离休之后就跑到崇圣寺出家养老。
当然,大理最后一位皇帝避位却是因为忽必烈渡过金沙江把大理国灭了给闹的,就没有避位到崇圣寺里。
当时的大理国,佛教是国教,因为皇帝的老子是和尚,几乎全国人都信教,成了著名的佛国,别人都把大理国叫做妙香国。
金庸写的《天龙八部》里,天龙寺也就是崇圣寺内就住着大理国前任甚至前前任皇帝,以及诸多皇亲国戚身份的武林高手,那庙里还保存着一部特厉害的武功秘籍,叫什么六脉神剑,和激光枪功能差不多的,手一指就可发挥威力,杀人可以无形的。当然,最早避位(并非自愿)的却是金庸那书里的主人公之一的段誉,而段誉也显然不是小说中写的那个十分花心的翩翩美少年,据说长得还比较粗矿和难看,自然也不可能从庙里搞到他家父辈的神秘武器。
金庸的书很有名,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我去崇圣寺的时候,导游讲得最多的就是那本小说了。我觉得这个事情蛮好玩,就用最正经的七律打了一回油:
七律—过崇圣寺
苍山暮色雾新浓,三塔巍巍镇万峰。
缘水影阴开佛国,或云寺院蕴天龙。
观音终被铁蹄绝,避位惜无神剑踪。
试问今崇谁一圣,纷纷游客说金庸。
大理比这个崇圣寺和三塔还有名的就是那个蝴蝶泉了,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小时候读书,那篇叫做《澜沧江边的蝴蝶会》的课文几乎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地方,连大旅行家徐霞客都盛赞过这里,(其实,徐霞客盛赞过的地方多了去了)。当然还有一部极其有名的电影《五朵金花》(那个时代,总共就那么几部片子,翻来覆去的放,想不有名也难,何况这部片子内容风格还独特一些),也向那些不读书的人好生介绍了这口泉和泉边的合欢树,所谓金花,实际上是当地白族对女子的通称。
所以,我到大理的时候,明知道那里早就不怎样,但还是要去一趟的。去的时候,蝴蝶基本没看到,只看到当地为了发展旅游,让许多金花穿得花枝招展,载歌载舞的,丝毫不考虑我们汉族所说的花蝴蝶往往是指男人,倒让我想起了那个把枇杷写成琵琶,而后写了“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的故事来,不由又打了一回油。
七律—蝴蝶泉
风花雪月主城徽,百载名泉势渐微。
未识合欢树犹在,先疑多彩蝶何稀。
满池黄叶伤清影,一族金花振羽衣。
游客似温霞客梦,枇杷终较管箫肥。
不过,蝴蝶这个词,一旦落入象我这样有学问的人眼里,不光能想到那个著名的梁山伯、祝英台化蝶的故事,还能想到另外一个著名的庄子和他玩的梦蝶故事。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虽然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和严谨的老子不同,这个家伙率性而为(死了老婆鼓盆而歌),思想活跃(写出《逍遥游》那样一大堆东西和搞出“安知鱼乐”事件的人…),文采飞扬(还是《逍遥游》等,他几乎就是中国散文的鼻祖),喜欢编一些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好听的说法就是:庄子的寓言有汪洋恣肆的想象,缜密精微的哲理,生动细腻,挥洒自如。说白了,却是这厮整个就一胡说八道,不折不扣是个逻辑严密的神经病。
可惜,这样一个好玩的家伙,却被道教拖去做了南华真人,当然是皇帝封出来的,而且是著名皇帝唐玄宗封的,而那部精彩绝伦的《庄子》一书还得了《南华真经》这个大煞风景的名字。
更可惜的是,和老子并称的庄子,居然被道教隐宗妙真道搞去当了祖师爷,说他是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这个太乙救苦天尊,只位列道教六御之中,连通常所说的四御都混不进,地位可比三清系列的老子整整差了一级半。(这个级别问题,以后再细说。)
所谓庄生梦蝶的故事,其实特别简单,据他自己说是这样的:
这个叫庄周的家伙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悠闲自在地飞来飞去,很是得意。突然之间醒来,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这事要搁别人,肯定就那么过去了,可刚才说过了,这个道家思想开创者之一的家伙脑子有些毛病,当然,但凡最后能想出点名堂的人脑子都有些毛病,不过毛病的地方或者方向有些区别而已。庄周被这件事情彻底搞糊涂了,他想了好些个年头都没弄清楚。庄周弄不清楚的问题是:到底是他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它变成了庄周。
当然,在那些年的胡琢磨里,庄子还是颇有成果的。
(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对一件事情下功夫去琢磨,总是能有成果的,不管那件事情看上去多么的荒诞不经。所以我总对那么立志在打电脑游戏之类事情上有所成就的孩子予以道义上的支持。)
庄子琢磨的成果之一是:不管是庄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里变成了庄周,蝴蝶与庄周毕竟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转化也就是物与物之间的转化,是一种所谓物化。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生人死的理解上,那么人生人死只是一种物的转化。宇宙是一个循环不已的大混沌。就宇宙整体而言,从一无所有的朦胧状态变为有形有象的明晰世界,又由有形有象的明晰世界回归到无形无象的朦胧状态;在有形有象的明晰世界中,由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又由另一种东西变成了第三种东西。如此而已,永无止境。人生人死不过是这一大流变中的一个瞬间,生生死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庄子琢磨的成果之二是:究竟是梦还是醒,是庄周还是蝴蝶,人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人们的认识标准是相对的,根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针对当时的百家争鸣,庄子认为根本就是一团糨糊,是无法搞清是非的。甲乙两个人进行辩论,甲胜了乙,真的是甲对乙错吗?反过来也一样。或者干脆还是两个人全对或者全错,两人都无法决定,只好请丙来断定,结果丙来,不管同意谁的,同样是无法断定丙就是对的。所以,不管来多少人,都同样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实际上,是非问题是永远搞不清楚的。
是非问题是永远搞不清楚的,这是一个光辉的论断,几乎是唯一只是不非的理论,可惜后来的那些人搞不懂,天天非得争个你是我非的。当然,还有象我这样的家伙,虽然比较懂,但觉得庄子那个神经病搞的东西很好玩,不妨也可以争论争论。
我在大理很少见到蝴蝶,估计都被那个庄子弄去搞理论研究了,本准备去指点指点庄子他老人家,免得他出点什么问题,可惜,我在那里的时间太短,当天傍晚就要坐火车走了,只好把主要的时间都给风花雪月了。
现在的大理,这个号称一生中不得不到的城市,俨然已经有了新的卖点,那就是所谓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些个新近著名的大理四景。
实际上,下关的风、上关的花我都没什么感觉,苍山洱海也去了,雪是看到了,月亮却是等不及了,只好丢下一首词算是宣告到过大理了。
(当然,我后来还是去过多次大理,但似乎也再无写东西的兴致了。)
那词是这样的:
鹧鸪天
咏絮人称才不凡。思之偶觉未多难。而今船过苍山下。只道苍山撒了盐。
行洱海,钓银蟾。风宵憾远许空谈。拈花但怕惊蝴蝶,误与庄生作便函。
圣诞快乐!
(0)

