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的局限性——田蕴章《每日一题》

《淳话阁帖》的编审,主要是米芾、蔡京、蔡襄,所以就没有苏东坡和黄庭坚的.....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41集:“书法审美局限”与“宝”字。

主持人:在前期节目当中,我们和田教授一起探讨了一下书法家审美差异的不统一,那么比如像宋代的四大书法家,他们对于书法作品,他们的风格也是非常不统一的,审美也是不统一的。那么就这个问题,我们想请田教授再给我们深入地讨论一下,因为很多的网友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田蕴章: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抽丝剥茧地进行一下深入地来探讨。当然我们所讲的抽丝剥茧,希望是这样,有层次地、细致地进行分析,但是能不能做到,那是我们个人的能力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就这个问题,作为老生常谈,还是要继续深入地把问题剖析更清楚一些。

你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说,书法家在审美方面具有他的局限性,这个大家务必清楚。就是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书法家,他在认识上都有他的局限性,所以我总是面对网友说,我们不要轻信一家之言,我们要综括看他的结果、效果,看看大家的意见,总是以多数来最后,我们拿出一个最后认可的意见来。所以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就谈到了苏轼和米芾和黄庭坚这几个人的矛盾。

就是很多人认为,宋代书法尚意,这个问题唱得特别响,实际你只要研究研究宋词家,你就会发觉他们矛盾百出,他们很多问题。他们的书法理论也不是一致的,他们对一人一事的看法也不是一致的。那么就是说,我们对于他们的认识上不要统一认为是宋代的一种书法思想,并不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又谈,又以宋词家为例,他们的审美差异之大,今天就谈谈他们之所以差异这么大,受哪方面的局限。

比如说这个宋代的皇帝,他们搞了一本叫做《淳化阁帖》,大家要务必要知道这本字帖,而且经常要看一看,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碑帖。《淳化阁帖》,在利用特别著名的两个专门研究帖学这方面的最权威性的两本帖,一个是《淳化阁帖》,一个是《三希堂》,这两本帖大家一定要注意,《淳化阁帖》和《三希堂》,一个是宋代的,一个是清代的。

那么我们现在要谈谈《淳化阁帖》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当中,让大家非常感到奇怪的是,颜真卿这么大的书法家,在《淳化阁帖》里不收录他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写得不好吗?或者认为宋代的书法家,认为他写得不好吗?我们不相信。

说因为他本人有政治什么污点吗?没有。但是《淳化阁帖》里边居然就没有收录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你觉得奇怪吗?但是后来有人推测,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大概是四世祖,也就是在唐朝安禄山叛乱的这个时间,就是安史叛乱。

主持人:安史之乱。

田蕴章:安史之乱,在这段时间当中,赵匡胤的是曾祖还是四世祖,他是支持安禄山和史思明的,一同叛乱,颜真卿是坚决反对叛乱,所以他是十七郡太守的盟主,他来剿灭安禄山。他这当中,颜真卿杀过很多赵家的人,就赵匡胤的他的四世祖这一代的人,杀过很多人,所以据有人就推测,宋代皇帝跟颜真卿等于有世仇,所以在《淳化阁帖》当中,不收录颜真卿的。

那么大家会奇怪,说米芾、黄庭坚这些人,不是非常赞美颜真卿吗?

主持人:对啊。

田蕴章:那他们作为是臣子来讲,皇帝我不在这方面直接地从法律条文上来限制颜真卿,所以他们对颜真卿还是非常有好感。但是呢,我们又感到后来的赵孟頫,他对颜真卿评价很少,就是特别对颜真卿有哪些优点、哪些长处评价很少,所以他呢,就是复古提倡二王的书风,因此我们就感到了他们在政治方面,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问题。

因为赵孟頫是宋氏宗亲,所以他也不提倡写颜书。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知道,审美上的局限性,还有一个人的关系问题,要知道这一点。尽管他和颜真卿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这种世仇延续下来,有可能影响对颜真卿的在书法当中的地位问题,这是有可能的。

