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十七)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十七)
经过筚路蓝缕而逐步壮大的楚国,在这语焉不详的几十年期间,经历了熊胜和其弟熊杨两个君主之后,进入熊渠时代。熊胜和姬满大战一场之后似乎还颇有余力,他们在这期间仍然在江汉一带扩张,等到勇猛过人的熊渠即位后,楚国已经把服软但依然比较强大的庸国打回竹山一角,彻底占领了大巴山、大洪山之间的汉水到长江通道及其周边地带;消灭了当年周昭王收服的杨越和鄂国,势力范围直指大别山西部;在保持汉中平原触角的同时,他们几乎完全控制了南阳盆地和随枣走廊;此外,楚人也开始从江南沿洞庭湖和洞庭四水向湖南纵深发展。
为了对抗周王朝的车阵,生产技术更为先进的楚人建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其一,他们以山为障,凿山成隘,修建了“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的大隧隘道又名直辕隘道的连环三关组合,这就是至今仍然能够南锁鄂州、北屏中原的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信阳三关);其二,他们还修建了分置汉水两岸的襄阳、樊城防御组合,使襄阳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著名兵家之地;其三,楚人还在方城一带结合山水之势修建了人类最早的长城,城水相连的防御体系可以使中原的车兵无法发挥长处而让楚人的水军随时可以把周人拖入泥沼。
虽然历史上没交代熊渠是否自立为王,但如此强大却饱受中原正统歧视的楚国此时恐怕早就不似早先的小心翼翼了,有记载熊渠把他三个儿子都封王了,让他们分别镇守长江中游的三个要地,那么,熊渠对周王室的不屑是显而易见的。
接替姬满王位的是他儿子周恭王或者周共王也有可能是周龚王(来自西周逨盘青铜铭文)姬繄扈,接下来是姬繄扈的儿子周懿王姬囏,再接下去的周孝王姬辟方更有可能是姬繄扈的弟弟,然后又回归到周懿王序列,姬囏的儿子姬燮继位成为周夷王。
和羽翼渐丰的楚国相比,周王朝的没落之势似乎无可阻挡,日子可就难过多了。姬繄扈上台之后,成康以来积累的一点本钱已经被昭穆两代消耗得干干净净,而东方各路诸侯也渐渐模仿楚人自主减免进贡,为了维护王室运转,他采取了饮鸩止渴的方式,把京畿之地的一部分分封给一些诸侯和大夫,使王室实际可以控制的地域越来越少。等到姬囏上台,京畿之地数次遭到戎狄侵略,周朝的衰微已经无可争议,和戎狄的战争也输个精光(所谓战胜严狁也是王室大败之后虢侯带兵打胜的),最后因为发生日全食把都城都迁到了槐里。
周孝王(西周逨盘作考王)姬辟方是西周唯一违背嫡长子传承的帝王,现存的《史记》里对他一笔带过,(且还有矛盾处),他的情况主要来自《竹书纪年》。姬辟方能够上位有可能是个民主政治的产物,他和西戎和平谈判,把可能的西戎领袖候选人非子留在周朝养马,后来还封了非子一个附庸等级的爵位—秦,这位秦非子便是日后大秦帝国的开国之君。应该说,虽然周孝王并没有振兴周王室,甚至放出了嬴秦这只老虎,但他终究延缓了周王室的没落,而且去世前还政姬燮一脉还是避免了王朝又一次内乱。
周朝的那一段确实比较诡秘,关于周孝王的身份,《史记·三代世表》里“孝王方,懿王弟。夷王燮,懿王子。”但是在《史记·周本纪》里“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同一作品出现不同记载,肯定是后来被人动过手脚的。
姬燮的事情也颇多可疑之处,史书记载,他出生在楚都丹阳,这不由不让人产生联想;其煮杀齐哀公、征伐太原戎等举措也足见其强势,也有一些诸侯朝贡的明确记载;但范晔在《后汉书》中又有个与此完全矛盾的评价:夷王衰弱,荒服不朝。
也许从姬满和熊胜的战争开始这百十年,集中证明了历史也需要有黎明前的黑暗。不纠结这些了,因为接下来的周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之一的人物—周厉王姬胡。
说姬胡之前,我们先说说另外一个历史大神—黄帝。
伟大的三皇五氏之后,就是黄帝了,我们往往把这作为中华文明的起点。
黄帝不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第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甚至还是卓越的发明家、演说家、权谋家、宣传家、音乐家、天文学家(此处省略三百万字)。我们知道,黄帝的来历相当可疑,我们能看到的比较靠谱的记载都是他当了有熊一族首领之后的事情,他的姓也是到有熊部落去之后才有的,因为部落在姬水旁边,他就姓了姬;因为他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车子,所以便叫做轩辕。姬轩辕这个名字实际上和后来的张医生、李鞋匠、王道士这些个称呼没什么区别,准确一点说,黄帝当初的称呼翻译下来就是会作车子(显示其能)的姬木匠。(由于姬姓的大部分后来因为要避讳改成了周,实际上,周木匠这个称号更与时俱进一些,而今那些姓周的木工也大可以宣称真正继承了祖业。)
实际上,这厮一开始就没准备甘于寂寞,他看到世袭的炎帝和官员远没有他们的祖先那么英明神武,觉得是个机会(历史一直就这样,就看有没有人这么想),就跑到渭水一带那个叫有熊的偏僻落后的小部落去招摇撞骗,年青时候的姬木匠长得相当帅,口才极好,远胜于现在各类讲坛那些半肚子学问、口齿还普遍不太利索(而形象好、口齿利落的往往几乎没啥学问)的演讲者,而且他说的题目是以德兴邦,简直说得天花乱坠,加上装神弄鬼的本领比他那些道家后辈丝毫不差,真本领也是大大的,终于得到了全部落人民的拥戴,正赶上没有儿子的前任首领去世,于是就让这个外来户就通过民主方式当上了部落老大。
作为政治家的姬木匠知道,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他越过秦岭和大巴山,渡过汉水,来到长江三峡口的西陵山,学习了许多南方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并以一双巧手和一张巧口骗得了当地部落首领女儿嫘祖的芳心,成就了历史上第一桩政治婚姻。(这次远游虽然时间很短,但难度之大丝毫不亚于后世的唐僧玄奘,不过,他和嫘祖回来时候沿着汉水上溯坐的却是他学做的号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船)。
长江流域的生产力水平当时要远远超过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只不过程度有差异而已,但历史总不那么写),嫘祖的嫁妆里就有许多生产工具,姬木匠可以大批复制,大大提高了有熊族的生产力水平,嫁妆中甚至还有一批蚕,让落后的北方佬终于知道穿上丝质衣服更文明庄重且显得更有等级感。总体上说,通过和嫘祖的结合,有熊部落一跃成为周边各部落中实力最强大的。
