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卿論詩摭言
逸卿論詩摭言
詩若沉穩或沉郁乃能漸入高境。初學者好為小清新,即小情小景小心智小頑皮。以為本源於王孟韋蘇州。其實王孟何不從沉厚中化出。而蘇子言孟夫子之才氣短,亦自有由矣。
…………………………………………………
自古詩書畫同源,本於中國文化精神之溫厚內涵。文,自是彩繪意境或形貌。宋 . 鄧椿在【畫繼】中言:畫者,文之極也。其為人亦多文,雖有不曉畫者寡矣。其為人亦無文,雖有曉畫者寡矣。
…………………………………………………
詩體中無論古風抑或近體歌行,無不是意理之有序安排。譬如律詩之起承轉合,序即是理。中國詩書畫皆有其序,時空高低遠近構成境,即序。亦如陽明子心學所言:言語無序,亦足見心之不存。而心之本體為性,性即是理。倘若詩語中思維無序亦即無心無理。無心無理不可為詩也。
…………………………………………………
金講成色,詩亦如是。精金所以為精,但以成色足。詩只有成色足方可謂精金美玉。而詩之成色本乎心靈之成色。
…………………………………………………
子曰:人而不仁如樂何?制禮制樂必具中和之德,聲為律而身為度者。詩者,本乃制樂之人,倘內心不具中和之德,殊難制樂也。陳拾遺有論,求詩文於詩文中,末矣。必當深於經史百家,以厚其基。
詩有兩端,曰誠曰偽。自私用智便為偽。此偽非寫世間萬物摹仿之不真,乃為道情之偽。譬如歌功頌德即為偽,其無德而歌之,亦亂人之明也。
…………………………………………………
詩者之責乃為力拯群迷,故詩者必乃自醒之人也。其以韻律涵養栽培心靈之方,即所謂詩教。
…………………………………………………
詩不必求多,放翁萬首亦自多重境重意者。今人有以詩為日記者,豈得有情思曼妙之境耶?平常事必經詩人”造化”始可謂詩。
…………………………………………………
詩藝本不以言求,唯以神會。故詩亦無法,講法即講皮毛。或曰,學問未透,中心每有激憤抗厲之氣,此氣未除,欲與天下共事,恐事未必有濟。憤厲之氣本亦亂詩之性也。
…………………………………………………
詩者悲憫天下,而不為某個人而憤然瑣屑也。世之惡人惡事亦恒河沙數,詩人之心眼或可少用焉。佛老之心,其至性空虛,本已棄乎人倫事物之常,始有彼大悲憫。所謂以道救世而不以情救世者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