我们只是说有可能,关于颜真卿跟赵氏是不是有这种世仇,到多大,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有进一步再考证,但据我知道,有这么一个因素在里面。

而同时,《淳话阁帖》里边,他居然也不收录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书法,那么大家会认为,这可能是本朝人吧,那本朝人怎么会收录蔡坚、蔡卞,收录米芾,收录蔡襄,这些人有,有米和蔡,而没有苏黄,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看得到,原来苏东坡对米芾的字评价并不高,他只是说蔡襄是我们本朝第一,特别推崇蔡襄,有人提苏子美,苏子美就是苏舜钦,对他的字推崇备至,但是好像苏黄和米之间关系并不十分融洽。我们只能是推测,因为看到了苏氏对米芾的评价,很勉强,他只是说,他说米芾的书法“不逮古人”。

主持人:不逮古人。

田蕴章:对。

主持人:当什么讲呢?

田蕴章:但是尤可传世,但是仍然可以传世。我们说“不逮古人”是什么,就是赶不上古人,大家注意这个“逮”字,这个“逮”,它大概有三种发音吧,它既念dài,又念dǎi,又念dēi,是不是?还有这么三种发音。

主持人:对。

田蕴章:这个dēi大概就是北京土语了。

主持人:对。

田蕴章:但是也有地方念děi。

主持人:抓的意思。

田蕴章:děi着他,dēi着他,这个土语我们不说了。但是就是说,念dǎi的时候,是指抓住动物叫dǎi。

主持人:对。

田蕴章:抓住人叫dài,所以说某某犯罪分子被逮捕,我们在这里说的“不逮古人”,就是它追不上,赶不上古人,逮捕,你不得追上,抓住他嘛,所以这个“不逮古人”就是没有抓住,没有赶上古人,不逮古人。但是“尤可传世”,就是说他的这个书法,虽然赶不上古人,但是仍然可以流传后世。但这就很勉强了。

主持人:对。

田蕴章:他不像对蔡襄的评价那么高。而看到苏东坡和黄庭坚的字,米芾就是很少加以评论,即使加以评论也多数是贬义的。而在《淳话阁帖》的编审当中,主要是米芾、蔡京、蔡襄来负责,所以因此就没有苏东坡和黄庭坚的,我们叫做入选吧。

主持人:对,没有他们的字。

田蕴章:是吧,没有他们的字。看来他们之间在书法上,可能互相也不认可。那么还有一种,这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跟这个学术上的关系,你说不清楚,他到底是人际关系不好呢,还是学术上有分歧呢,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差异。

那么我们再说,这个米芾他本人在书法当中有局限,包括苏东坡、黄庭坚都有这个问题,任何一个书法家他都在自己书法方面,受到一个局限,因为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书法这么多的体派,我们大约着说,比如说真草隶篆行,就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包括后来说的魏碑,这些东西你仔细想一想,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体系。

比如说单说篆书,就有什么大篆、小篆,什么什么钟鼎、殷墟、青铜、甲骨等等这些个要排列在里边来。单说隶书就有什么隶书、八分,还有什么草隶等等这些东西,当然也有还有草篆。那么说到行书当中,这就更大的范围,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楷书也是如此。这个草书又分什么古草、今草就所谓的章草,还有什么大草、小草,各个门派林立,这些东西谁能研究透,谁能最后完全掌握到,说我看各个方面都最有把握,说得准确呢?不用说一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也说不清楚。所以任何一个书家他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有人跟我提过说欧阳询、赵孟頫这两个人,说八体尽能,说他们是真草隶篆行、大楷小楷、飞白,还有很多书体,他们每一个人都写得非常,每一种书体都写得非常好。实际上他们的非常好,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跟我比,他们都是,哪方面都是大师水平,但是他们和自己相比,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各种书体,他不会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认识当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谈到的这个局限性,就是说他不是单纯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有什么偏见、偏激,他的偏见、偏激主要来源于他的局限性,因此有这种偏激、偏爱,有这一现象。

主持人:田老师,在当前的这种书法展上,评委也会有偏激、偏爱吗?