在搞完经济建设之后,姬木匠回归政治家本来面目,他对阶层固化的政治模式进行了重要调整,采取了适当的逐步削弱世袭办法,最后只留下世袭一方精英中的大部分,并从平民以及外来投靠的人中严格选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官员队伍里面,构建了至今仍然使用的阶层管理体系。就连他的后宫,选拔的也是厉害的角色,据说:嫘祖会养蚕制衣,彤鱼氏用石板炒肉并开始用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最丑的嫫母居然制作了镜子。应该说,选拔制的推行,让姬木匠拥有当时无与伦比的官员质量,这些人里,有造字写史的仓颉,会算术定度量衡的隶首,音乐大师伶伦,会治病的岐伯,还有应龙、女魃、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人。姬木匠一家和这些人一起,搞了无数的发明创造(或者拿来主义),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 、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建房屋、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 、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换句话讲,木匠出身的轩辕大帝弄了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搞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大多都是在搞战备,野心勃勃的姬木匠科研团队终于冶炼出人类最早的可利用金属—青铜,并用它制造武器,让姬木匠变成了姬铁匠。拥有大量车辆、武器、粮食的姬木匠招兵买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用文化和等级制度武装的职业军队。
和之前的公安队伍不一样,黄帝军队的教官是后来当了黄帝大军先锋的大将军大鸿,大鸿精通戈、剑、弓弩等武器的使用和近身搏斗的技巧,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个个都是不讲究环保的冷血职业杀手;后来当了宰相的风后是诸葛亮的祖师爷,他最早搞出了八卦阵,(更接近河图还是洛书?)为了让列阵的战士弄清楚方向不至于乱跑,据说他还发明了指南车(可能就是在姬木匠的车上加了个方向指引的标示,后来发展成军旗);常先不仅仅是搞宣传鼓动的能手,他发明的战鼓,可以鼓舞士气,但更重要的作用是统一指挥;而力牧则是大元帅,他精通兵法,诡计多端,指挥有术。后来被传说得神乎其神、会兴云布雨的应龙,实际上是工兵的祖师爷,他在蚩尤军队驻地(更可能是土城)的高处筑了一座坝,蓄满水后冲垮了蚩尤的大营,活捉了蚩尤;应龙的野蛮女友女魃,却是用火的高手,可以随随便便就把敌人的营地、粮草甚至战士烧出个“三光”的效果来。
这样的一支军队,在那个时代,简直是不可战胜的。和他们的敌人相比,就象前些年海湾战争中的美国和伊拉克,差距大到几乎不成对抗。一开始,黄帝还只是那一任炎帝榆罔(有一种很不靠谱的说法是榆罔就是蚩尤)的属下,榆罔让战无不胜的姬木匠部落作为他和蚩尤打仗的主力,终于把这只小老虎养成头号心腹大患了。
人文初祖黄帝成为天下共主是打出来的,据说大的战争有五十二场,但真正的对手也只有炎帝和蚩尤,黄帝通过阪泉之战打降了炎帝榆罔,通过逐鹿之战杀掉了战斗力惊人的蚩尤。由于蚩尤的不屈,当时就死了,后代势力也不够大,所以后来的中国人只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却把历史上最有战斗精神的先祖丢在一边。这大概是想告诉人们:能够活下来最重要。
我却总是不平:
阪泉一败定千秋。
共举炎黄裔九州。
逐鹿战神盍惜命,
可怜人祖少蚩尤。
战神蚩尤在和黄帝的战争中发明了城,城墙可以抵挡车兵的冲击并且使步兵从高处打击对手,这是古往今来抵御车兵或者骑兵最有效的方式。而楚人的方城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山和水的地形作为依托构建的大型防御体系,体现了南方建筑的高超设计思路和建造技术,山水的利用进一步削弱了攻方威势而提升守军的战斗力,一经使用效果惊人。(实际上,武胜关那个信阳三关组合本质上也是长城的一种。)
这件事的后续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城池,城墙和护城河的组合变成惯例,除了少量野战之外,大部分战争都会以城池攻防为中心;第二是类城池,所有军队的营寨基本都按城池或者长城的功能设计建造,就连刘裕的却月阵也和城池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他的楼船作用就是移动城池;第三就是以伟大的万里长城为代表的系列长城。
楚方城之后,先秦的各路牛鬼蛇神纷纷效仿,在各自边界修建了大量的防卫长城,从上百里至一两千里不等,直到秦始皇在秦、赵、燕三国各段拒胡长城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里长城几乎就是中国的名片。
秦统一六国后,一方面废弃了原隔离各国的长城,另一方面又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新的、更大的长城。嬴政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先后将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派了徭役,因地形,用制险塞,他们将原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和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而后来,长城干脆就成了万里长城的简称。
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全部由人力完成的长城工程,即使是就地取材,施工也确实十分艰难,劳动保护措施显然也是无法开展,出现相当数量的工伤和死亡事故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后来定论秦朝暴政的第一证据,也是前面提到的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背景所在。
长城的修建在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竞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于是,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长城也从开始近乎一道依托山水的单独城墙,逐步进化到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的,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壕沟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秦、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 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代的长城规模最大。当然,历代长城并不都在一个位置上,它们会随着边界的变化而出现一些变化。
