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类的养殖
鳖是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反应很敏感。冬季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鳖潜伏于土中冬眠,遇到温暖的天气才浮水面活动;当水温升至15℃以上时,鳖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和摄食。鳖在25℃以上时活动能力大,27~33℃是整生活的最适温度,也是发情、交配、产卵的旺季。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鳖的摄食和活动能力最强、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是人工养殖的最佳温度。当水温降到20℃:以下时,鉴不活泼,摄食活动能力逐渐降低;水温降到15℃时,即停止摄食;水温下降到12℃以下时就潜入泥沙中。鳖喜静怕声,稍听见动静(脚步声、说话声或音响)立即潜入水中。但它不怕光,用手电筒照射都不游开。
鳖喜欢栖息于水质清净的泥沙环境,特别喜欢在沙滩上活动,或栖息于泥质的河川、湖泊、池塘等处,常潜人水中或水底的泥中。因其用肺呼吸,故定时浮起,将头露出水面呼吸空气。鳖喜在晴天温暖的天气爬到岸边晒太阳,而下雨或刮风时很少见到爬上岸来,鳖为何要“晒太阳”呢?因为它长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附着青苔或寄生虫,所以借日光使青苔干枯脱落或晒死寄生虫,也可使背甲表面皮质增厚变硬。
在夜深人静时,它们纷纷在岸边或土堆爬行,猎取食物。在白天除上岸晒太阳外,一般都潜伏于水底或河岸洼地。在自然环境中,鳖的活动因季节不同而异,栖息的环境也有所不同。其活动规律正如民谣所说:“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凉了人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
置为杂食性动物,生性贪食。喜食动物性饲料,如小鱼、田螺、较柔软的螺贝、丝蚯蚓、水生昆虫、禽畜下脚料等。但在动物性饲料不足时,它也吃植物性饲料,如马铃薯、南瓜、高粱、玉米等。鳖在生殖季节摄食量最大,到冬眠时才不摄食。
饲料是培育优良种鳖的物质基础,要使种整性成熟好、成熟早,在一年中产卵次数多、个数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条件。
种鳖主要喜食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饲料,但也要有适量的蔬菜、瓜果皮、花牛饼、米糠、麦麸等植物性饲料。种鳖饲料的投喂,每天投喂次数和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状况、水质好坏、种鳖食量等因素而定。种鉴冬眠后,当水温上升到18℃左右时,就开始投喂。春、秋两季大气比较凉爽,每犬投喂一次;春末夏初及夏季,种鳖食欲旺盛,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在一般情况下,每次的投饲量为种鳖总体重的5%~10%。另外,入秋后种鳖当年虽然不再产卵繁殖,但产后培育也十分重要,为了使其体内卵黄营养仍能照常积累,因此,也应多投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投饲要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
仔鳖生长的快慢和成活率高低,也与饲料休威相关。仔鳖的饲料要求细、软、精、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刚出壳的稚整不要投喂饲料,须等半天或一天,当卵黄囊被吸收完后,方可投喂。对刚开始摄食的仔鳖,以投喂丝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小糠虾等为好,有条件的还可投喂煮熟的鸡蛋、鸭蛋、奶粉、鱼肉和动物肝脏等。如果投喂大鱼虾、动物内脏、河蚌、螺蛳等,必须要捣碎后方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鱼粉等混合饲料,可加水搅成团状投喂。在仔警期应注意不喂或少喂蚕蛹、大肠、肉粉等含脂肪较高的不容易消化的饲料。
仔鳖每日的投饲量可根据仔签的食量及天气、水质情况而定。一般投饲量为仔鳖总体重的5%左右,最多不超过10%。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投喂。秋后天凉,仔鳖食欲减退,每天可投喂1~2次。
幼鳖和成鳖对饲料质量的要求没有仔鳖那样严格,但由于它们的摄食力强,摄食量大,因此一定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足饲料,让其吃饱吃好。如果时饱时饥,就会互相抢食和格斗,造成生长受抑制,甚至死亡。
鳖喜欢吃新鲜的贝类(蚌肉、蚬肉)、蚕蝠、鸡鸭禽畜类的内脏及下脚料、螺师、蚯蚓、飞虫等动物性饲料,也吃大豆、玉米、花生饼、红薯、马铃薯、南瓜、米糠、麦麸、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混合投放效果较好。4~5月,因水温不高,其摄食量不大,一般每天在上午9时投喂一次、投饲量约为鳖总体重的5%左右。6~9月,鳖进入生长发育最佳季节,需要有充足的饲料,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投喂,这时每天的投饲量为鉴总体重的20%,入秋后冬前的饲养期,每天可投喂一次,投饲量和开春时一栏。另外,在入冬前可适当增加动物内驻的投喂比例,以利鉴体内积蓄脂肪,有利越冬。
饲养幼鉴的饲料,可直接投放于池边的砂上;2龄以后,饲料要投放在一侧沙滩的饲料台或投放在距池堤1.5米、水下10厘米的饲料台上。在成鳖池中也可放活螺频、活蚬,让鳖自行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