田蕴章:这种情况我们以前也是多次谈到,肯定会有,不仅他们有,我做评委的时候,我也有,这是难免的事情。说是不是他没有出于公心,不是的,他就是这种局限性。或许有些评委他就没有出于公心,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比如说我是评委,你是我的学生,你去参加展览,那么我就非常容易让你入展,非常容易,当然你写得基本说得过去,写得基本说得过去。但是入展获奖,本来你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但是我可以跟那些评委稍稍暗示一下就行,说这个李蓓蓓是我的学生,他对你张老师、李老师你们非常地崇拜,你们多给提意见吧。就稍稍垫这么一句话,别人就心领神会,哦,你田老师说明了,这是他的学生,征求意见,征求什么意见呢?那就随手画一个勾,写上你的名字,这就入选了。

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的,极少数这种情况,因为几百件作品,甚至在那么多的作品,整个交上去几万件作品,那么每个人都走后门,这个不可思议,但极少数这种情况会发生的。当然我们这样是判断,没抓到第一手资料的时候,我不能说某某人就这样做了,不必了这样,即使看得非常很多很多的可疑点,我们在这里也不要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说就是你出于公心,你受这种审美的局限性,你也公正不了。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问题,你想公正也公正不了,因为你个人受的这种局限性,比如说我参加这些评委工作的时候,我就看到很多作品,我就不太懂,比如说什么什么篆书,写到什么甲骨这些东西,我对这个研究很少,所以你让我哪一种书体都说完,都有权威性,或者实际上都讲得很到位,这不可能。

因此我在评选的时候,凡是我弱项的东西,我不敢表态。我不敢表态我觉得这样是对的,有那个就是假装自己都懂,什么事情都指手划脚说,这个不能那个不能,实际上他并不真懂。我呢,就是比较谨慎一些,我看到这个,比如说这个篆刻也好,是这个篆书也好,是什么章草也好,对我比较生疏,我接触少的一些东西,我不轻易表态,我看看哪位评委水平高,在这一方面是专家,我就侧重听听他的意见。我说你看这张行吗,我觉得还不错,这张不好,我再问那一评委,这几位对着它们都有研究的人,最后认为这张确实不好,那么我就不投他的票了。大家都认为他好,所以我就随声附和你,跟着大流走,我也就投张票了。这时候已经失去了评委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没有办法,因为任何人都受着这样的影响。

说如果我行书写得好,那几个评委就重点看我的意见。大家都是这么一个互相关照着,实际在这当中有些是有权威性的,但是一个人、两个人这种权威性,又不能代表更多的东西。

主持人:对。

田蕴章:再一个就是说,我们是这样,古代书法家也是这样。我的意思说过了,比如说怀素的字,他要参展,苏轼当评委,肯定怀素的字参加不了展览,更不用说获奖,因为他说怀素书极不佳,非常不好。但是让黄庭坚要当评委,那怀素肯定是得获奖,因为黄庭坚他写狂草的,他喜欢怀素的字,他说自古以来,真正懂狂草、大草的人,那就是他,什么张旭、怀素是这样的大家。

所以这个你想想,这样两个高手而且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学生,他和他的老师两个人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你想评委当中这种差异,有可能少数是对的,多数人是错的,但是最后都被多数代替了少数,这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那个有时候真理是在少数人手里,但是往往被剥夺了。

因此在评选过程当中,我们既要考虑了多数的意见,最后以多数的意见落案,同时也不要忽略少数的意见,因为有时候真知灼见往往是最早出于少数的。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宝”字楷行草技法 】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