汉朝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和巩固战争胜利成果,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存疑)、东(可能)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两万里的长城,这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除了早期外,汉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攻势地位,他们的长城虽然长,但工艺上不会特别考究,据说在沙漠中还因地制宜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也是极为有趣的事情。
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以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隋文帝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隋炀帝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金朝先后两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第一道金边堡又称金明昌长城,位置相对比较北,主要位于今内蒙古及黑龙江境内,东北起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西南沿兴安岭经索伦、突泉、克旗贡格尔草原、蓝旗,再沿阴山西延至黄河河套,呼伦贝尔草原和满洲里一带有少量在现在的蒙古和俄罗斯境内,不同于通常长城的砖混石块结构,金边堡主要采取土垒和版筑方式,由壕、墙、马面、边堡、关城五部分组成,这段长城超过三千三百里。后因与蒙古作战不利,又在河北内蒙大体在金坝上一带修筑了金大安长城,但没发挥作用就被蒙古破坏和占领。金边堡不仅筑以高墙,而且在墙外又普遍掘了象护城河一样的壕沟,重要地段还挖筑了双壕双墙;在主墙和单线城墙上,增设伸出墙外又高出墙头而且沿城可以互相望到的防守台基也称马面,内侧还筑有连接、靠近长城的戍堡或稍远独立的关城;另外,在长城内向的河口、谷口、山岗对面、长城转弯处,都设置了瞭望和传递信息的烽火台。这种马面和烽火台、戍堡(或关城)和长城表里的布局,不仅使防守系统更为严密,而且对就近驻防、相互增援也极为便利。金长城严密、完善而又适用的防卫体系,是金之前历代建城水平所不曾达到的。而且为明代长城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样本。
而明长城则是长城建筑和管理体系的集大成者,(清朝虽然没有完全停止,但也没有开展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从洪武至万历,经过二十余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或者辽东某处(虎山?),全长一万两千多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主要说的也是这一版。明朝在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九边(亦称九镇或者九边重镇),陈兵百万,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的长城,每镇设总兵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在长城以北,还修建了一些外围据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宁、开平、东胜三卫这样的军事重镇,让敌人无法直接进攻长城;而为保护中原要地,在黄河以东的长城以南还修筑了所谓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和外边长城一起构成了两至三道的长城体系,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如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二十四道之多,完全就是风雨不侵的节奏。
实际上,长城的防御作用不仅仅是通常以为的不被攻陷,毫无疑问,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陆,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让泛华北平原和第二阶梯基本隔离。所以,长城真正的用处在于:癣疥之疾、不到膏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也只能对内陆实施骚扰,而无法在内陆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换句话说,自从有了长城,长城内外就是两个文明世界,而长城就是那条几乎无法跨越的种族阶层分界线。
真的无法跨越么?
十三、城
前面我们说过,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用答案来判别事情的高低和对错,一方面,叠床架屋的学术体系和各种说法的延伸研究让各种事情弄得极其复杂,同一个命题的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面都有无数真知灼见的学问和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国人在实证和考究上总是非常写意,越来越缺少点较真的执着,大概其、差不多甚至可能是往往是学问和经验的驱动词,如果出现争论,就以某种需要或者大人物、权威的意见为准并且写进典籍。
也因此,我们的学问有时就显得有些奇怪,大家往往不读原著、只是找些评论文章凑合一下就宣称深入研究过了,不去实地考察、仅仅靠书上的记载就可以幻想出本来面目,(当然,这样的好处就是象我这样的人就有了忽悠的市场,比如昭王南巡不归到底发生在哪里这事,我也知道荆州的天门县有个横林镇一千多年前就被认为是事故所在地,但当时也就是道听途说,我把它移进三峡似乎也没有任何不协和的感觉。)
比如这个万里长城,我们似乎更关注的是点而不是线。秦的长城到底详细路线如何;汉长城是否真的从中亚的二师城开始,中间有没有不连续的地带;还有一些遗迹存在的金长城体系到底是如何总体布局的,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极其明确的说法和详图,最多就是整出个大略的示意图、拉几个战略要地来说事。(好像我也只能大致做到这点。)
(0)

