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病案一
张某,男,40岁,住天津市西郊区。1965年2月14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10年前,于春季种稻时足部受寒,继之出现右足大趾疼痛,
于2年前经手术治疗已愈。以后出现左足大趾溃烂,流淌脓水,足面发黑,疼痛甚。按悬钟,丘墟,三阴交及照海等穴均有压痛。
治疗:嘱其自灸。1日,阳陵泉:阴陵泉各25分钟;2日,足三里30分钟,
曲泉25分钟;3日,悬钟,三阴交各25分钟;4日,申脉,照海各25分钟;
5日,丘墟、太冲各25分钟。以上5日穴只灸患侧,循环灸,
每日灸脐30分钟。仅灸半个月,左足大趾溃烂处已收口,足面皮色转为正常,疼痛止,病愈。
病案二
岑某,男,48岁,住河北省河间县。1975年6月3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数年前患右足发凉,足大拇趾麻痛,行走时尤甚,仅走500米长的路,即会因患处麻痛难忍而不能再走,经当地县医院诊为脉管炎,治疗未效。此外尚有心悸,头昏目眩,眼球外突,全身乏力等症状。
印象:脉管炎,甲亢。
治疗:嘱由膝内外两侧,用温灸筒一处挨一处灸到踝骨下方及足面,每处灸25分钟。每日灸内外侧各一处。灸至足面后,再从膝部循环灸。当足趾疼痛等症状好转后再加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3日,下脘、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4日,心俞、神门各25分钟;5日,膈俞25分钟,膻中、巨阙各30分钟;6日,厥阴俞、少海各25分钟;7日,天池、间使各25分钟。以上7日穴循环灸。灸至一个半月,足趾痛麻及足凉已好转,眼球外突基本恢复正常;灸2月余,
已能连续行走3千米路,诸症减轻,唯有头昏目眩依旧。复信嘱加灸3日穴:1日,风池,悬钟各25分钟;2日,百会、哑门、申脉各25分钟,3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与前穴循环灸。
以后患者未再来函,情况不明。
病案三
于某,男,25岁,住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口县。1977年9月30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患者在1973年冬季蹚水过河后出现两足及右手
疼痛,双侧足背脉管变硬,以右侧为甚。每至冬季左大足趾 麻木,由足踝以下疼痛,右足大小趾发凉,若行走500 米路两足便疼痛麻木难忍。右手背尺侧一血管变硬,中指、无名指端呈黑紫色,已溃烂流脓水,疼痛麻木,左大指端呈紫色,发凉,经多家医院诊为脉管炎,称必须手术切除患处。此外尚有遗精,失眠,心悸,盗汗,胃脘痛,腰痛等症状,每日大便3~4次,右手脉搏细微,左手脉搏摸不到。
治疗:凡手背、足背能灸的部位,每日每处灸25分钟,溃烂处用艾烟熏30分钟,每日灸脐30分钟。
兼灸:1日,二白,束骨各25分钟;2日,肝俞、太冲各25分钟;3日,关元、中极各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4日,心俞、神门各25分钟;
5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以上5日穴循环灸。仅灸6天,手指痛已轻、指端溃烂亦好转,突出足背之血管变软,平复,用手可触知血管内有硬结;灸10天后,右手指感觉刺痒。中指尖溃烂处已有新肉长出,无名指端溃烂处已不流脓水,仍呈黑紫色,右足已温热;灸半个月,走远路两足也不觉疼痛,仍有麻木感,胃脘痛及便糖等愈;灸至1个半月,右手中指患处愈,无名指指尖尚有小米粒大小溃烂面,指甲发青;灸至2个半月,右侧无名指患处已痊愈(此前某日,患者曾熏左大指2个多小时,肿消失)。
以后继续灸治,于1979年1月25日来津告知,仅个别手指,足趾发凉,余症均愈,查其右足背有一处血管壁硬尚未复原,左踝部脉搏仍微弱。
【临床体会】
温灸治疗脉管炎有相当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转自《马氏温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