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马拉松跑者被救活的关键不是人和体系,而是这玩意够傻
在国内,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低的吓人(<1%),那些能被救活、走出医院的,基本靠运气。
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会心肺复苏,而公共场所或社区的AED也是极为罕见。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来说,缺少了生存链中间最重要的即刻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这两个环节,仅仅依靠急救车,基本都是徒劳的。
实际上,在医院之外,那些好好的突然心跳停止的患者,如果第一时间采用科学的急救策略,是有很大机会被救回来的。
最典型的院外心脏骤停急救场景就是马拉松赛道。
以往中国马拉松心脏骤停的跑者,大部分都死了。
而现在马拉松赛道上心脏停跳的跑者,想死?变得越来越难。也就是说,抢救的成功率已经非常高了。
你看在3月24日举办的无锡马拉松现场的急救场景,这个跑者就被救活了。
赛后有官方宣传称,“锡马心脏骤停再次救治成功,关键在于人和体系”,并附上视频。
夜鹰看了视频,发现现场施救犯了多个低级错误,与其说急救成功关键是“人和体系”,不如说急救成功的关键是“AED够傻”。
看官方发的施救过程记录
10:00 跑者有呼吸无反应,瞳孔正常。这个记录的执行者应该是有医疗背景,却没有触摸脉搏,其实此时跑者的无反应很可能就是心脏骤停,呼吸应该属于濒死喘息状态。
10:01 担架搬抬,患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实际上这也是跑者心脏骤停的表现。很多心脏骤停时会发生癫痫样抽搐。
10:02 在急救人员准备贴监护电极片时,视频里看到很明显的跑者有脑袋摆动,这是典型的濒死喘息,但此时,仍没人意识到此人已经是心脏停跳。直到监护仪接上之后,才被识别为心脏骤停室颤,胸外按压才开始。
10:5 医护人员开始使用AED。不知为何,当发现室颤的时候,大家呼叫的是AED,而并非使用手动除颤器直接除颤。难道这个医疗点里的监护仪仅仅是能监护不能除颤?
在视频的开头,很明显看到桌子上有一款绿色的AED,但现场却在到处找和呼叫AED,这其实蛮尴尬的。
AED已经开始分析心律,还有人抓着胳膊不舍得撒手,好在最后有人大声的提醒,大家都离开了,AED分析到可除颤心律,自动充电,最后被按下电击按钮放电,跑者被电击时全身抽搐。
电击后第一个冲上来按压的直接就采取腹部按压了。实际上这款AED电击贴片已经明显的标识了按压位置就是那个红十字图形处。
患者10:05被AED电击,10:07恢复呼吸心跳,中间被实施了气管插管,实际上对于心源性心脏骤停,早期急救策略注重高质量按压与除颤,不主张早期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会造成按压中断,复苏质量下降。
总体来说,现场人很多,但脑袋清醒的不多。没能第一时间识别心脏骤停,没能更快的完成除颤,没能在除颤后准确的进行按压,没能更合理安排气道管理策略。所以整个团队的急救能力与协作配合还需要提高。
跑者之所以最终被救活,关键在AED简单容易操作,这种傻瓜救命机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现场急救人员的急救能力的不足。在压力环境下,人会慌乱不知所措,而机器始终保持了这股“傻劲”,不负众望。
这也进一步凸显在院外心脏骤停时,早期除颤的重大价值,即使是不怎么专业的心肺复苏,一旦能在最初的数分钟内使用AED,就能极大的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存活机会。
近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马拉松赛道的表现都非常抢眼。
前几日北京东单体育馆6位协和医生救人成功,AED立下汗马功劳。
2015年无锡马拉松的那位心脏骤停跑者,同样是被AED电击成功,还能爬起来接着要跑。
面对国内每年54万院外心脏骤停1%以下的存活率,我们行动的目标非常明确:更多的人学会心肺复苏技能,更多的在公共场所、运动场、社区铺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就一定会有更多的生命被挽救。
夜鹰发起的首个互联网AED团购项目,4月7日本周日就要截止了,这次团购的光电AED(如下图),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团购的价格是非常优惠,比您自己在市场上购买至少便宜5000元。
如果你要入手一款AED,这也许是目前最好的机会。具体团购情况可以点击了解→_→团购救命神器AED,每台帮你省下5000-10000元
确定参加团购活动者,请扫二维码填写报名表