相关推荐

  • 黄帝陵介绍

    黄帝陵介绍 原创2021-07-18 14:37·名人陵墓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上.黄帝,姓公孙,因长居姬水而改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有熊部落首领少典氏之子,母名附宝.生于轩辕之丘( ...

  • 黄帝本纪

    黄帝本纪 黄会元 黄帝,少典之子,姓姬,名曰轩辕.诞于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崩于公元前二五九九年,享年九十八岁. 初,神农氏之舅为有熊氏,居新郑,有熊氏族人世代为有熊国之国君.后遇洪水泛滥, ...

  • 祝融没有分南北、没有分炎黄两系

    上古历史      祝融部落从伏羲至夏朝的不同记载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自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但有了火种不会保留和使用, ...

  • 刘姓族谱文化系列《二》

    刘姓氏族的血缘圣祖和开姓始祖  国有国号,民族有族称,宗族有姓氏,个人有姓名,这是人类传承和发展的标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自盘古开天辟地,后经过若干年,中国陆续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神祇,他们分别主持天.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二十七 在讲第三次攻宋之前,我们还是先插播一段孟珙的专题片.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枣阳人士.北宋灭亡之后,孟珙的曾祖孟安从山西绛州投奔了岳家军,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继续捋. 释迦牟尼灭度的头一百年内,他的徒子徒孙们还基本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叫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一百年后,意料中的分化如期而至,那些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十七.流 当道安接过佛图澄的权杖主持中原佛教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佛图澄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发展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存在了. 公元三百四十八年,佛图澄最后一次向居摄赵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接着佛图澄往下说. 佛图澄的盛名是通过他的神异之术实现的,但我认为他最神异的事情是选了一个貌不惊人但近乎完人的释道安作为他的接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十六.楚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由于被包括桐柏山和淮阳山在内的大别山系所阻隔,中国的南北在历史上一直就交通不畅,加上东部河网密布和西部襄阳城防卫体系,中原人甚至有宁可向西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六)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刘歆字子骏,是刘向的小儿子,生年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整理一下. 当周天子把熊绎封在中原边角的丹阳,楚国那时是什么样子其实并不重要,它对历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所以我们姑且可以认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八.数 少年刘秀理想的话题再说下去也许也有些尴尬,大概我比这些史官高明一些,所以我们先打住. 但尴尬还要继续. 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之前,说到刘秀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个想起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十九)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十九) 楚国第六代君主熊渠虽然在位仅仅十来年,但风起云涌得一塌糊涂. 关于熊渠,还有个和李广一般情节但更牛的故事,说他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