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有偿家教”

十一月中下旬以来,教育部颁布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的通知》,随着这两个重量级文件的出台和贯彻,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这一顽疾的治理,我们看到了实质性的推进和改观。

对此,仍有人持观望消极态度,会不会是一阵风刮过以后又卷土重来。我想,只要教育主管部门态度坚决,纪检监察人员依规办案严肃处理,就一定能做到令行禁止,彻底根治这一危害学生健康成长、有损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有悖教师师德形象的社会毒瘤!

长期以来,随着家长对孩子培养的空前重视特别是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随着应试教育的兴盛和蔓延,有偿家教等应运而生,此风愈演愈烈。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立德树人,还有高额的补课成本付出,成了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时间,“补课”似乎成了现在学生的生活常态,变成众多学生尤其是学习好的精神负担,更加重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极少数教师因此大发横财,损害了教师群体的形象,催生了教辅市场的红火,严重恶化了教育生态,阻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因为补课,占据了本该的休整时间,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补课,顾不上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因为补课,利用教辅资料重复训练,不断加大难度或追赶进度,哪里还有因材施教,哪里还谈学习兴趣;因为补课,一天补几门,有的赶几场,休息日真比平时上学还忙······可你不补,人家在补又心不甘,感觉吃亏了,怕竞争不过,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尴尬境地。

要说“补课”,本是褒义的善良的。比如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辅导讲解,或对接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加以提携帮助,或对学有疑难敢于求教的学生引导解惑,教师给以额外的关心和讲授,本在情理之中,也属教师的职责使然,绝不曾有索取报酬之意!相信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从教者都深有体会,那时的师生关系是纯真的,教师对学生关爱、为学生甘愿付出不图回报,鲜有功利色彩。

后来的情况悄然发生变化!大概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好多人信奉“金钱至上”,不那么重情义了!新生代家庭对教育的空前重视,择校热开始了,城里富裕的家庭为孩子学业,请大学生做家教;后来各类培训机构的迅看准商机;在职教师的有偿家教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一度还有人调侃:如今老师不做家教的,要么他是领导,不愿俯下身子揽这事;要么就是教学没本事的,家长不信任他。

也确有学生通过有偿家教,见到成效的先例。提高了学业成绩,实现升学愿望。由此加剧了家长们的跟风从众心理,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去“开导”家长,“人家那么好的成绩还补课,你家孩子不补,行吗?”,有教师看到同行搞家教,不仅取得可观的收入,还捞得一个“会教学,有能力”的好口碑。好强心驱使他们不甘示弱,直至怂恿家长动员学生补课。因为多一个就多一份收入,“多多益善”,哪个嫌钱多呢?欲问效果如何,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真的很难说。反正补总比不补好!

补课风靡城乡各地,“惠及”大部分中小学生。双休日节假日孩子没了休息娱乐,补课使他们忙碌不堪,有的还得赶场子。每到放学时分,马路上新添了一道由孩子唱主角的风景线。补课教师会再三督促家长,安全问题你们自己承担,老师可不负责任!补课心切的家长当然满口应允。尽管如此,补课者还是心有余悸,有人坦然道,其实难得被举报,就怕出事故惹麻烦!

就身边的老师而言,他们中绝大多数还是爱生敬业的。不存在“上课不讲补课讲”这种状况,倒是出现重复学习、反复讲解的现象!他们补课大都是应家长要求、按学生自愿而进行的,极个别出于盈利之目的。对于参与补课的学生倒可能在平时多一份关爱督促,非常期待补课的孩子学业进步或提升。其实,只要学生本身积极主动好学上进,照样能得到老师的额外关照!

史上最严“禁补令”现已实行,对于顶风违纪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是党员的还将受到党纪处分。国家有关部门重拳出击,补课风影顿时销声匿迹。期盼由此还教育一片蓝天,还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

“学贵有疑”,在校内应提倡学生勤学好问敢于质疑,鼓励教师热情耐心指导!在校外、在家里,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家庭作业,做适当的家务劳动外,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正当的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包括对学业问题的研究讨论,也不应反对通过网络或登门向老师询问求教,以期得到老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希望教师能够严以律己、潜心教书育人,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希望家长们面对实际,少点功利浮躁之心,更多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品行,将来的孩子们成为祖国各行业的得力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