相关推荐

  • 庄周有梦

    [1]随笔 庄子某一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轻飘飘.懒洋洋在花草树木间飞翔,自由自在,感觉极其美妙.梦醒了,庄子在枕头上开始思考刚才的梦.庄子自己问自己,我是谁?如果我是庄周,那么刚才做的 ...

  • ​三国10大骂人名言

    ​三国10大骂人名言 1.三姓家奴,张三哥送给吕布的绰号. 2.织席贩履之徒,大耳贼,刘备绰号. 3.赘阉遗丑,陈琳骂曹操. 4.冢中枯骨,曹操送给袁术称呼. 5.守户之犬,曹操称呼刘璋. 6.碧眼小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继续捋. 释迦牟尼灭度的头一百年内,他的徒子徒孙们还基本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叫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一百年后,意料中的分化如期而至,那些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十七.流 当道安接过佛图澄的权杖主持中原佛教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佛图澄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发展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存在了. 公元三百四十八年,佛图澄最后一次向居摄赵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接着佛图澄往下说. 佛图澄的盛名是通过他的神异之术实现的,但我认为他最神异的事情是选了一个貌不惊人但近乎完人的释道安作为他的接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十六.楚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由于被包括桐柏山和淮阳山在内的大别山系所阻隔,中国的南北在历史上一直就交通不畅,加上东部河网密布和西部襄阳城防卫体系,中原人甚至有宁可向西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二十七 在讲第三次攻宋之前,我们还是先插播一段孟珙的专题片.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枣阳人士.北宋灭亡之后,孟珙的曾祖孟安从山西绛州投奔了岳家军,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六)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六) 十五  襄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著名的隆中对上来,前面我们说过这个隆中对可能并不靠谱,也提到过传说中比较笨笨的鲁肃也有过一个比诸葛版隆中对早的类似隆中对,那么,我们就系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整理一下. 当周天子把熊绎封在中原边角的丹阳,楚国那时是什么样子其实并不重要,它对历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所以我们姑且可以认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十四.蛮 我们把楚都到底在哪里这事先放一放,继续说楚国历史. 楚武王之后是楚文王熊赀.熊赀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十五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到公元前六百七十五年),但那是楚国极力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三) 还有一件事情忘了说,在<东周列国志>里,那个出戏诸侯主意被赏了千金的人叫虢石父,他是周幽王委以重任的敛财卿士(和荣夷公好象),等到犬戎进攻镐京的时候,他带着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