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唐诗 | 若不解仙人意,又何烦过虎溪
每日唐诗
李白《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图:宋人佚名画作《虎溪三笑图》)
庐山东林妙境,历来为人瑞儿们的聚散之地。
寺前虎溪,也有许多佳话发生。
相传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一路相谈甚欢,不觉逾过虎溪。溪旁猛虎立出,以啸鸣为红灯。三人大笑,就此作别。
此为虎溪三笑之典故,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以记之。
在后人屡屡以此为题的书画作品中,又含有儒、释、道三家和谐圆融之意。
(图:溥儒作品《虎溪三笑图》)
评者云,李白情志高妙清逸,浑然天成,不假雕琢,平生又好作方外奇思,不是平常人呕心沥血可成。而这一首诗,看似平淡,但画面隽永,情境交融,了无点尘。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李白在庐山,以“谪仙人”的身份漫游。盘桓数日后,辞僧下山,可谓潇洒之极。
尤可玩味的是一个“谪”字。“仙人”被“谪”,才到东林。太白先生莫非反其道而行之?以红尘俗世为仙境,被谪方始入丛林。
而慧远高僧以虎溪为界限,警示僧人们不可妄入凡尘。又是分别心太重?有无心未泯乎?
(图:李可染作品《虎溪三笑》)
史载慧远深通经论,兼习儒术,戒律精严,发誓一生脚迹不越庐山虎溪,以杜绝世间尘埃。慧远又是净土宗的始祖,在中国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用一个“笑”字,点晋时三笑之典,夸今时相送的僧人,可比其宗风始祖,修行有道。不可因为自己,而坏了不可过虎溪的老规矩。
但终究,规矩如戒律,约束的只是不曾开化的凡心,未解禅宗三昧的惑者。
像他自己这样的仙人,自由穿梭三界外,从来不在五行中。
(图:刘旦宅作品《虎溪三笑》)
禅门大宗师雪窦曾有一偈颂道:
倒一说,分一节,同生同死为君诀。
八万四千非凤毛,三十三人入虎穴。
别别,扰扰匆匆水里月。
佛陀为普渡众生舍身取义,入龙潭虎穴,不辞艰辛,方得解脱生死之道。但终究,悟与不悟,还得看你那颗如水中月一般的心,何时能止,何时能见,内心本来就有的一片澄明。
(图:萧和作品《虎溪三笑图》)
“每日唐诗”系列
编辑/老伍
【申明:“每日唐诗”系列暂谢绝转载,见谅】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