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中國文字》出刊100期暨古文字研討會分組討論(一)—— 甲骨金文組

《中國文字》出刊100期暨古文字學術研討會
分組討論(一)——甲骨金文組
《中國文字》由著名學者、甲骨學“四堂”之一的董作賓(彥堂)先生創辦於1960年,至今已達60周年。該刊現由萬卷樓圖書公司與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合辦。為慶祝《中國文字》出刊百期,推進中國文字學研究,決定由福建師範大學主辦,召開“《中國文字》出刊100期暨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2月12日上午,《中國文字》出刊100期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福州正式舉行,會議以專題報告與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14:00-15:50為第一場分組討論,分為甲骨金文組、戰國文字一組和線上發表組。

甲骨金文組主持人為首都師範大學的陳英傑教授,發表學者分別是:曹錦炎、王蘊智、趙偉、陳英傑、譚步雲、李發、張惟捷、王斐、楊志賢、陳曉聰,發表的論文內容摘要如下。

曹錦炎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

曹錦炎先生《新見鳥蟲書句鑃銘文考釋——徐人入浙的新證據》一文,通過分析新獲見的六件徐器鳥蟲書銘青銅句鑃拓本資料,為徐人滅國後進入浙江的歷史提供了直接可信的證據,再次佐證了韓愈之說。
(曹錦炎教授宣讀論文)

王蘊智、趙偉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王蘊智、趙偉先生《“㐭”字補釋》一文,總結了前人對㐭字的解釋,辨析了㐭字的源流,認為由於符號的功用和書寫工具的不同,族氏徽號

與甲骨文中的

都應解釋為㐭字,還梳理解釋了若干與古㐭字有關的疑難字。

(趙偉教授在宣讀)

陳英傑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陳英傑先生《倗生簋中的“取”字及其器主問題補說》一文,首先考證倗生簋中的銘文第二句“格伯取良馬乘于倗生”之取字,對相關的考釋意見進行了辨析,論證其為取字。其次基於取字的釋讀,進一步從相關銘文文例、銘文文體性質以及族姓角度論證器主為倗生。
(陳英傑教授宣讀論文)

譚步雲

中山大學中文系

譚步雲先生《欒書缶為晉器說》一文,通過詳盡考察了器形器制、銘文字體、辭例以及相關出土文物、相關傳世文獻後,印證了容希白先生的考釋,即欒書缶為春秋晚期晉國重器,器主為欒武子,唯個別文字稍作修訂即可通讀。
(譚步雲教授宣讀論文)

李發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李發先生《甲骨文中兩組義近祭名辨析――說“祭與祀”“告與‘上冊下口’”》一文,首先辨析“祭與祀”,兩者由意義上有差別的兩個字演變為並列式合成詞。第二部分辨析“告”與“上冊下口”,兩者在使用範圍、語法形式和詞義內涵的差異。
(李發教授在宣讀)

張惟捷

廈門大學中文系

張惟捷先生《殷契研究五題》一文,對甲骨刻辭的五個存疑小題,一一加以審視、分析,並提出己見,包括“多萬入學”與《夏小正》,疾病

字試釋,人骨頭刻辭“者”字釋讀,

字的辨識與思考,

即“狐”字申說。

(張惟捷教授宣讀論文)

王斐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王斐女士的《董作賓甲骨學之研究》一文,探究了《新獲卜辭寫本》獨特的著錄方式,分析《寫本》及後記中的文字考釋及文字背後歷史文化之創見,同時整理了相關的學術探討,總結對甲骨文字研究有推動作用的新結論、新成果。
(王斐教授宣讀論文)

楊志賢

集美大學文學院

楊志賢女士《也說“眉壽”》一文,對前人認為“眉夀”應為“長壽”意和沈培先生提出的“眉”讀為“彌”的說法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總結出“眉”應與

系字關係密切,“眉壽”不僅表示“長壽”或“使長壽”意,還可表示“長長久久”意。

(楊志賢教授宣讀論文)

陳曉聰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陳曉聰先生宣讀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釋文校補》一文,對《三編》中存在問題的釋文加以校正、補充,一是身

串仲鼎中的“身”應為“殷”,為“安撫”意,二是呂伯簋甲中的“邦君”後一字應釋為“祼”,三是召皇父盨中“遺”應釋為“得”,四是鹿禾匕中的“鹿禾”應釋”為“兔禾”,五對

氏令□悔戈中的諸字進行釋讀,六是對公乘斯,庫

的真偽存疑。

(陳曉聰博士宣讀論文)
文字:吳琪琪
排版:吳琪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